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誌願青春集結抗震救災一線

發布時間:2023-08-10 17:22: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8月6日2時33分,山東(dong) 省德州市平原縣發生5.5級地震。地震發生後第一時間,共青團山東(dong) 省委和共青團德州市委迅速啟動應急響應,以“組織化+社會(hui) 化動員”相結合的方式,儲(chu) 備210支應急救援誌願服務隊伍、4300名青年誌願者應急備勤,組織動員5支救援服務隊、300餘(yu) 名救援誌願者前往震中地區支援,在災區開展入戶排查、物資運送、心理疏導、數據統計等誌願服務工作,組織引導廣大團員青年有序參與(yu) 地震應急救災工作。

  團德州市委第一時間對共青團係統參與(yu) 抗震救災工作作出部署,組織動員廣大團員青年和青年誌願者主動向黨(dang) 、團組織報到,發揚能戰鬥、肯吃苦的精神,當好“排頭兵”,同時,連夜排查當地“希望小屋”受助困境兒(er) 童、實習(xi) 實踐大學生、青年誌願者、團員青年、各級團幹部等人群的人身安全情況。

  在平原縣龍門街道,誌願者們(men) 組建起了青鳥抗震救災誌願服務隊。雖然大家第一次遇到地震也很害怕,但是他們(men) 更為(wei) 社區揪心。這群“請纓逆行”的年輕誌願者不畏艱苦地辛勤忙碌著,用蓬勃向上的青春為(wei) 受災民眾(zhong) 奉獻一分力量。

  消防、衛健、供電各類基礎設施行業(ye) 的團支部、青年突擊隊同樣在第一時間行動起來,有序展開災後應急救援及保障工作。

  與(yu) 此同時,共青團平原縣委積極對接各類社會(hui) 資源募集救災物資。截至8月7日12時,共協調愛心車輛12輛、籌集各類物資300餘(yu) 件。

  地震發生後,共青團平原縣委號召返鄉(xiang) “青鳥計劃”大學生、基層團幹部等350餘(yu) 人參與(yu) 到物資搬運、心理撫慰、入戶排查災情等誌願服務中,同時第一時間與(yu) 西部計劃誌願者等取得聯係,在確認誌願者安全後,組織他們(men) 迅速向所在地團組織報到,聽從(cong) 組織安排,配合開展工作,讓團旗在救援一線高高飄揚。其中,有很多00後大學生的身影。

  8月5日,青島濱海學院學生高振東(dong) 飛抵大連,就在前一天,他剛結束在共青團平原縣委為(wei) 期1個(ge) 月的實習(xi) ,打算開啟暑期旅遊。得知平原縣發生地震,8月6日深夜3點,他當即決(jue) 定買(mai) 機票提前返程,當天早上7點回到平原縣,向共青團平原縣委報到,主動請纓,參與(yu) 到社區人員和建築摸排的工作中。

  正在參與(yu) 暑期實踐的在讀大學生紀心如是王打卦鎮後屯村的兼職團組織副書(shu) 記,6日這天,這座200多戶的村莊,她配合村支書(shu) 排查了3趟,第一趟看人員、第二趟看建築、第三趟查缺補漏,7日她又跑了第四趟……為(wei) 後續工作的有序推進打下了基礎。像她一樣就地轉化為(wei) 誌願力量的團員青年,忙碌在平原縣的各個(ge) 角落。

  越來越多的青春力量湧入這座縣城。來自同濟大學、上海海洋大學、東(dong) 華大學、上海大學等高校的13名大學生正在平原縣研修,地震發生後他們(men) 第一時間變身誌願者,積極投身於(yu) 走訪“希望小屋”兒(er) 童、整理檔案等誌願服務中。

  “這幫00後的孩子長大了,有情懷、能扛事,我們(men) 很感動。”共青團平原縣委相關(guan) 負責人感慨。

  地震發生後,“青春山東(dong) ”微博第一時間編輯發布地震後如何自救等應急科普指南,並在評論區化身“暖心團團”,與(yu) 網友親(qin) 切互動,安撫大家的情緒。

  山東(dong) 共青團充分發揮團屬新媒體(ti) 作用,及時發布應急避險、安全提示、個(ge) 人防護等權威信息,幫助群眾(zhong) 增強安全自護意識,提高應急避險能力,閱讀量近300萬(wan) 。同時,做好特殊群體(ti) 的聯係服務,動員各級學校團組織、少先隊組織、暑期公益課堂輔導團隊等加強防震減災知識宣傳(chuan) ,引導廣大青少年理性認識地震、科學做好防護。災情發生後,按照統一安排,團平原縣委立即聯合青年社會(hui) 組織益啟公益發展服務中心和惠安社會(hui) 工作服務中心,到結對老人、兒(er) 童家中查看情況,開展心理撫慰、衛生清潔等誌願服務活動。

  越是關(guan) 鍵時刻,越要不畏艱險、衝(chong) 鋒向前。下一步,山東(dong) 各級團組織將充分發揚“黨(dang) 有號召、團有行動”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繼續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引領廣大青年挑重擔、當先鋒、打頭陣,用實際行動書(shu) 寫(xie) 擔當奮鬥的青春篇章。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