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度的茅盾文學獎揭曉,呈現出新時代文學的多彩麵貌
四年一度的茅盾文學獎揭曉,呈現出新時代文學的多彩麵貌——
取一瓢時代的水
閱讀提示
獲獎作品有特色,有探索,整體(ti) 上反映了新時代文學的多彩麵貌。獲獎作家都經曆了數十年默默耕耘,而時間,也正是每一部獲獎作品的“試金石”。
8月11日,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以下簡稱“茅獎”)揭曉。5部獲獎的長篇小說,分別是楊誌軍(jun) 的《雪山大地》、喬(qiao) 葉的《寶水》、劉亮程的《本巴》、孫甘露的《千裏江山圖》以及東(dong) 西的《回響》。
四年評選一次的茅獎,是中國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之一,是長篇小說創作成就的重要標誌。回顧過往十屆茅獎作品,《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塵埃落定》《秦腔》《額爾古納河右岸》《推拿》《一句頂一萬(wan) 句》等作品已成文學經典。
本屆獲獎作品有不少值得關(guan) 注之處。《本巴》《回響》獲獎,是新疆作家、廣西作家首次獲得茅獎;喬(qiao) 葉是第一位獲得茅獎的70後女作家;楊誌軍(jun) 此前曾以“藏地係列”代表作《藏獒》入圍第七屆茅獎,《雪山大地》則獲得了本屆茅獎最高票數;孫甘露從(cong) 先鋒文學時代起就在文壇頗具影響力,《千裏江山圖》加印10多次,影視戲劇改編正在推進,可謂一部現象級作品。
有本屆茅獎評委指出,獲獎作品更加強調新時代的分量,整體(ti) 上反映了新時代文學的多彩麵貌。誠如喬(qiao) 葉在獲獎後所表示,“我一直認為(wei) ,作家的寫(xie) 作必然在時代中。作家和時代,就是浪花和大海,莊稼和土地的關(guan) 係。弱水三千,取一瓢飲,這一瓢水裏也是時代的成分。”
特色與(yu) 探索
得知獲獎消息時,楊誌軍(jun) 正在青海采風。搬離青海後的楊誌軍(jun) 並沒有割舍下故土,每年都會(hui) 回去看望仍居住在那裏的母親(qin) 。“茅盾文學獎的到來,讓我激動,讓我感慨,又讓我突然變得格外冷靜。因為(wei) 它是對我的一次總結、一次重新上路的激勵、一次從(cong) 麓底走向坡段的提升;它在我麵前樹起了一個(ge) 新的標杆,這個(ge) 高度被我一直仰望,現在卻實實在在地出現在了我的麵前。”
對於(yu) 這部票數最高的獲獎作品,本屆茅獎評委、山東(dong) 大學文學院教授黃發有認為(wei) ,“楊誌軍(jun) 的創作一直深紮在青藏高原,從(cong) 未離開雪山大地上的萬(wan) 物生靈和時代變革之下普通牧民的生活變遷。一個(ge) 作家一輩子去挖掘一片土地,這種作家並不多見,這恰好成就了楊誌軍(jun) 作品獨有的特色。”
在本屆獲獎作品中,最為(wei) 外界關(guan) 注的是孫甘露的《千裏江山圖》。作品以上世紀30年代的上海為(wei) 背景,塑造了陳千裏等一批黨(dang) 的地下工作者,在危機四伏的隱蔽戰線上與(yu) 敵人展開生死較量。
這是以“先鋒派”聞名於(yu) 文壇的孫甘露沉潛多年後的回歸之作。此前,《千裏江山圖》已先後入選中宣部全國主題出版重點出版物、中國作家協會(hui) 重點作品扶持項目、“十四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專(zhuan) 項規劃等。
