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長流看上遊——四川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的實踐和啟示
作者:光明日報調研組(調研組成員:光明日報記者陳勁鬆、李曉東(dong) 、章正、周洪雙;四川省環科院規劃所所長佟洪金)
2022年6月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宜賓考察時指出,保護好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是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也是守護好中華文明搖籃的必然要求。四川地處長江上遊,要增強大局意識,牢固樹立上遊意識,堅定不移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守護好這一江清水。
覽三江合流,眺大江東(dong) 去。在四川宜賓合江門,“長江起點”碑清晰地標注出三江口的坐標。從(cong) 青藏高原奔湧而下的金沙江和穿成都平原蜿蜒而來的岷江在此匯流,拉開了滾滾長江向東(dong) 奔流、恩澤大地的序幕。
2022年6月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宜賓考察時來到這裏,駐足江邊,眺望三江六岸,聽取情況介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保護好長江流域生態環境,是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也是守護好中華文明搖籃的必然要求。四川地處長江上遊,要增強大局意識,牢固樹立上遊意識,堅定不移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方針,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守護好這一江清水。
四川省內(nei) 96.6%的水係匯於(yu) 長江,上遊責任重大。四川切實提高政治站位,胸懷“國之大者”,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念,以務實舉(ju) 措抓好流域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堅定不移走生態優(you) 先、綠色發展之路,紮實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用心守護著綿延後世、惠澤千秋的一江清水。
近日,光明日報調研組來到四川,深入長江幹流及重要支流沿線開展調研。
1.重點攻堅,重現鳥飛魚躍的盛景
風車草、美人蕉、蘆葦、香根草……調研組來到眉山市仁壽縣城南綜合汙水處理廠,穿過廠區,便步入一個(ge) 濕地公園,這裏水草豐(feng) 美、綠意盎然。清冽的流水從(cong) 公園盡頭源源冒出,流向遠方。出水口並排陳列的幾個(ge) 透明量筒裏,廠區出水、濕地出水和自來水同樣透明澄澈,從(cong) 外觀上難辨彼此。
“汙水經過廠區處理後,再經濕地淨化,出水水質指標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水質標準。”仁壽縣生態環境局局長吳建華說,該汙水處理廠采用“水平潛流濕地+硝化濕地+高效垂直潛流人工濕地”的處理工藝,濕地出水水質優(you) 良,實現了水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
仁壽是四川的人口大縣,用水多,來水少,沱江支流球溪河長期處於(yu) 容量小、負荷重的狀態,多年前,水質長期為(wei) 劣Ⅴ類。
2018年以來,仁壽縣在球溪河流域建設了95座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形成汙水處理能力15.84萬(wan) 餘(yu) 噸/天,建成配套主管及支管網約600公裏,球溪河流域城市、建製鎮汙水處理率分別達95%、76%。
沱江流經四川城鎮集中、人口密集、經濟實力強的區域,承受著高強度的開發,一度成為(wei) 全省汙染最嚴(yan) 重的河流之一。2018年,四川打響了沱江流域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四川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處長芮永峰介紹,四川細化20項整改任務,製定具體(ti) 措施189條,同時編製實施流域水汙染防治規劃,將流域劃分為(wei) 15個(ge) 控製單元,分年度、分單元明確考核目標,力促沱江水質穩定達標。
2019年9月,《四川省沱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正式施行,這是四川首次以立法方式推進單獨流域汙染治理,對沱江幹流岸線1公裏範圍內(nei) 的化工園區、化工項目、高汙染項目作出嚴(yan) 格規定。
“‘十三五’初期,沱江16個(ge) 國考斷麵隻有1個(ge) 達標,到‘十三五’末隻有1個(ge) 不達標,2022年已經實現了全流域達標。”芮永峰說,常抓不懈治汙,使沱江入長江口水質穩定達到Ⅲ類,水環境質量改善幅度居四川主要河流之首,沱江流域水質實現根本性好轉。
