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光明日報》上的田漢足跡

發布時間:2023-08-23 16:46: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 1956年7月27日,刊發田漢緬懷周信芳的文章,其中寫(xie) 到,周先生的表演方法受了許多先輩的影響,也影響了許多青年後輩,甚至本行以外的南北演員。現實主義(yi) 的表演方法追求適當的表演形式。不離開傳(chuan) 統,發揚著傳(chuan) 統的精華,但也不過於(yu) 受傳(chuan) 統成規的拘束,而不斷創造,這樣才能使京劇藝術不斷向前發展,符合人民的需要。

  ● 1958年4月29日,刊發光明日報短訊《田漢新作“關(guan) 漢卿”》,報道指出,劇作家田漢創作的多幕劇“關(guan) 漢卿”,已在4月上旬脫稿,並已交由“劇本”月刊5月號發表。這是田漢給中國和全世界“紀念關(guan) 漢卿戲劇活動七百年大會(hui) ”的獻禮。全劇共分九場,有三十六個(ge) 人物。雖然是一出曆史劇,卻充滿了生活氣息,它既有現實主義(yi) 的抒情,又富有浪漫主義(yi) 的情調。

  ● 1960年5月6日,刊發翦伯讚的文章《給文成公主應有的曆史地位》,文章寫(xie) 到,作為(wei) 一個(ge) 觀眾(zhong) ,我歡迎田漢同誌新編的話劇“文成公主”和昆曲“文成公主”的演出,因為(wei) 在這兩(liang) 出戲中,我們(men) 看到了一個(ge) 鑿通西藏高原的傑出的女性受到了她應該受到的讚揚,看到了一個(ge) 藏族的曆史人物以輪廓分明的英雄形象和充滿了追求新生活的熱情出現於(yu) 舞台,看到了早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統治西藏高原的鬆讚幹布就曾經以吐蕃讚普的資格接受過大唐的西海郡王和駙馬都尉的封號和官爵。

  ● 1966年2月2日,刊發田漢的劇本《謝瑤環》,他在“小序”中寫(xie) 到,今年一月從(cong) 山西平陸縣茅津渡過河,經三門峽,乘隴海路車入陝,在西安前後住了一個(ge) 多月,看了許多戲。我比較熟識的幾位演員如李應真、馬藍魚、段林菊等都病了,但後起之秀的溫喜愛演的《女巡按》依然引起了我們(men) 很高的興(xing) 趣……這劇修改後將由中國京劇院杜近芳等同誌首演。彩排時間超過三小時,因此我又把場子和劇詞作了刪節,情節也有所變動。本想把交給劇本月刊的本子也全部修改一下,但同誌們(men) 認為(wei) 原改本較為(wei) 豐(feng) 滿自然,可作為(wei) 文學劇本讀,不必和京劇本一樣,我隻得同意。地方劇的聲腔不如京劇多,也許這個(ge) 本子也不算太長吧。

  ● 1979年5月15日,刊發汪鞏、嚴(yan) 恭的文章《浩歌聲裏請長纓——田漢同誌和新中國劇社》,文章寫(xie) 到,田漢寫(xie) 作《秋聲賦》是1941年。田老住在漓江邊花橋下臨(lin) 街的一間破舊的木屋裏,家裏的生活也和劇社一樣,經常陷於(yu) 困境。但他一聽到劇社開不了夥(huo) ,就要老母拿出家裏僅(jin) 有的鬥把大米,硬要我們(men) 挑回去煮粥充饑。《秋聲賦》就是在這樣的生活情況下日夜趕寫(xie) 出來的。當時,劇社和戲院已經訂立合同,年前必須演出,所以寫(xie) 劇和排演同時並進。我們(men) 經常在他家裏“坐等”到深夜,拿到劇稿,就點起“巴巴燈”,頂著寒風,趕回去油印。後來,為(wei) 了壓縮時間,田老幹脆拿起鐵筆,直接在蠟紙上寫(xie) 劇本。

  ● 1983年12月15日,刊發陽翰笙的文章《紀念田漢學習(xi) 田漢》,文章寫(xie) 到,田漢同誌生前常常說,“自我先之,不必自我成之”。話劇運動在當年是很困難的,但田漢同誌帶領南國社的有誌青年們(men) 以窮幹苦幹的精神去實踐;革命電影事業(ye) ,田漢也是先行者,他最先拍了《到民間去》,還親(qin) 自導演了《肉搏》,許多革命電影工作者是通過他介紹進入電影界的。說到戲曲,我們(men) 的三位前輩歐陽予倩、田漢、洪深真是目光過人,他們(men) 很早就重視戲曲藝術,田漢同誌尤其突出。

  ● 1992年9月12日,刊發陳禹的短文《冼星海與(yu) 田漢》,文章指出,一次,田漢先生在街上看到了冼星海教授音樂(le) 的廣告,他想這個(ge) 人可能是個(ge) 窮音樂(le) 家。田漢先生便要其弟田洪去看一下,了解情況。田洪回來告訴田漢先生,是個(ge) 廣東(dong) 青年,人很老實,依靠母親(qin) 幫傭(yong) 才讀音樂(le) 學院。所以要自己設法幫補家用。而這時,南國劇社正需要搞音樂(le) 的人。於(yu) 是,田漢先生便叫田洪去約冼星海來談話。誰知,田漢先生與(yu) 冼星海兩(liang) 人一見如故,越談越投機。這以後,田漢先生經常約冼星海到南國劇社來,還把上海音樂(le) 界的朋友,如陳凝秋等介紹給冼星海認識,他們(men) 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 2013年8月26日,刊發蘇叔陽的演講文章《田漢:中國“戲劇魂”》,文章指出,夏衍先生曾經說過:“田漢是現代的關(guan) 漢卿,我私下把他叫做中國的‘戲劇魂’。”這並不是過譽,而是最準確、最公正的評價(jia) 。他作詞的《義(yi) 勇軍(jun) 進行曲》成為(wei) 中華民族不朽的戰歌;新中國成立後,他又嘔心瀝血地領導了新中國戲劇事業(ye) 的改革、發展。終其一生,田漢為(wei) 中國戲劇而奮鬥,也為(wei) 中國戲劇的命運而殞折,他是曆史為(wei) 中華民族選定的戲劇魂。

  ● 2018年7月21日,刊發謝柏梁的文章《與(yu) 時代同步鑄傳(chuan) 世經典——田漢戲曲創作的當代啟示》,文章指出,如果說順應時勢,書(shu) 寫(xie) 當代反映現實,這是可以學習(xi) 到的田漢精神,那麽(me) 田漢能夠把傳(chuan) 統的經典熔鑄為(wei) 具備創新意義(yi) 的新經典,這就令人們(men) 心向往之而不能至;一旦有所靠近,便臻至藝術高峰之境界。

  (劉江偉(wei) 整理)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23日 14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