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村裏,掀起了國風潮?
文|朱曉帆
晚上十點多的大運村,依然熱鬧非凡——國風美妝體(ti) 驗區前擠滿了排隊體(ti) 驗的外國運動員,一名皮膚黝黑的南非運動員正在描青黛、點花鈿,妝化好了還不忘拿出手機自拍欣賞,更是給展台當起了推銷員。
夜晚在大運村走走逛逛,體(ti) 驗體(ti) 驗新津編繩、成都皮影、夾江年畫這些中國非遺製作技藝,是不少外國運動員最愛做的事。對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好奇和向往,吸引著他們(men) 在各個(ge) 展台前駐足觀賞,流連忘返,對這些非遺技藝嘖嘖稱讚。
這些傳(chuan) 統技藝的體(ti) 驗,再加上本屆大運會(hui) 上隨處可見的成都傳(chuan) 統元素,激發了不少運動員對於(yu) 探尋這座城市文化的欲望。大運會(hui) 開幕式已經過去3天,但提到開幕式上的種種,外國運動員們(men) 依然驚歎於(yu) “太陽神鳥”的倒計時、三星堆青銅立人、蜀繡製成的引導牌等等充滿神秘又極具美感的瞬間。國風的魅力,使得“在這座城市走一走,看看這裏的人,體(ti) 驗體(ti) 驗這裏的文化”成為(wei) 許多運動員賽後的必打卡項目。
了解一種文化、愛上一種文化、傳(chuan) 承一種文化。在大運會(hui) 的武術賽場上,那些身著唐裝、手綁束腕、金發碧眼的外國選手的表現驚豔四座,那一招一式,絕非一日之功:法國選手埃文·德魯奧·洛安(DROUARD Loan, evan)因為(wei) 成龍的電影愛上了武術;來自美國的劉嶽青(LIU Judy)是一名斯坦福大學學生,除了上課做實驗,她的課餘(yu) 時間都留給了練武和推廣武術的公益活動……可以說,能在外國運動員身上看到對武術的這份堅持和熱愛,很是珍貴,更詮釋了文化與(yu) 競技的“雙向奔赴”。
除了競技交流,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似乎成為(wei) 了這次大運會(hui) 裏的另一條溝通紐帶。在大運村,隨處可見運動員們(men) 交換徽章、吉祥物的場景:從(cong) 這些小玩意上了解一個(ge) 地區和國家的文化內(nei) 涵,再聊到風土人情,最後互加好友相約“下次見”。跨越國際的友誼,就這麽(me) 來了。
喝蓋碗茶、打太極、模仿成都話、學川劇變臉……無一不是給參賽的運動員們(men) 帶來一場中國式美學的沉浸體(ti) 驗。傳(chuan) 統文化流量密碼不在於(yu) 眼花繚亂(luan) 的舞台美術和限量版的文創產(chan) 品,這些華麗(li) 的外衣下,能打動人心的內(nei) 裏還是在於(yu) 如何解讀、如何傳(chuan) 達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思想精髓,如何采用恰當的方式激發國際友人們(men) 內(nei) 心的文化認同。
國際交流早已不被語言和文化所限製。國風在大運會(hui) 的“再破圈”告訴了我們(men) ,優(you) 秀的傳(chuan) 統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等待著我們(men) 煥發它們(men) 新的活力。我們(men) 樂(le) 見中國文化能夠如此的詩意綻放,更期待全世界通過大運會(hui) 這個(ge) 舞台,看到中國獨特的文化魅力。
飲茶,一直都少不了
“從(cong) 0到1”,這批科學家在做什麽(me) ?
在問與(yu) 答中,找到生活最優(you) 解
首次展出的唐詩,為(wei) 何打動人心?
騎行,一種新型的生活文化符號
了解文化,換個(ge) 視角?
文字:朱曉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