調研組了解到,長江在四川的另一條重要支流岷江,也實現了水清岸綠的“逆襲”。隨著下遊航電工程建成,岷江在眉山市青神縣形成了2萬(wan) 畝(mu) 平湖,成為(wei) 開展水上運動的理想之地。6月22日,2023全國槳板暨槳板球公開賽在此開賽,不僅(jin) 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100餘(yu) 家俱樂(le) 部、近600名運動員在青神湖上激烈角逐,還吸引了6.7萬(wan) 名遊客慕名前來觀賽、遊玩,帶動旅遊消費3000餘(yu) 萬(wan) 元。
在瀘州,老鷹坵濕地公園蘆葦連片、鳥飛魚躍,已成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最愛的休閑打卡地。眼前的景象告訴遊客,這個(ge) 曾被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作為(wei) 典型案例曝光的地方,作出了不少改變。
“2018年10月被通報,我們(men) 馬上就開始進行整改,2019年11月完成整改銷號。”瀘州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趙曉瓊說,老鷹坵附近有居民約2萬(wan) 人,以前截汙管網體(ti) 係不完善,汙水溢流長江,人們(men) 路過都要捂著鼻子走。整改完成後,這裏成為(wei) 珍稀魚類和鳥類青睞的棲息地,還建成老鷹坵生態濕地公園。
幹流與(yu) 支流聯動努力,四川水環境大為(wei) 改善。2022年,四川全省203個(ge) 國考水質斷麵中有202個(ge) 達到地表水Ⅲ類以上,優(you) 良率達99.5%,全麵消除Ⅴ類和劣Ⅴ類水體(ti) ,達20年來最好水平。
2.久久為(wei) 功,守護一江清水向東(dong) 流
有著“中國酒城”美譽的瀘州,已經建成以白酒製造為(wei) 主導的專(zhuan) 業(ye) 化、集約化、全產(chan) 業(ye) 鏈的白酒產(chan) 業(ye) 園區。園區建成區麵積已達12平方公裏,入駐企業(ye) 290餘(yu) 家,2022年實現營業(ye) 收入1270億(yi) 元。
“釀酒會(hui) 產(chan) 生汙水嗎?是怎麽(me) 處理的?”“有專(zhuan) 門的汙水處理廠!”瀘州酒穀清源汙水處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萬(wan) 春帶領調研組穿過酒業(ye) 園區連片的廠房,進入一個(ge) 小山坳,一個(ge) 草木蔥蘢的公園映入眼簾。
“想不到吧,這是一個(ge) 汙水處理廠!”張萬(wan) 春介紹,汙水處理廠的汙水處理設備深埋地下,杜絕了汙水暴露、臭氣外泄,地麵還建有群眾(zhong) 喜愛的開放式休憩樂(le) 園。
張萬(wan) 春說,該汙水處理廠針對酒業(ye) 汙水的特征,采用先進的膜工藝,確保出水水質持續穩定達標。園區企業(ye) 的汙水經過各自預處理後,全部匯集到這裏集中處理,達標後排放,保障長江生態環境安全。
問題不隻存在於(yu) 長江及其重要支流,四川有大小河流8000多條,治水任務艱巨。四川如何扛起上遊責任?
“當前,四川治水主戰場已轉向小流域。”芮永峰說,如果說大江大河是生態係統的大動脈,那麽(me) ,小流域就如毛細血管一般,分布在廣袤的鄉(xiang) 村、城鎮,小河清才能大河淨。
2023年四川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重點小流域綜合治理,全麵啟動入河排汙口整治,推進縣級城市城區黑臭水體(ti) 整治;四川2023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hui) 議也提出,以小流域和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為(wei) 重點,持續打好碧水保衛戰。
四川流域麵積50平方公裏以上的2816條小流域河流,許多未設國省考核斷麵。四川針對場鎮生活汙染控製、麵源汙染防治和河道岸線生態修複等重點難點,統籌推進流域深層次治理和水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走進眉山市丹棱縣齊樂(le) 鎮龍灘社區,瓜果之香撲麵而來。蜿蜒的硬化道路串起家家戶戶,路旁草木繁茂,鮮花盛開,穿村而過的龍鶻溪清澈見底。隨意走進一戶農(nong) 家,前庭後院綠意盎然。院舍的主人掀開菜園裏的一塊水泥板,正從(cong) 池子裏舀水澆菜。
“我們(men) 在農(nong) 戶家建設無動力五格淨化池,生活汙水處理後能達到四川《農(nong) 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水汙染物排放標準》二級標準,可用於(yu) 果蔬灌溉。”丹棱縣生態環境局水股負責人蔣漢勇說。
農(nong) 村居民居住分散,生活汙水處理是個(ge) 老大難問題。丹棱縣采用五格淨化池,以“格柵沉渣池—調節池—厭氧發酵池—沉澱池—生態濕地”的工藝,對農(nong) 村生活汙水進行分散處理。淨化池占地很小,上覆水泥板,無異味溢出。
