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31條”再為民營經濟發展“撐腰” “這是值得所有民營企業振奮的大事”
中央層麵出台的關(guan) 於(yu) 鼓勵民營企業(ye) 、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內(nei) 容又增加了。如今,這個(ge) 數字變成了31條。
7月19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guan) 於(yu) 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意見》共有31條,進一步明確了民營經濟的政治和經濟地位。
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hui) 經濟政策委員會(hui) 副主任徐洪才細數了過去20年中央對民營經濟的支持:從(cong) 2005年出台“非公經濟36條”,2010年出台“民間投資36條”,2019年出台“民營企業(ye) 28條”,再到如今的“民營經濟31條”。他說:“這一次更多地從(cong) 問題導向、著眼長遠發展的角度來部署,既要解決(jue) 當前一些民營企業(ye) 對現實的關(guan) 切,也在為(wei) 未來長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一個(ge) 製度性基礎。”
多位民營企業(ye) 家第一時間通過社交媒體(ti) 表達了自己的振奮:“這是值得所有民營企業(ye) 振奮的一件大事”。
拚多多聯席CEO趙佳臻尤其關(guan) 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相關(guan) 內(nei) 容。他說,拚多多的發展離不開國內(nei) 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的發展大勢。《意見》指出,“支持民營企業(ye) 參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推動新型農(nong) 業(ye) 經營主體(ti) 和社會(hui) 化服務組織發展現代種養(yang) 業(ye) ,高質量發展現代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業(ye) ”。趙佳臻表示,未來拚多多將繼續立足農(nong) 業(ye) ,在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農(nong) 業(ye) 科技、農(nong) 業(ye) 人才培育等領域推動數字農(nong) 業(ye) 現代化升級,助力構建和發展現代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體(ti) 係,“以科技賦農(nong) ”。
知乎創始人周源注意到了有關(guan) 平台經濟的表述。《意見》指出,“要引導平台經濟向開放、創新、賦能方向發展,補齊發展短板弱項,支持平台企業(ye) 在創造就業(ye) 、拓展消費、國際競爭(zheng) 中大顯身手,推動平台經濟規範健康持續發展”。周源認為(wei) ,如今新一輪技術浪潮襲來,中國麵臨(lin) 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型的關(guan) 鍵時期,民營科技企業(ye) 迎來了曆史性的發展機遇。
民營經濟的重要性毋庸贅言。據統計,截至5月底,全國登記在冊(ce) 的個(ge) 體(ti) 工商戶超過1.18億(yi) 戶,民營企業(ye) 數量超過5000萬(wan) 戶,占企業(ye) 總量的92%以上。作為(wei) 中國經濟活動最重要的微觀市場經營主體(ti) ,無論對於(yu) 經濟短期問題的緩解還是長期發展動力的塑造,民營經濟特別是中小企業(ye) 的健康發展都是保持經濟活力、緩解社會(hui) 矛盾、促進創業(ye) 創新的重要力量,對於(yu) 穩定宏觀經濟大盤具有基礎性支撐作用。
長期以來,各種有形無形的準入障礙依然是民營企業(ye) 發展的掣肘因素。具體(ti) 到當前,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指出,我國民營企業(ye) 麵臨(lin) “缺資金、缺信心、缺底氣”三大核心問題,這是《意見》出台的背景。
以“缺資金”為(wei) 例,田軒認為(wei) ,從(cong) 短期看,化解民營企業(ye) 缺資金的問題,關(guan) 鍵是要解決(jue) 中小企業(ye) 應收賬款拖欠的問題。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我國A股上市的2064家中小企業(ye) ,應收賬款全都為(wei) 正,總額為(wei) 1.4萬(wan) 億(yi) ,占營業(ye) 總收入87.6%,其中應收賬款占比超過100%的企業(ye) 1109家,占比在50%至100%的企業(ye) 550家。
“相對於(yu) 資質較好的上市中小企業(ye) ,非上市中小企業(ye) 在麵對政府部門、國有企業(ye) 時地位更加弱勢,麵臨(lin) 的應收賬款被拖欠問題可能更為(wei) 嚴(yan) 重。”田軒說,各級政府、事業(ye) 單位和國企拖欠中小企業(ye) 賬款的治理機製仍存在“三個(ge) 不足”,即對賬款拖欠治理不足、現有法規對拖欠行為(wei) 的監管效力不足、執法機構能力不足。
對此,《意見》將中小企業(ye) 應收賬款問題單列,明確提出“完善拖欠賬款常態化預防和清理機製”“建立拖欠賬款定期披露”“完善拖欠賬款投訴處理和信用監督機製”。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近年來,國家針對中小企業(ye) 出台了規模空前的減費降稅、降低融資成本等支持政策,但市場的預期和信心並沒有完全修複。
徐洪才說,從(cong) 上半年的經濟數據可以看出,中國經濟正在平穩複蘇,但內(nei) 生增長動力還不足。盡管餐飲業(ye) 、交通運輸業(ye) 、旅遊業(ye) 等增長比較明顯,消費支出卻並沒有明顯增長,“也就是說老百姓還囊中羞澀”。
《意見》開篇指出:“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jun) ,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徐洪才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這是首次出現的表述,將民營經濟的發展提高到了戰略高度,彰顯出國家對於(yu) 增強民企信心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決(jue) 心,這給民營企業(ye) 吃了一顆“定心丸”。
田軒特別提到了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和一致性。他說,有學術研究發現,政策本身對企業(ye) 長期投資和創新影響不大,因為(wei) 企業(ye) 會(hui) 不斷調整以適應國家宏觀政策,但是政策穩定性和連續性對企業(ye) 的長期投資和創新影響比較大。因為(wei) 政策的不穩定會(hui) 在很大程度會(hui) 影響企業(ye) 家的長期投資意願,而創新周期往往又很長,所以政策的穩定預期對創新生態係統至關(guan) 重要。
穩固可靠的營商環境,離不開法治的保障。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以及今年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都強調了對於(yu) 民企權利的法治保障。《意見》指出“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特別提出了“杜絕選擇性執法和讓企業(ye) ‘自證清白’式監管”。田軒說,這意味著在國家層麵,決(jue) 心增強民企權力的保障,擺脫行政的過度幹預模式。
令徐洪才感慨的是,這次《意見》以問題為(wei) 導向,觸及到了很多具體(ti) 操作細節。比如在市場準入、項目招投標等方麵,持續破除市場準入壁壘。各地區各部門不得以備案、注冊(ce) 、年檢、認定、認證、指定、要求設立分公司等形式,設定或變相設定準入障礙。
“這些都是基於(yu) 現實層麵提出的具體(ti) 要求,”這位經濟學家認為(wei) ,讓《意見》走進每一位民營企業(ye) 家的心裏至關(guan) 重要,但更重要的還是要讓各級政府加強學習(xi) ,“因為(wei) 這裏麵涉及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關(guan) 係問題”。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均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