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智慧農業裏的青年:在黑土地上找準新坐標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陳曉
學動漫設計專(zhuan) 業(ye) 的孫勝宇未曾料到,有一天自己所學會(hui) 應用於(yu) 智慧農(nong) 業(ye) 領域。
2019年,在上海從(cong) 事軟件開發工作的他決(jue) 定回黑龍江發展,順便能照顧父母。“剛回來時還是有點迷茫,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去了其他行業(ye) 。”後來,這個(ge) 90後青年進入黑龍江惠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農(nong) 機精準作業(ye) 監測係統研發開發工作。
8月30日下午,“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黑龍江主題采訪團來到黑龍江惠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農(nong) 業(ye) 植保無人機、農(nong) 機導航係統、智能灌溉係統、終端監測係統……在智慧農(nong) 場多媒體(ti) 演示沙盤上,記者看到,智慧農(nong) 田貫穿耕、種、管、收全流程,實現了農(nong) 業(ye) 耕種的智能化,幫助農(nong) 業(ye) 工作者提高了生產(chan) 經營效率,推進農(nong) 業(ye) 高效快速地發展。
孫勝宇剛入職時,好奇心是最大的驅動力。但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他漸漸感受到這個(ge) 職業(ye) 的魅力和前景。
黑龍江是農(nong) 業(ye) 大省,黑土地得天獨厚的優(you) 勢下,農(nong) 業(ye) 高質量發展卻離不開科技的創新和賦能。給農(nong) 業(ye) 現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這成為(wei) 了許多企業(ye) 的發展目標,也讓年輕人在這條賽道上大有作為(wei) 。
“我們(men) 應該一腳在天上,一腳在泥土裏。一方麵要把最先進的技術開發運用起來,另一方麵,技術研發要深入一線,研發產(chan) 品要符合農(nong) 民的需求。”黑龍江惠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初海波講起了公司對300多位研發人員的要求。她認為(wei) ,做農(nong) 業(ye) 科研別把自己當作科研人員,要把自己當作農(nong) 民,這樣才能發現一線種植的問題。
“年輕人既能創新,又很務實。”初海波發現一些年輕人接觸農(nong) 業(ye) 後,離大自然更近了,一種熱情仿佛被激發出來,全身心地投入到智慧農(nong) 業(ye) 的工作中。她記得,公司的一位年輕人之前在新疆調研時,發現公司的智能滴灌產(chan) 品在應用上還有改進的空間,後來反饋給公司,公司放手讓年輕人改善。這一試,也幫助公司提升了智能節水灌溉技術水平。現在這套智慧灌溉係統,每年可以為(wei) 種植戶節水30%,節肥15%,節約人力成本80%。而像這樣“智慧”又“實用”的新產(chan) 品在惠達科技這一年就有近十款。
80後的陳成龍是公司智能監測設備平台小組負責人,這幾年他看到陸續有年輕人從(cong) 外省回來工作,十分欣慰。大學畢業(ye) 時,自己也曾想過要出去闖一闖,但最後還是選擇留在家鄉(xiang) 奮鬥。2016年剛入職這家公司時,公司正在開發農(nong) 機智能監測設備,他立刻加入進來,負責後端設備監測數據的收集和分析。
“我們(men) 的感知設備應用在田間作業(ye) 的拖拉機上,剛開始上市時客戶以省內(nei) 為(wei) 主,但六七年過去了,公司市場覆蓋一步步向南拓展,產(chan) 品在全國32個(ge) 省級行政區和海外得以應用,總計銷售量已經有30多萬(wan) 台。”陳成龍告訴記者,公司創於(yu) 2009年,現在95%的員工都是年輕人,業(ye) 務拓展速度很快。“我很慶幸能和企業(ye) 一起成長,見證企業(ye) 由小變大。”
經過多年努力,惠達科技也找到了自己的賽道——在大田作物領域深耕種植解決(jue) 方案。“我們(men) 也遇到過抉擇時刻,但最終我們(men) 選擇堅守深耕。”初海波告訴記者,曾經也有公司想讓他們(men) 做工程類的設備,但最後還是選擇把大田領域的種植問題解決(jue) 好、把設備和平台做好。
“未來農(nong) 民不是一種身份而是一種職業(ye) ,會(hui) 有越來越多的新農(nong) 人掌握新技術、應用新技術。我們(men) 就要為(wei) 他們(men) 服務,用數字化解決(jue) 農(nong) 業(ye) 問題。”初海波說,公司要將把傳(chuan) 統的種植模式向大規模、標準化的模式進行轉型。
目前,公司也在開拓國際市場上的業(ye) 務,孫勝宇觀察到,一些非洲國家的農(nong) 業(ye) 發展也需要智能設備,他暢想著,也許不遠的將來,自己也能有機會(hui) 被派到國外工作,推動大田農(nong) 業(ye) 高效種植整體(ti) 解決(jue) 方案在海外落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