“一個(ge) 容積4立方米的淨化池造價(jia) 約3500元,可以有效處理5口之家的生活汙水。除了定期清掏之外,不需特別維護,使用壽命可達數十年。”蔣漢勇說,丹棱通過政府補貼一部分、農(nong) 戶自籌一部分的方式,使絕大多數分散居住的農(nong) 戶都建成了家庭式淨化池,生活汙水得到了有效處理。
“我們(men) 因地製宜,采用納管治理模式、集中治理模式、分散治理模式等三種模式,推進農(nong) 村生活汙水治理。”眉山市生態環境局局長駱仕明說,眉山對靠近城鎮、有條件的農(nong) 村地區,生活汙水就近接入城鎮汙水管網,統一納管治理;離城鎮較遠、人口密集的農(nong) 村地區建設集中處理設施進行集中處理;地形地貌複雜、人口較少的農(nong) 村地區,鼓勵農(nong) 戶采取家庭式淨化池的模式處理。
截至目前,眉山累計建成350餘(yu) 座集中處理設施,24.3萬(wan) 餘(yu) 座分散式處理設施,實施28.5萬(wan) 餘(yu) 戶農(nong) 戶生活汙水納汙接管或綜合利用;648個(ge) 行政村(含涉農(nong) 社區)生活汙水得到有效治理,占比90.6%,受益農(nong) 戶累計達52.8萬(wan) 戶,農(nong) 村人居環境質量顯著提升。
截至2023年6月底,全省66.34%的行政村(含涉農(nong) 社區)生活汙水得到有效治理。
3.綠色發展,為(wei) 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
調研組來到宜賓的三江口長江公園,映入眼簾的是岷江與(yu) 金沙江。兩(liang) 江在此“相聚”,長江一路奔流,出三峽、過平川、入東(dong) 海,將沿線城市串珠連線,形成了我國經濟的“金腰帶”——長江經濟帶。
“我們(men) 是起點,要牢固樹立上遊意識、強化上遊擔當!”宜賓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劉玉為(wei) 說。
以前的長江岸邊,有不少漁民捕魚為(wei) 生。如今,漁船早已不見蹤影,漁民的生活從(cong) 江中轉移到岸上。
“我從(cong) 捕魚人變成守護者。這幾年禁止釣魚、捕魚,守護是值得的!這裏,一米多長的青魚常常現身。江裏遊泳的人常開玩笑:‘遊泳的時候別撞上大魚!’”長江護漁人唐勝容感觸頗深。
就在不久前,長江鱘野化繁殖試驗取得突破性成果:時隔23年後,被宣布“野外滅絕”的長江鱘在長江宜賓江安段天然水域實現自然繁殖。這意味著長江鱘棲息地修複和野外種群的重建跨出關(guan) 鍵一步。
站在三江口遠眺,對岸白塔山下有一幅醒目的標語:“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如今,這句話早就變成了共識:不是不要大的發展,而是要立下生態優(you) 先的規矩,倒逼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
長江起點向北5公裏的地方,曾是宜賓沿江工業(ye) 區,化工、熱電、水泥、造紙等老工業(ye) 企業(ye) 一度“圍江”布局。宜賓先後投入60億(yi) 元專(zhuan) 項資金,對數十家企業(ye) 進行整體(ti) 搬遷、分步入園或關(guan) 停。
曾經,西南地區最大的氯堿化工企業(ye) 天原集團,原廠區距離長江岸線不足百米。“我們(men) 主動全麵永久關(guan) 停老廠區,並實施了老廠區整體(ti) 搬遷‘退城入園’‘騰籠換鳥’。”該企業(ye) 環保管理總監唐昌運告訴調研組,該企業(ye) 從(cong) 氯堿產(chan) 業(ye) 切換到新能源、新材料產(chan) 業(ye) ,2022年成功上榜“石油和化工上市公司銷售收入前500家排行榜”。
宜賓,走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傳(chuan) 統優(you) 勢產(chan) 業(ye) “老樹發新枝”,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小苗成大樹”。其中,以動力電池為(wei) 代表的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實現從(cong) 無到有。
調研組來到位於(yu) 三江新區東(dong) 部產(chan) 業(ye) 園的四川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an) 線上一片繁忙景象。
“2019年簽約後,四川時代6個(ge) 工廠已建成投產(chan) ,在職員工1.5萬(wan) 人。”四川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外聯部部長楊偉(wei) 平說,四川時代已擁有世界一流技術水準的鋰電池製造基地和綠色零碳產(chan) 業(ye) 園區。截至5月,四川時代累計產(chan) 銷動力電池72GWh,占全國動力電池產(chan) 量的15.5%、裝車量的24.4%。
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鏈正在不斷延伸,宜賓已集聚正負極材料、銅鋁箔、隔膜、電解液、結構件等六大組件和回收利用項目110餘(yu) 個(ge) ,投資額超2700億(yi) 元。
