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第六屆吐魯番學國際學術研討會開幕 《黃文弼所獲西域文書》首發

發布時間:2023-08-22 10:45: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新疆吐魯番8月21日電 (苟繼鵬)第六屆吐魯番學國際學術研討會(hui) 21日在新疆吐魯番市開幕,來自國內(nei) 外40多所大學、20多家研究或展示機構的140餘(yu) 名專(zhuan) 家學者參加此次研討會(hui) 。

  吐魯番學與(yu) 敦煌學並稱為(wei) 姊妹學科,皆為(wei) 國際顯學。吐魯番學以吐魯番周邊的古墓葬、古城址、石窟寺及在這些遺跡所發掘出土文物為(wei) 主要研究對象,內(nei) 涵與(yu) 外延豐(feng) 富。“作為(wei) 古絲(si) 綢之路上的交通重鎮,幾千年來的商貿交往、文明交流、文化交流在吐魯番這塊土地上沉澱下豐(feng) 富多彩的曆史文化遺產(chan) ,同時也產(chan) 生了一門國家的‘冷門絕學’吐魯番學。”國家文物局原黨(dang) 組副書(shu) 記、副局長顧玉才說。

  長久以來,吐魯番學研究一直受到國內(nei) 外著名高校、科研機構和廣大專(zhuan) 家學者的關(guan) 注,在世界範圍具有廣泛影響。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hui) 會(hui) 長榮新江表示,吐魯番是絲(si) 綢之路上的重要城鎮,這裏又是一個(ge) 降雨量極少的綠洲盆地,大量各式各樣的古代文物和各種語言文字的文獻得以保存下來,為(wei) 吐魯番學的研究不斷提供原始素材。一方麵,中國的傳(chuan) 統文化源源不斷地從(cong) 中原轉輸到吐魯番,另一方麵,吐魯番也是大量絲(si) 綢之路外來文明的接受和傳(chuan) 播之地,吐魯番出土文獻不僅(jin) 延續時間長,而且分布地區廣,內(nei) 容多樣,語言文字也更為(wei) 豐(feng) 富多彩。

  開幕式上,還舉(ju) 行了《黃文弼所獲西域文書(shu) 》首發儀(yi) 式。該書(shu) 主編朱玉麒稱,《黃文弼所獲西域文書(shu) 》是黃文弼先生自1927年在西北科學考察活動中所獲西域文書(shu) 的第一次完整呈現。這些文書(shu) 的年代涵蓋了西域將近900年曆史,為(wei) 絲(si) 路文明的研究提供了多樣性的材料。

  研討會(hui) 期間,吐魯番博物館還推出兩(liang) 大重要展覽《吐魯番考古第一人——紀念黃文弼誕辰130周年特展》和《考古揚自信火洲顯華章——吐魯番近年來文物考古新發現特展》。前述特展策展人、新疆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教授、黃文弼中心副主任吳華峰說,此展主要通過大量的曆史考察照片、黃文弼先生生前使用過的物品、珍藏過的古籍文獻以及所藏拓片等,展現了我國著名的考古學家、西北史地學家、新疆考古事業(ye) 的先驅者和奠基人黃文弼先生生平履曆和主要成就。

  黃文弼一生四次到新疆,在新疆境內(nei) 的總行程就超過38000公裏,是在新疆考察延續時間最長、範圍最廣、涉及遺址類型最多的中國學者,也因此被譽為(wei) “中國新疆考古第一人”。尤其在吐魯番盆地,黃文弼的考察與(yu) 研究最為(wei) 深入,是當之無愧的“吐魯番考古第一人”。(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