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 智能化裝備助力“海上糧倉”增產增收
央視網消息:繼續《建設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係列報道,今天(7月11日)我們(men) 繼續聚焦現代海洋牧場。隨著一批智能化、標準化的深水養(yang) 殖設施陸續投入使用,我國海洋漁業(ye) 現代化建設正駛入“快車道”。海洋牧場建設已經成為(wei) 引導技術革命、發展低碳經濟的一個(ge) 重要選擇。與(yu) 傳(chuan) 統的耕海牧漁相比,現代海洋牧場到底有哪些優(you) 勢?跟隨記者一起去看看。
淩晨三點,天還沒亮,福建省連江縣漁民吳章瑜組織了二十多個(ge) 本地村民一起出海。清理網箱、卸貨、給鮑魚喂食,漁民們(men) 忙到天色漸漸亮起來。
在這片海域的更深遠處,這座總麵積1200平方米的“鋼鐵小島”就是目前全國最大的深遠海鮑魚養(yang) 殖平台“福鮑1號”。
總台央視記者 吳哲鈺:我剛剛從(cong) 福建省連江縣苔菉鎮行船了二十多分鍾來到了“福鮑1號”,這是福建省首個(ge) 自主研發的深遠海養(yang) 殖平台。平台所處的海域海水深度約35米,鮑魚就養(yang) 在深約8米的海裏。這裏海水交換量大、水溫更加穩定、水質也更好,在這樣的環境裏,鮑魚的成活率能增加十幾個(ge) 百分點,重量和產(chan) 量也能增加兩(liang) 成。
“福鮑1號”還配備了水質監測、自動增氧、遠程數據傳(chuan) 輸係統等設備來提升養(yang) 殖質量。
記者在采訪時,正逢一批買(mai) 家來考察吳永壽所養(yang) 殖的鮑魚,大過手掌的鮑魚吸引了買(mai) 家的目光。
福建省農(nong) 業(ye) 科學院水產(chan) 養(yang) 殖科服團隊首席專(zhuan) 家 羅土炎:(我國)鮑魚產(chan) 量占了世界(總量)的90%,(我國)實現規模化養(yang) 殖,把鮑魚做成物美價(jia) 廉的百姓的家常菜。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6月1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我國深遠海養(yang) 殖水體(ti) 近4400萬(wan) 立方米,產(chan) 量40萬(wan) 噸,占海水魚養(yang) 殖產(chan) 量的20%以上。深遠海養(yang) 殖發展取得初步成效。下一步,我國將圍繞深遠海養(yang) 殖發展的重點領域和關(guan) 鍵環節持續發力,推動海洋漁業(ye) 向信息化、智能化、現代化轉型升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