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人“潑墨”王羲之歸隱地 致敬“書聖”誕辰1720年
中新網紹興(xing) 6月27日電(記者 項菁)第二十屆中國嵊州國際書(shu) 法朝聖活動27日在王羲之歸隱地——浙江紹興(xing) 嵊州市金庭鎮開幕,書(shu) 法愛好者、王羲之後裔等相聚金庭,潑墨揮毫、寄情“書(shu) 聖”。
王羲之的書(shu) 法享譽世界。公元355年王羲之棄官隱退,攜妻子從(cong) 蘭(lan) 亭到金庭安享晚年,後被安葬於(yu) 金庭瀑布山麓。2023年是王羲之誕辰1720周年,撰寫(xie) 《蘭(lan) 亭集序》1670周年。
在“金庭筆會(hui) ”環節,數十名書(shu) 法愛好者現場潑墨,浙江省書(shu) 法家協會(hui) 主席趙雁君開筆寫(xie) 下“問道金庭,賡續蘭(lan) 亭”八個(ge) 大字。
趙雁君受訪時談及,金庭是王羲之歸隱地,更是當代書(shu) 法家的朝聖地,千百年來,中國、日本、韓國等文人墨客紛至遝來,一路追尋書(shu) 聖足跡。
“書(shu) 法是一種藝術,也是一種態度。”在趙雁君看來,“書(shu) 法藝術發展重在傳(chuan) 承與(yu) 創新,連續舉(ju) 辦20屆的朝聖活動,激發了當代人對書(shu) 法藝術的追求,有助於(yu) 推動中華文化持續繁榮。”
作為(wei) 朝聖活動的首場儀(yi) 式,朝聖儀(yi) 式當日上午在王羲之墓前舉(ju) 行,嵊州市委副書(shu) 記、市長潘超英宣讀祭文,各界代表敬獻花籃。
“朝聖儀(yi) 式莊嚴(yan) 肅穆,感受到書(shu) 法界前輩們(men) 對先賢的敬仰之情。”“Z世代”書(shu) 法研究學者張文蝶第一次參加朝聖儀(yi) 式,她告訴記者,王羲之是書(shu) 法愛好者心中“偶像級”人物,學書(shu) 法就必學王羲之的《蘭(lan) 亭集序》,期待有更多年輕人熱愛書(shu) 法、弘揚書(shu) 聖精神。
雖然年過花甲,但王羲之第55代後裔王德忠一直在金庭鎮華堂古村教小朋友寫(xie) 毛筆字。其受訪時介紹,華堂古村是王羲之後裔最大聚居地,傳(chuan) 授書(shu) 法技藝是作為(wei) 後裔的光榮使命。
“我一直告訴年輕人,做人也要像書(shu) 法一樣,一橫一豎,樹立良好品德,涵養(yang) 做人之道。”王德忠說。
當日,“問道金庭”浙江省中國書(shu) 協會(hui) 員優(you) 秀作品展、第一屆“金庭風韻”國際書(shu) 法篆刻展等展覽同步開展,眾(zhong) 多墨寶集結亮相,大多以王羲之、金庭或蘭(lan) 亭為(wei) 主題,不同的風格,同樣的情懷。(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