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億萬名中小學生同上《開學第一課》 強國有我 用青春踐行使命擔當

發布時間:2023-09-04 11:26: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9月1日晚,河南省安陽市梅東(dong) 路小學六年級學生張妙涵激動又自豪。“在節目上我看到了好朋友楊子熙為(wei) 全國的中小學生介紹我的家鄉(xiang) ,揭秘甲骨文字,領略殷墟悠久燦爛的文化魅力。”張妙涵說。

  當晚,由中央宣傳(chuan) 部、教育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聯合主辦的大型公益節目2023年《開學第一課》播出。全國億(yi) 萬(wan) 名中小學生如約坐在屏幕前觀看了屬於(yu) 他們(men) 的開學大課。

  《開學第一課》有個(ge) 講好故事的傳(chuan) 統,讓孩子們(men) 在一個(ge) 個(ge) 動人的故事中,回看曆史展望未來。今年,很多孩子被一個(ge) 人的故事吸引了。“湯一介老先生的‘事不避難,義(yi) 不逃責’使我心中洶湧澎湃,他用實際行動鐵肩擔義(yi) ,最終將《儒藏》編撰完成,推動了中華優(you) 秀文化的發展,真是可敬可愛之人。”四川省瀘州市龍馬潭區玉帶河學校六年級學生李蘊宸說。

  “看完《開學第一課》我才知道《儒藏》的編成竟然如此困難,編成背後的故事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裏。”北京教育學院附屬豐(feng) 台實驗學校七年級學生王浚潞說。

  而這個(ge) 故事讓陝西省西安市第六中學高二年級學生趙婧鈺想到了自己家鄉(xiang) 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陝西皮影。趙婧鈺記得3年前自己和姥姥一起看皮影戲的場景:陳舊的劇台,零零星星坐著幾名觀眾(zhong) ,其中大多是老年人,而後台的皮影藝術者也多是年紀大的老一輩藝術家。

  “不行,這絕不可以!”趙婧鈺發出呐喊。

  如今,這樣的呐喊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聽到。趙婧鈺看到,3年後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坐到了皮影戲的劇場中。陝西省西安市第26中學八年級學生許武藝感受到,正是一代代人的付出,喚醒了每個(ge) 華夏兒(er) 女根植於(yu) 血脈的文化基因,有力彰顯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讓青年學生真正懂得了怎樣做才能“講好中國故事”。

  “何其有幸,生於(yu) 華夏。考古學家高星帶我們(men) 追溯曆史,讓我們(men) 不禁感歎華夏文明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也讓我充滿自豪。”北京中學八年級學生尚鈺祺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我們(men) 必當成承先輩之光榮傳(chuan) 統,保持“好奇心”,秉承“上進心”,用實際行動書(shu) 寫(xie) “強國有我”的華麗(li) 篇章。

  中央民族大學附中黨(dang) 委常務副書(shu) 記佟麗(li) 娟說,《開學第一課》向大師致敬,鐵肩擔道義(yi) ,做文化傳(chuan) 承的典範,“特別是聽執行護送誌願軍(jun) 烈士遺骸歸國的殲-20飛行員的講述,我感受到的不僅(jin) 是科技強國、使命必達的自豪,更是何以中國、何以中國人錚錚強國之音的時代回答!”

  “整堂課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飛行員陶偉(wei) 講述抗美援朝戰爭(zheng) 的故事。”上海市曹楊第二中學高二年級學生金孝珍說,這讓她想到了自己的太姥爺——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zheng) 的老兵,“我們(men) 要銘記抗美援朝戰爭(zheng) 的艱辛曆程和偉(wei) 大勝利,更要認識到‘大國重器’才是保證國家安全的基礎,這需要我們(men) 用青春熱血踐行使命擔當”。

  讓曆史告訴未來。正如上海格致中學高二年級學生吳樂(le) 瑤所說,“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告訴我們(men) ,唯有知道了我們(men) 緣起何處,才能夠知道我們(men) 的腳步該邁向何方,而航天精神則激勵我們(men) 壯淩空之誌,馳騁於(yu) 新的征程。”

  當學生收到神舟十六號乘組送來的開學禮物時,天空作為(wei) 人類亙(gen) 古不變的夢想,已經變成了青少年心中科技創新的報國夢。

  “出場的優(you) 秀人物,都具備優(you) 秀教師的特質。”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編審耿申說。

  有老師有學生,《開學第一課》就是一堂思政課。不僅(jin) 如此,“以‘強國複興(xing) 有我’為(wei) 主題,采取多地、多主題實景課堂新模式,帶領學生在‘穿越’和‘行走’的課堂中,讀中國曆史、知華夏文明、立中華之誌。在‘潤物無聲’中實現了課程的教學目標。”東(dong) 北師範大學教授楊秀蓮說,這是一堂思政“金課”。

  這堂思政課也從(cong) 屏幕內(nei) 延伸到屏幕外。

  上海市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團支部書(shu) 記孫申彪說,《開學第一課》讓自己備感振奮,作為(wei) 一線教師,有責任引導小學生更好認識和認同中華文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增強做中國人的誌氣、骨氣、底氣;引導孩子們(men) 立體(ti) 感受廣闊的社會(hui) 現實和偉(wei) 大的時代進程,更好地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堅定文化自信。

  北京市育英學校教科研主任張豔霞也有深刻的感悟,育英學校從(cong) 西柏坡走來,與(yu) 共和國一起成長,一代代育英人傳(chuan) 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傳(chuan) 統。新學期,站在新的曆史起點的育英學校教師不僅(jin) 要上好開學第一課,還要上好育人的每一節課,為(wei) 基礎教育的蓬勃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伴隨《開學第一課》,廣大青少年近距離體(ti) 會(hui) 了“奔向星辰大海的理想之光”“在大地上書(shu) 寫(xie) 時代答卷的豪邁之情”,所有這些都將匯聚成“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壯麗(li) 圖景”,也讓青少年認識到:奮鬥是人生最美的姿態,奮鬥是人生最該有的模樣。

  正如新疆阿克蘇地區拜城縣第二中學九年級學生吾提庫爾江·艾來提所說,“青春逢盛世,奮鬥正當時。作為(wei) 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將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把奮鬥精神融入日常,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好每一項任務、履行好每一項職責,立誌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少年。”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樊未晨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