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中華 | 戲曲)秦腔:“中國最古老搖滾樂”“吼”出新聲
中新社西安8月24日電 題:秦腔:“中國最古老搖滾樂(le) ”“吼”出新聲
作者 楊英琦 張一辰
“中國最古老的搖滾樂(le) ”“陝西人的live house”……一段超八百萬(wan) 瀏覽量的秦腔視頻裏,幾近“溢出”屏幕的評論彈幕證明了年輕人對中國傳(chuan) 統戲曲有多“上頭”。
秦腔,又稱亂(luan) 彈,被譽為(wei) 中國梆子聲腔的鼻祖。寬音大嗓,唱腔兼備慷慨激越與(yu) 細膩柔和。2006年,秦腔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
在陝西作家賈平凹耳中,秦腔承載著秦人的喜怒哀樂(le) 。高興(xing) 時的唱腔像“被烈性炸藥爆炸了一樣”,痛苦時的唱腔“揪心裂腸”,“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皺紋”。一曲唱罷,“似乎這個(ge) 人生的世界,就是秦腔的舞台”。
對於(yu) 老一輩陝西鄉(xiang) 黨(dang) 來說,能隨口哼幾句秦腔是社交的“最低門檻”。每逢廟會(hui) 、集市,必有搭台唱戲的“場子”。從(cong) 《鍘美案》到《周仁回府》,從(cong) 正午到黃昏,台上一聲秦腔開嗓,台下人潮久久不散,可謂“八百裏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wan) 秦人齊吼秦腔”。
今年5月份中國—中亞(ya) 峰會(hui) 期間,自西安易俗社傳(chuan) 出的悠悠秦韻再次“刷新”了人們(men) 對秦腔的認知。描繪唐代中原與(yu) 西域樂(le) 師合奏場景的壁畫《樂(le) 舞圖》,見證絲(si) 綢之路開通以來,中國戲曲在關(guan) 中地區與(yu) 絲(si) 路文化的碰撞交融。
“作為(wei) 中國第一個(ge) 集戲曲教育和演出為(wei) 一體(ti) 的新型藝術團體(ti) ,1912年易俗社創立之初便以‘移風易俗’為(wei) 宗旨,為(wei) 中國傳(chuan) 統戲曲開辟了一條新路。”談起這個(ge) 百年劇社,易俗社原社長冀福記感慨萬(wan) 千。
懷著普及教育的初心,“聲滿天下,遍達於(yu) 婦孺之耳鼓、眼簾”的秦腔成了易俗社創始人的最優(you) 解。50餘(yu) 名編劇創作、改編秦腔劇目數百本,從(cong) 露天舞台到都市劇場,從(cong) 生旦淨醜(chou) 平分秋色到生旦為(wei) 主、淨醜(chou) 為(wei) 輔,秦風秦韻煥發出新的生機。
“繁音激楚,熱耳酸心。”秦腔之於(yu) 秦人,不僅(jin) 是一種藝術表達,更是一種精神流露。魯迅曾受邀前往易俗社賞戲,灑脫激越的“吼”聲、“假移風以易俗”的立意使他為(wei) 其題下“古調獨彈”,寫(xie) 有這四字的匾額至今仍懸掛在易俗社劇場前廳。
如今在西安市地標建築鍾樓東(dong) 側(ce) ,易俗社喧鬧依舊。曾令前人心血激蕩的聲韻如何做到“曆久彌新”?
“我們(men) 既要傳(chuan) 承秦腔‘原汁’的本體(ti) 藝術,也要創作出這個(ge) 時代人們(men) 愛看的‘新味’。”冀福記表示,要對經典劇目挖掘、改編,保留秦腔“唱念做打”獨特風格。“年輕人最喜歡新鮮事物,隻要沒見過就算一種‘新’。因此我們(men) 更要極力展現秦腔在藝術上‘文武兼備’的特色,用它獨樹一幟的魅力打動年輕一代。”
26歲的秦腔演員張倩發現,借助現代技術,秦腔舞台從(cong) 兒(er) 時記憶的“一桌二椅”演變得更寫(xie) 實、立體(ti) ,服飾也不僅(jin) 限於(yu) 傳(chuan) 統戲服,表演方式還融入了許多話劇、歌劇的特點。
近年來,不同於(yu) 以往口口相傳(chuan) ,秦腔積極嚐試與(yu) 數字科技、流行音樂(le) 、動漫等“混搭”。經典劇目《三滴血》“變身”3D電影;涉足二次元,打造虛擬數字人“秦筱雅”;推出“動漫+搖滾+秦腔”的傳(chuan) 播新視聽;中國首個(ge) 以秦腔藝術為(wei) 核心的文化街區——易俗社文化街區上榜網紅打卡地……另據抖音《陝西非遺數據報告》顯示,2022年,秦腔位列陝西特色戲曲劇種獲“打賞”金額的首位。
“如今我感到,這舞台上已後繼有人了。”冀福記說。
“秦人創造了自己的腔兒(er) 。這腔兒(er) 無疑最適合秦人的襟懷展示。”陝西作家陳忠實曾寫(xie) 道,“黃土在,秦人在,這腔兒(er) 便不會(hui) 息聲。”(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