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漣源:湘中煤海鬥笠山 穿越時光迎蝶變
央廣網婁底7月10日消息 (見習(xi) 記者李芳森 通訊員曾向陽)七月初的鄉(xiang) 村,豔陽高照,天空呈現出美麗(li) 的蔚藍色,走進湖南省漣源市鬥笠山鎮,藏青色的公路整潔幹淨,綠樹掩映中的鄉(xiang) 間別墅鱗次節比,描著彩繪的樓房煥發出勃勃生機。怒放的太陽花、向日葵、三角梅在風中搖曳,隱藏在樹林中的鳥兒(er) 歡快歌唱。
遠處青山如黛,近處流水潺潺,稻田裏一片鬱鬱蔥蔥,交織成一幅“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秀美鄉(xiang) 村畫卷。
“現在的環境與(yu) 十幾年前比,簡直是天壤之別!以前天全是灰蒙蒙的,到外麵打一轉,一身煤灰。現在空氣好了,道路整潔了,家門口漂漂亮亮的,我城裏都不去,就喜歡呆在家裏。”家住在鬥笠山鎮石壩村的劉建芬一提起環境變化,讚不絕口。
這是鬥笠山鎮經過數年的生態環境修複後取得的顯著成效。
近年來,鬥笠山鎮黨(dang) 委政府積極響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一手抓生態修複,一手抓經濟發展,城鄉(xiang) 環境由過去人人埋怨的“髒亂(luan) 差”,變成了人人稱讚的“秀美潔”,實現了經濟發展與(yu) 生態修複齊頭並進的良好局麵。
以鄉(xiang) 村振興(xing) 為(wei) 契機,抓好和美屋場建設
“全鎮8個(ge) 和美屋場,我們(men) 村就建設了4個(ge) 。”提起和美屋場,石壩村支部書(shu) 記趙升平滔滔不絕。“我們(men) 村以前有多個(ge) 煤礦,村裏環境非常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進屋洗臉的水都是黑的,建設和美屋場,是全村群眾(zhong) 盼望已久的好事,一提出來,得到了全村群眾(zhong) 的熱烈響應。”
和美屋場怎麽(me) 建?村支兩(liang) 委連續組織召開了多個(ge) 屋場會(hui) ,就場地選址和建設用途進行了全麵探討。
和美屋場,不能簡單的一建了之,要聚焦在生態修複上,更要聚焦在秀美和適用上。會(hui) 上,群眾(zhong) 紛紛提出自己的看法與(yu) 觀點。根據群眾(zhong) 意願,村支兩(liang) 委因地置宜,打造出了庭院屋場、五小屋場,秀美屋場、休閑屋場4個(ge) 特色迥異的屋場。
“去休閑廣場跳舞,累了坐在家門口可看花,這和美屋場深得人心!”老黨(dang) 員劉光迪提起和美屋場,言語中全是掩飾不住的滿足與(yu) 開懷。
如今隻要走進石壩村,道路整潔,綠樹成蔭,到處鳥語花香。每家的庭院都收拾得幹幹淨淨,花草、樹木、蔬果都種在水泥砌成的菜圃裏,群眾(zhong) 如生活在畫卷中,個(ge) 個(ge) 笑開顏。
以高質量發展為(wei) 前提,抓好企業(ye) 生態環保
走進漣源市金鈴建材有限公司,整潔的運輸道路、作業(ye) 麵、車間,廠房前後,栽滿了各類綠樹與(yu) 花草,雨水沉澱池、蓄水池靜靜地躺在一隅,讓人以為(wei) 走進的是一個(ge) 公園,而不是一個(ge) 建材公司。
公司負責人介紹,公司始終把環保當作頭等大事來抓,為(wei) 了抓好環境修複這一大工程,公司先後投資300萬(wan) 元購置了收塵設施,並在廠房前後投資了30萬(wan) 元用於(yu) 綠化。每天都有幾台灑水車輪流作業(ye) ,確保廠區不留塵不留汙。公司為(wei) 了環保,實現水循環利用,確保環保到每個(ge) 細微處。
以前廠區前後是一片荒山,祼露的石頭如猙獰的怪獸(shou) ,一旦工作,廠區上方灰塵彌漫,讓人觸目驚心。幾年來,真金白銀的投入取得了治塵治沙漠化實實在在的成效,如今,走進廠區,抬眼可見藍天白雲(yun) ,廠區綠樹環繞,小鳥嘰嘰喳喳的叫聲不絕於(yu) 耳。
以群眾(zhong) 滿意為(wei) 根本,抓好生態修複
“鬥笠山煤炭資源豐(feng) 富,屬於(yu) 典型的地下經濟,經濟得到了發展,卻是以犧牲環境為(wei) 代價(jia) 。近年來,鬥笠山鎮狠抓生態環境修複,投資300多萬(wan) 元建設了8個(ge) 和美屋場,投資300多萬(wan) 元對道路進行了白改黑,建設了采煤沉陷區避險安置點,讓居住在沉陷區的群眾(zhong) 搬遷到位置好,就業(ye) 、就學方便的小區集中居住,同時加緊對沉陷區開展生態修複工作;始終把環保工作做為(wei) 全鎮重心工作,任何企業(ye) 進駐鬥笠山,第一關(guan) 必須守住生態環保關(guan) ,同時我們(men) 會(hui) 繼續向上級爭(zheng) 取資金,開展生態修複,實現天藍地綠水清河暢,打造出最美鄉(xiang) 村、宜居鄉(xiang) 村。”鬥笠山鎮相關(guan) 負責人介紹道。
在鬥笠山鎮黨(dang) 委政府的不懈努力下,鬥笠山的生態環境實現了質的飛躍,2018年、2019年、2020年連續三年被評為(wei) 漣源市環境保護工作先進單位。栽得梧桐樹,引來鳳凰棲,該鎮農(nong) 業(ye) 合作社如雨後春筍般湧現,雇請當地群眾(zhong) 特別是脫貧群眾(zhong) 來合作社工作,實現企業(ye) 與(yu) 農(nong) 戶雙贏的局麵;同時,鬥笠山鎮不斷優(you) 化營商環境,吸引了更多的漣商回來投資興(xing) 業(ye) ,實現了地下經濟向地上經濟的華麗(li) 蝶變。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