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最美醫生”丁櫻和她的三株“苗”

發布時間:2023-08-21 11:18:00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鄭州8月19日電 題:“最美醫生”丁櫻和她的三株“苗”

  新華社記者王爍、田曉航

  經常穿梭於(yu) 病區、門診和義(yi) 診的現場,哪怕一直忙碌,72歲的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er) 科醫院主任醫師丁櫻始終麵帶微笑。翻開她的履曆,裏麵有建設中醫兒(er) 科重點專(zhuan) 科、名科,製定一係列中醫兒(er) 科優(you) 勢病種診療指南,帶出一支強勁的中醫兒(er) 科人才隊伍……在中醫藥這座百草園裏,她耗費了大半生的心血,細心嗬護著三株“苗”。

  診苗:“幹兒(er) 科是個(ge) 良心活兒(er) ”

  每周的坐診日8點不到,丁櫻的診室外已經站滿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患兒(er) 和家長。隨著助理把厚厚的一摞病曆放在桌前,丁櫻用最快的速度戴上眼鏡,穿上白大褂,開始一天的問診。

  來找丁櫻看病的患兒(er) ,患有過敏性紫癜或紫癜性腎炎的居多。因此,反複解釋患兒(er) 生活和就診中的注意事項,成為(wei) 丁櫻接診中的重要一環。

  “對於(yu) 每個(ge) 在她這裏看過病的孩子正在吃什麽(me) 藥,病情發展到什麽(me) 程度,丁老師都了解得一清二楚。”一位患兒(er) 家屬說,丁櫻對孩子就像親(qin) 奶奶一樣,非常用心。

  1968年從(cong) 衛校畢業(ye) ,做了5年基層醫生,一路摸爬滾打,丁櫻深知,一個(ge) 醫術好、有耐心的好醫生,能給病人多大的希望。

  這些年,慕名而來的患者越來越多,可丁櫻看病卻“越看越慢”。細致的問診節奏常常讓她一坐就到中午,錯過“飯點兒(er) ”成了常態。

  “幹兒(er) 科是個(ge) 良心活兒(er) ,要耐得住寂寞,要有醫術,更要有醫德。少吃一頓飯沒什麽(me) ,患者可不能錯過一個(ge) 。”這是丁櫻常常掛在嘴邊的話。

  熟悉的人都知道,丁櫻開方有個(ge) 原則:能用一味藥絕不用兩(liang) 味藥;療效一樣,能用便宜藥就不用貴的藥,盡可能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傳(chuan) 承曆代醫家形成的治療兒(er) 科疾病的方法和理論,促進中醫兒(er) 科在現代社會(hui) 的發展,被丁櫻當作義(yi) 不容辭的責任。

  研苗:“中醫要跟上現代醫學的步伐”

  丁櫻辦公桌上,擺放著一棵雷公藤根。中藥雷公藤,是她鑽研數十年的另一株“苗”。

  “從(cong) 學術角度來講,兒(er) 科病房非常重要,它是培養(yang) 人才、打造人才的一個(ge) 戰場。”丁櫻說,她和團隊將兒(er) 科發展的下一個(ge) 目標定在了發展中醫藥診療優(you) 勢和堅持科研創新上。於(yu) 是,雷公藤進入了丁櫻的視野。

  國內(nei) 用雷公藤治療過敏性紫癜始於(yu) 20世紀80年代末,臨(lin) 床治療主要靠中成藥雷公藤多苷片,盡管在成人內(nei) 科已被普遍采用,但雷公藤存在的一些副作用,一度讓患兒(er) 家長談“雷”色變。

  丁櫻深知,臨(lin) 床控製得當的話,雷公藤的副作用並不那麽(me) 可怕。更現實的原因在於(yu) ,她不想讓紫癜患兒(er) 錯失便宜有效的救命好藥:一瓶雷公藤多苷片,50片的價(jia) 格僅(jin) 為(wei) 十幾元。

  隨著研究的深入,丁櫻接連申請兩(liang) 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研究中藥聯合雷公藤多苷治療小兒(er) 過敏性紫癜的療效與(yu) 毒副作用,結果甚為(wei) 理想。她創新性地把雷公藤引入兒(er) 科臨(lin) 床,提出雷公藤多苷片及雷公藤顆粒在兒(er) 科臨(lin) 床的使用方案和使用劑量,證實其療效及安全性。

  眾(zhong) 人眼中的丁櫻似乎有著使不完的勁兒(er) 。接下來,她設想把中醫治療優(you) 勢病種建一個(ge) 數據庫,通過研究藥物間的對比,以及純中藥、西藥和中西醫結合治療間的對比,用科學的方法,把中醫藥的療效和作用機製說明白、講清楚。

  “如果能把中醫藥的理論和現代科學技術結合起來,將會(hui) 更加彰顯中醫藥的生命力。”丁櫻說。

  培苗:“要培養(yang) ‘承者’更要培養(yang) ‘傳(chuan) 者’”

  直到50歲左右,丁櫻才感覺自己成為(wei) 一名“基本合格的中醫”。在她看來,中醫藥文化博大精深,太年輕的中醫人通常很難透徹理解其內(nei) 涵。

  從(cong) 醫50多年來,丁櫻不斷向學生、向年輕醫生分享著她的成長路徑:在校期間掌握西醫基本知識後,再深入研究中醫理論,結合臨(lin) 床經驗不斷挖掘中醫知識的深刻內(nei) 涵——兩(liang) 條腿走路,走得更穩、更快。

  多年深耕於(yu) 中醫兒(er) 科臨(lin) 床、教學第一線的丁櫻深知,中醫學的傳(chuan) 承創新發展需要人才,即使自己生活簡樸,2018年10月,丁櫻仍以個(ge) 人名義(yi) 向河南中醫藥大學捐款,建立“丁櫻獎學金”基金,資助那些家庭貧困但品學兼優(you) 的中醫兒(er) 科學子。

  如今,一有機會(hui) ,丁櫻就送她的學生去進修。這些年,她栽培的一批批小“苗”也逐漸成長起來。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雖然年事漸高,丁櫻仍然心心念念要為(wei) 兒(er) 科醫學事業(ye) “多做點事”。

  “我會(hui) 繼續努力工作,培養(yang) 更多中醫藥兒(er) 科事業(ye) 的‘傳(chuan) 者’,為(wei) 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丁櫻說。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