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外古琴愛好者齊聚廣西 讓千年古樂“活”在當下

發布時間:2023-08-28 10:3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柳州8月27日電 題:中外古琴愛好者齊聚廣西 讓千年古樂(le) “活”在當下

  作者 肖漫宇

  “蒹葭蒼蒼,白露為(wei) 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8月27日,中外琴友共聚廣西柳州市撥動古琴,耳熟能詳的詩經與(yu) 古樂(le) 融合在一起,讓流傳(chuan) 千年的古琴文化“活”在當下。

  當天,來自印度尼西亞(ya) 以及廣西各地數十位古琴愛好者參加“古琴雅集”活動。古琴愛好者們(men) 穿著中國傳(chuan) 統服飾,彈奏古曲。音樂(le) 廳內(nei) 古韻悠揚,座無虛席。側(ce) 耳傾(qing) 聽,能感到琴音縈繞耳畔,讓人如癡如醉。

  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撥弦樂(le) 器之一,有著3000餘(yu) 年曆史,是中國古代地位最崇高的樂(le) 器,被列為(wei) “琴棋書(shu) 畫”四藝之首。

  古琴具有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yu) 音悠遠等特點,自古以來知音難求。隨著流行音樂(le) 的衝(chong) 擊,古琴文化麵臨(lin) 傳(chuan) 承困境。2003年,其被選為(wei) 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

  談及古琴文化的現實意義(yi) ,來自柳州的琴友侯皚表示,彈奏古琴能夠陶冶性情,並更了解中國國學、詩詞等傳(chuan) 統文化。她現場演奏一首《離騷》,希望通過舉(ju) 辦古琴雅集活動,讓這一非遺文化走得更遠。

  為(wei) 傳(chuan) 承古琴文化,桂林師範高等專(zhuan) 科學校2006年率先在廣西開設古琴專(zhuan) 業(ye) 課程,並招收古琴方向的專(zhuan) 業(ye) 學生。畢業(ye) 於(yu) 該校的桂林市古琴協會(hui) 副會(hui) 長章倩表示:“為(wei) 傳(chuan) 承古琴文化,學校赴全國各地搜羅明清時期的古琴譜,並建設專(zhuan) 用的古琴陳列館,組建學生古琴樂(le) 團到廣西各地,為(wei) 民眾(zhong) 演出。”

  這一古老的藝術,如今也收獲了“00後”粉絲(si) 。來自桂林師範高等專(zhuan) 科學校大一學生楊棋棪表示,她希望能通過時下流行的短視頻方式推廣,讓更多像她這樣的年輕人也來學彈古琴。

  近年來,越來越多非遺傳(chuan) 承者,通過抖音、快手等新媒體(ti) 平台,展示和傳(chuan) 播中國傳(chuan) 統文化。楊棋棪說,借助一些大眾(zhong) 化的傳(chuan) 播方式,讓古琴重煥新生。“古琴因曲目較小眾(zhong) 難引起共鳴,我嚐試用古琴演奏流行音樂(le) 或熱門古裝電視劇主題曲,這一方式在中國新媒體(ti) 上獲得較好地傳(chuan) 播。”

  如今,這一中國古樂(le) 也獲得外國友人青睞。來自印度尼西亞(ya) 的葉娜雅表示,在中國留學期間愛上中國傳(chuan) 統文化,並拜師學藝,花費一年時間學習(xi) 古琴。“我特意買(mai) 了一台古琴放在印尼家裏,印尼的朋友看到後都對此很感興(xing) 趣。”葉娜雅說。

  章倩表示,桂林市古琴協會(hui) 經常開展全國古琴名家音樂(le) 會(hui) 或講座等活動。隨著中國“古風”文化興(xing) 起,不少年輕人也喜歡古琴,現在越來越多不同年齡層次的民眾(zhong) 來報名學習(xi) 古琴。章倩說:“不管是退休老年人,還是小學生,都被這一古樂(le) 所打動。”(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