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數據“跑腿” 智能收儲確保夏糧顆粒歸倉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最新發布數據,自6月夏糧進入旺季收購以來,主產(chan) 區各類糧食企業(ye) 累計收購小麥3190萬(wan) 噸,與(yu) 常年水平大體(ti) 相當。
今年的夏糧收購,數字化、智能化在各個(ge) 環節的占比有了顯著提升,各地通過“智能收儲(chu) ”的平台建設,讓數據代替種糧戶和收購企業(ye) “跑腿”,大大提高了收糧效率。
在河北武邑縣,“智能糧庫”的應用,讓種糧戶張建興(xing) 體(ti) 驗了一把“一卡通關(guan) ”。通過手中的智能卡,糧食抽檢、入庫到結算的全流程都由電腦操作,讓他省了不少工夫。
武邑縣種糧戶 張建興(xing) :以前辦手續要排隊,大熱天在外麵等著。現在手機都預約好了,進門辦張卡,工作人員用電腦就能幫我們(men) 操作,電腦係統展示所有數據,各個(ge) 環節了如指掌。
近年來,武邑縣當地積極開展智能收儲(chu) 係統信息化收購,對糧食出入庫的登記、扡樣、打印收購碼單等主要環節實施數字化管理。
中央儲(chu) 備糧衡水直屬庫有限公司武邑分公司監督執紀員 吳文斌:不僅(jin) 加快了工作效率,而且通過“智能化糧庫係統”自動采集數據,有利於(yu) 科學管理和嚴(yan) 格掌控,排除了人為(wei) 因素幹擾。
在安徽省天長國家糧食儲(chu) 備庫,40個(ge) 糧倉(cang) 儲(chu) 存著今年剛收購的小麥。和過去不同,現在當地的工作人員通過實時的監測係統,就能隨時掌握糧倉(cang) 內(nei) 的溫度、濕度等儲(chu) 糧情況。
安徽天長國家糧食儲(chu) 備庫主任 程海峰:糧食從(cong) 入庫、儲(chu) 存、監管等每個(ge) 環節,全部運用了大數據和物聯網技術。我們(men) 利用這個(ge) 分布式雲(yun) 平台,可以對庫存糧食的溫度、濕度及質量,進行全方位監控,實現了糧食儲(chu) 存看得見、管得住。
科技儲(chu) 糧還能對糧食的“健康”提供更有力的保障。現在,通過遍布糧倉(cang) 內(nei) 的溫濕度感應器、視頻監控,就對糧堆內(nei) 的溫度、濕度,特別是蟲害進行實時監測,並將數據同步顯示到線上平台上,遇到異常情況還能及時發出預警。
安徽天長國家糧食儲(chu) 備庫保管員 葉光武:過去儲(chu) 糧我們(men) 會(hui) 用一些藥物殺蟲,以及人工測溫,現在通過科技手段,相當於(yu) 在糧倉(cang) 建了“千裏眼”,不僅(jin) 能防止蟲害和糧食黴變,還能最大限度確保糧食新鮮不變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