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國網湖南電力基層服務團深入田間地頭 近兩千個服務點“沉浸式”助力鄉村發展

發布時間:2023-08-24 11:08: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奮戰12個(ge) 小時,一幫青年為(wei) 7000畝(mu) 農(nong) 田“解渴”。

  “1、2、3!用力拉!”8月15日正午時分,湖南省湘陰縣資江邊,一群身穿紅馬甲的青年電力職工正緊張架設電力線路,汗水滴到幹旱的堤壩上,瞬間被蒸發。

  帶頭的是30歲的潘澤峰,他是湘陰縣洞庭供電所所長。該所負責當地12個(ge) 行政村、兩(liang) 個(ge) 社區的供電服務工作,其所在的湘陰縣湘濱鎮,緊鄰資江,7000畝(mu) 水稻種植和魚蝦養(yang) 殖是當地的支柱產(chan) 業(ye) 。

  7月以來,湖南進入持續高溫“燒烤”模式,農(nong) 田灌溉需求激增,而用水急需依靠機泵抽水。8月14日15時,潘澤峰接到了鎮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的緊急指令,要求拉通資江到臨(lin) 資口機埠臨(lin) 時電力線路。

  潘澤峰和同事頂著烈日架杆鋪線。8月15日18時,經過12個(ge) 小時連續工作,1200米電力線路全線貫通,4台抽水機泵全部啟動,江水嘩嘩流入農(nong) 田。

  剛準備回供電所,他們(men) 又接到“求助熱線”,趕往下一個(ge) 服務點。

  這是國網湖南電力公司基層服務團深入田間地頭“沉浸式”幫扶解難題的一個(ge) 側(ce) 影。

  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國網湖南公司精心組織、紮實推進。該公司黨(dang) 委通過中心組學習(xi) 、“第一議題”深入學習(x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以國有企業(ye) 高質量發展職責定位為(wei) 主責,明確14項領導班子成員“領題調研”課題,15項本部部門“專(zhuan) 項調研”課題,涵蓋電網發展、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等多個(ge) 領域。公司領導班子成員圍繞問題清單,帶頭深入作業(ye) 現場、田間地頭開展調查研究,並建立公司領導班子成員牽頭、本部部門落實的“1+N”問題整改責任體(ti) 係。

  該公司黨(dang) 委調研後認為(wei) ,鄉(xiang) 鎮(街道)和城鄉(xiang) 社區是服務基層的“最後一公裏”,目前還存在短板。如果治理效果不實,會(hui) 直接影響百姓生活,因此應深化實施“黨(dang) 建引領·村網共建”工程,建立本部黨(dang) 員直插基層的“沉浸式”“跟班式”幫扶機製,打通鄉(xiang) 村供電服務“最後一百米”,用高質量的服務成效彰顯主題教育成果。

  潘澤峰在4月作為(wei) 湖南電網“深根工程”青年人才,從(cong) 嶽陽市來到150多公裏外的洞庭供電所任職。在他的帶領下,7月以來,洞庭供電所架設線路3000餘(yu) 米、電杆20餘(yu) 基,裝設抗旱表計2000餘(yu) 塊,消除安全用電隱患20餘(yu) 處。

  服務鄉(xiang) 村,必須延展“手臂”。國網湖南電力營銷部農(nong) 電處負責人介紹,考慮到農(nong) 村一個(ge) 供電所往往要負責多個(ge) 村落的用電保障,為(wei) 強化基層便民服務,該公司在湖南省設置了近2000個(ge) “電力便民服務點”,實行村網共建,解決(jue) 了群眾(zhong) 及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用電問題3785項,治理農(nong) 村安全用電隱患1.52萬(wan) 處。

  株洲市淥口區龍潭鎮太田村的齊國華就是一位受益者。他和家人經營著近500畝(mu) 油茶山。今年開春,他決(jue) 定投資新建一個(ge) 榨油廠,可在選擇傳(chuan) 統榨油工藝還是電榨油工藝上,齊國華猶豫不定。反複考慮後,他找到村部的“電力便民服務點”向朱亭供電所網格服務員夏建高谘詢。

  夏建高給他推薦全電榨油,並耐心講解了幾點好處:生產(chan) 效率是傳(chuan) 統工藝的1.65倍,出油量也會(hui) 提升10%;環境幹淨,還不用外出采購柴火或煤、油等燃料。這讓齊國華堅定了全電榨油工藝的選擇。

  為(wei) 了保障設備用電,幾天後,國網株洲淥口區供電公司便將榨油廠所在台區新增1台100千瓦變壓器、新架設3檔380伏絕緣線路的供電方案送到齊國華手中。

  據悉,淥口區是湖南油茶產(chan) 業(ye) 發展重點縣和核心縣,有茶油坊(廠)120餘(yu) 家,年產(chan) 茶油2000噸以上。國網株洲淥口區供電公司充分利用散布在全區139個(ge) 行政村(社)的“電力便民服務點”,大力推進“全電物流”“全電榨油”“全電養(yang) 殖”“全電製茶”等項目進村入戶,催生了每年近3000萬(wan) 千瓦時的電能替代市場。

  實施“村網共建·便民服務”工程以來,淥口區62個(ge) 主配網項目建設如期投運,近2.1萬(wan) 名居民告別低電壓;供電服務半徑由原來的25公裏縮短至1.5公裏。鄉(xiang) 親(qin) 們(men) 享受到了城鄉(xiang) 同質的用電服務。

  受益的不僅(jin) 有居民、企業(ye) ,還有學校。在益陽市謝林港鎮清溪村村小,平時有200多個(ge) 孩子就讀。7月中旬,清溪村村委副主任鄧立平領著該校校長鄧強找到村裏的電力網格員何勇,反映學校線路老化的問題,並提議趁著孩子放假,對供電線路做個(ge) “體(ti) 檢”,還表示如果合適,想把學校食堂從(cong) 煤氣廚房改造成電廚房。

  謝林港供電所負責人田雁景接報後,第一時間組織東(dong) 方紅(周順)共產(chan) 黨(dang) 員服務隊,頂著烈日、沿著高壓輸電線路向校區方向一路巡視,後來發現有70餘(yu) 米低壓線路、400餘(yu) 米學校內(nei) 部線路老化需要更換。

  7月20日,驕陽似火,黨(dang) 員服務隊隊員經過一天苦幹,更換了500多米供電線路,將原來的計量表更換成倍率為(wei) 30倍的互感器三相表,以滿足學校電廚房新增的用電負荷。

  據悉,國網益陽供電公司已加快對清溪村的農(nong) 網升級改造,共新建改造10千伏線路1800米。村民們(men) 也因此有了更多追求幸福生活的底氣。在該村西南的立波小街上,村民經營的民宿很熱鬧。“民宿離景點近,加上空調、電視、熱水器等家用電器齊全,許多遊客都願意來我們(men) 這裏住。供電有保障,我們(men) 的生意才能紅火。”一名村民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洪克非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