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大運村非遺文化互動體驗活動豐富多彩 架起一座交流的橋梁

發布時間:2023-08-01 11:15:00來源: 人民日報

  成都大運會(hui) 開幕以來,大運村內(nei) 的互動體(ti) 驗中心成了熱門打卡地。沒有比賽任務的運動員紛紛來到這裏,參加豐(feng) 富多彩的非遺文化互動體(ti) 驗活動。

  各代表團成員可以在非遺傳(chuan) 承人的指導下,體(ti) 驗年畫、蜀繡、竹編、臉譜、剪紙、繩編、風箏、香包等8項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製作技藝,也可以參加書(shu) 法、中國繪畫創作、學打太極拳、穿戴漢服等4項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體(ti) 驗活動。作品製作完成後,將贈送給體(ti) 驗者,為(wei) 他們(men) 留下一段獨特記憶。

  “用工具蘸一點顏料,給畫麵上凸出的線條均勻上色。然後,把紙鋪上去,均勻摁擦,一幅生動的年畫就完成了。”7月29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夾江年畫傳(chuan) 承人陳曉容在年畫課堂上介紹製作技藝。一旁的外國代表團運動員聽完誌願者的翻譯,迫不及待地嚐試起來。

  “一張小小年畫,展現了夾江竹紙製作技藝和年畫兩(liang) 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陳曉容說,“非遺文化互動體(ti) 驗活動是一座交流橋、友誼橋、連心橋,有助於(yu) 傳(chuan) 播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

  蜀繡教室裏,繡著熊貓圖案的手帕十分吸引人。在老師的指導下,幾名意大利大學生體(ti) 育代表團運動員在手帕上繡起了自己的名字,剛開始動作很生疏,但學了一會(hui) 兒(er) ,漸漸掌握了下針的要領。他們(men) 興(xing) 高采烈地拿著繡著自己名字的蜀繡手帕,連聲向指導老師道謝。

  “運動員們(men) 在學習(xi) 剪紙時都很專(zhuan) 注,大運村的體(ti) 驗活動將非遺文化和大運文化融合在一起,有意義(yi) 、有趣味。”剪紙非遺傳(chuan) 承人莊叢(cong) 燦說。在剪紙課堂,留言簿上留下了不少運動員的所思所想。一名外國代表團運動員寫(xie) 道:“我們(men) 在這裏享受樂(le) 趣,也學習(xi) 到很多新的東(dong) 西。每個(ge) 人都十分友善,老師也很有才華,這次體(ti) 驗真的很棒!”簡單質樸的話語,體(ti) 現著不同文化之間的友好交流與(yu) 互動。一名中國大學生體(ti) 育代表團運動員則在字裏行間表達著驕傲與(yu) 自豪:“中國非遺源遠流長!希望更多人能感受到非遺魅力!”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