有這樣一組數據:宜賓動力電池產(chan) 業(ye) 整體(ti) 規模迅速壯大,規上工業(ye) 總產(chan) 值從(cong) 2020年不足20億(yi) 元,迅速發展到2021年160億(yi) 元、2022年近900億(yi) 元。短短幾年間,宜賓落戶100多家動力電池產(chan) 業(ye) 企業(ye) 、近20家光伏產(chan) 業(ye) 企業(ye) 、150多家數字經濟產(chan) 業(ye) 企業(ye) ……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宜賓的實踐證明,高水平的生態環境保護,會(hui) 為(wei) 經濟的發展增添新的動能。
宜賓的華麗(li) 轉型,是四川堅持生態優(you) 先、推進綠色發展的一個(ge) 縮影。麵向未來,四川將突出高質量發展主題,更好統籌產(chan) 業(ye) 發展質量、規模和效益,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4.四川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啟示
四川切實肩負起保護母親(qin) 河的重大政治責任,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念,紮實做好生態係統治理,堅決(jue) 築牢長江上遊生態屏障。2022年全省203個(ge) 國考斷麵水質優(you) 良202個(ge) ,占比99.5%,優(you) 良率位居全國第二。四川的實踐,給我們(men) 以深刻的啟示:
樹牢上遊意識,層層夯實治水責任。四川是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和主要水源涵養(yang) 地,在長江流域生態安全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四川強化使命擔當,堅決(jue) 落實主體(ti) 責任,建立省、市、縣、鄉(xiang) 、村五級河湖長體(ti) 係,省委書(shu) 記、省長共同擔任總河長,省級領導任13條主要江河級河長湖長;壓緊壓實各級河湖長責任,要求各級河長既“掛帥”又“出征”,將河長製、湖長製工作統一部署、統一推進、統一落實、統一督查、統一考核,實現河湖治理“九龍治水”向“一拳發力”轉變,切實推動一大批生態環境問題解決(jue) 。
精準科學依法治汙,係統推進流域治理。河湖治理保護需要係統思維,精準找出製約水生態環境保護的關(guan) 鍵問題和症結所在,遵循科學規律,堅持實事求是,科學運用管理、技術、工程手段,解決(jue) 河湖治理中的瓶頸問題,以堅實的法製保障,築起江河保護的法律屏障。四川製定主要江河“一河一策”保護方案、水汙染防治規劃及小流域水質達標方案,實施枯水期和汛期汙染控製;組建專(zhuan) 家團隊,建立長江黃河上遊生態屏障建設駐點跟蹤研究機製,深入地方“解剖麻雀”找問題、出主意、想辦法;製定岷江沱江排放標準、水產(chan) 養(yang) 殖排放標準,陸續出台沱江、嘉陵江、赤水河等流域保護條例,為(wei) 流域治理保護奠定法治保障基礎。
堅持以人為(wei) 本,以美麗(li) 河湖支撐美麗(li) 四川建設。我國社會(hui) 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wei) 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水生態環境的期盼日益強烈。四川堅持以人民為(wei) 中心,將城鄉(xiang) 黑臭水體(ti) 治理與(yu) 水景觀打造相結合,將汙水處理設施建設與(yu) 城市公園綠地建設相結合,提高流域治理水平,完善美麗(li) 河湖建設製度體(ti) 係,在解決(jue) 群眾(zhong) 身邊用水問題的同時,實現水生態價(jia) 值轉化和水文化價(jia) 值挖掘,不斷滿足人民群眾(zhong) 更深層次的需求。
堅持綠色發展,為(wei) 河湖治理保護提供不竭動力。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最美底色。四川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把美麗(li) 四川建設納入“四化同步、城鄉(xiang) 融合、五區共興(xing) ”戰略部署進行整體(ti) 謀劃,多措並舉(ju) 深化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堅決(jue) 淘汰落後過剩產(chan) 能,大力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積極推進清潔能源示範建設,深入開展園區循環化改造、城市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秸稈全域綜合利用等循環經濟試點示範,努力打造長江上遊生態屏障核心區、綠色發展先行區、新舊動能轉換示範區和協同發展樣板區,建立流域橫向生態補償(chang) 機製,完善投融資機製,長效保障流域治理成效。這些措施,為(wei) 生態治理保護提供了動力,為(wei) 綠色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光明日報》(2023年07月28日 0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