卸下“光環”,回到作品層麵討論。評論家潘凱雄直言,“《千裏江山圖》並不是因為(wei) 主題而引起我們(men) 的關(guan) 注,而是作品本身引起大家的關(guan) 注。”在作品研討會(hui) 上,茅獎作家格非也認為(wei) ,這部長篇完成了現代主義(yi) 和現實主義(yi) 的融合。
文學與(yu) 初心
《回響》是東(dong) 西繼《耳光響亮》《後悔錄》《篡改的命》之後創作的第四部長篇小說,講述的是一起刑偵(zhen) 案件與(yu) 一場家庭婚姻雙線交疊的懸疑故事。
1998年,東(dong) 西曾憑中篇小說《沒有語言的生活》斬獲首屆魯迅文學獎。一晃25年過去,他意識到突破自己並不容易。即便如此,他依舊秉持著“一根筋”式的寫(xie) 作執念,“喜歡閱讀有難度的文學作品,喜歡為(wei) 那些哪怕貢獻一點點新意的小說擊掌”。
《寶水》講述的太行山深處的寶水村,是一個(ge) 正在轉型中的鄉(xiang) 村。本屆茅獎評委、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曉琴認為(wei) ,“喬(qiao) 葉的《寶水》是新時代鄉(xiang) 村敘事的一個(ge) 重要收獲,堪稱‘新鄉(xiang) 土文學’的典型代表作品。”
在60後茅獎作家遲子建眼中,喬(qiao) 葉是一位文學質地很好的70後作家。對於(yu) 《寶水》在她創作中的位置,喬(qiao) 葉坦言,“這是一個(ge) 我必須要寫(xie) 的作品。鄉(xiang) 村和我的青少年時代密切相關(guan) ,我對鄉(xiang) 村有很複雜的感情,想清晰地回溯自己的來處。而我回溯的方式,也隻有寫(xie) 作,隻有在作品中。”
新疆作家劉亮程一直都被認為(wei) 是獲獎熱門作家之一。他早年以散文成名,從(cong) 《一個(ge) 人的村莊》到《本巴》,劉亮程一路走來,是新疆遼闊的大地和天空所淬煉出的優(you) 秀作家。
對於(yu) 《本巴》的創作,劉亮程表示,“這是我寫(xie) 得最天真的一部小說,我喜歡小說中哈日王這個(ge) 孩童,他長著一隻大人的世故之眼,和一隻孩童的天真之眼。文學也許正是那隻天真的孩童之眼,這個(ge) 世界,即使被大人看過無數遍,也永遠需要用孩子的天真之眼再看一遍,這是文學對人類初心的觀照。”
把作品交給時間
去年,囊括多項大獎的電視劇《人世間》,改編自梁曉聲創作的第十屆茅獎同名作品;不久前,電視劇《北上》開機,同樣改編自第十屆茅獎同名作品;金宇澄長篇小說《繁花》獲第九屆茅獎,也被改編成待播電視劇……茅獎作品影視化,成為(wei) 矚目的文化現象。
在本屆獲獎作品中,《千裏江山圖》同名電視劇日前已公布概念海報,8月15日同名廣播劇已經推出。
中國文學“走出去”,茅獎作品自然需要承擔起重任。《千裏江山圖》已與(yu) 沙特阿拉伯、英國、俄羅斯等國外11家出版社達成版權輸出意向,達成英語、德語、法語、越南語等十餘(yu) 個(ge) 語種的版權輸出事宜;《回響》已被翻譯成俄文、越文版等,據東(dong) 西介紹稱,目前該作品正著手被翻譯成馬來西亞(ya) 文出版,並與(yu) 法國的出版公司簽訂了出版合同。
獲獎作家的下一步創作計劃也備受關(guan) 注。據譯林出版社介紹,今年10月,劉亮程的最新散文集《大地上的家鄉(xiang) 》及其珍藏多年的《一個(ge) 人的村莊》(手稿本)和《曬曬黃沙梁的太陽》(手稿本)都將推出。
《本巴》是一部關(guan) 於(yu) 時間的書(shu) 。“我用每一個(ge) 句子開啟時間。每一場寫(xie) 作都往黑夜走,把天走亮。我希望我的文字,生長出無窮的地久天長的時間。”劉亮程說。
時間,亦是每一部獲獎作品的“試金石”。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