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浙江文旅觀察:今天我們該如何紀念施光南?

發布時間:2023-06-27 15:2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杭州6月26日電 題:浙江文旅觀察:今天我們(men) 該如何紀念施光南?

  記者 童笑雨

  “我們(men) 的家鄉(xiang) ,在希望的田野上……”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迅速唱響大江南北,曲作者施光南的名字,也被更多人熟知。

  施光南是新中國成立後新一代作曲家的傑出代表。今年是施光南逝世33周年。今天,我們(men) 該如何紀念這位人民音樂(le) 家?

  6月26日,施光南夫人洪如丁接受中新網采訪時提到了她的願望:把光南尚未發表的作品變成歌曲代代相傳(chuan) 。

  在記者看來,對施光南最好的紀念,是傳(chuan) 播好他的作品。

  據悉,施光南的一生創作了大量膾炙人口的音樂(le) 作品,如《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等,但很多歌曲和珍貴手稿未被世人傳(chuan) 唱挖掘。

  6月26日,《施光南全集·聲樂(le) 卷》在浙江杭州首發。該卷從(cong) 施光南遺作中整理出500餘(yu) 首作品,其中約300首作品屬首次發表。

  “光南生前跟我說,寫(xie) 了那麽(me) 多作品,我真希望它們(men) 能夠發表、能有人演唱、能得到廣大聽眾(zhong) 的認可。”洪如丁說,今天施光南的部分夙願終於(yu) 滿足。

  她希望,能在施光南誕辰85周年時開一場紀念盛典,演出經典作品和那些從(cong) 未登上舞台的作品。

  對施光南最好的紀念,是研究好他的作品。

  無論《在希望的田野上》還是《多情的土地》,都可以看出施光南對祖國和故土的熱愛。他曾說過:“‘愛國’是我創作永恒的主題。”創作對國家、對民族有價(jia) 值的音樂(le) ,是施光南對自己的基本要求。

  在浙江音樂(le) 學院院長王瑞看來,施光南留給這個(ge) 時代的不僅(jin) 是作品,還有他為(wei) 人民、祖國和時代謳歌的精神與(yu) 情懷。他提到,現在的學生雖然在創作技法上非常成熟,但作品普遍缺少根與(yu) 魂。施光南的作品是最好、最生動的教材。

  為(wei) 此,施光南音樂(le) 藝術館在浙江音樂(le) 學院開館,展示了施光南3000餘(yu) 頁珍貴創作手稿。該藝術館也將成為(wei) 全國施光南學術研究、藝術創作、精神傳(chuan) 承的高地,讓他的思想、作品代代相傳(chuan) 。

  在記者看來,就像傳(chuan) 統文化一樣,對施光南最好的紀念,不僅(jin) 是傳(chuan) 播好、研究好他的作品和精神,而且還要利用好。利用的不僅(jin) 是作品,還有名人文化品牌。

  在施光南家鄉(xiang) 金華,當地通過發布“同唱光南曲”全球征集令、舉(ju) 辦施光南音樂(le) 節、巡演原創民族歌劇《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方式,讓施光南“活”在當下。

  在文旅融合的當下,施光南文旅品牌的打造也應乘勢而上,可以音樂(le) 為(wei) 橋梁,打造一場音樂(le) 之旅,將文化符號轉化為(wei) 軟實力,讓施光南元素順時代而變,應時代而新。(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