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合作區起步 新支點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趙麗(li) 梅
深港兩(liang) 地期待已久的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以下簡稱“河套合作區”)終於(yu) 來了,這一合作區的落地,意味著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有了一個(ge) 重要的新支點。
日前,國務院印發了《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簡稱《河套規劃》),為(wei) 河套合作區的建設畫好了“藍圖”。
《河套規劃》落地,將帶來多重利好。9月5日,在國新辦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國家發改委黨(dang) 組成員郭蘭(lan) 峰表示,這一規劃的出台,有利於(yu) 深圳市創新科技管理機製、對接國際通行創新規則、開展國際協同創新,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有利於(yu) 香港將自身科技創新、金融開放等優(you) 勢與(yu) 珠三角地區完備產(chan) 業(ye) 鏈深度銜接,推動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助推香港北部都會(hui) 區規劃發展;有利於(yu) 豐(feng) 富“一國兩(liang) 製”實踐內(nei) 涵、支持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動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打造世界級創新平台和增長極。
“展望未來,香港特區會(hui) 繼續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與(yu) 深圳攜手並肩,協同推動合作區的建設,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創科高質量發展,將合作區打造成為(wei) 世界級的創新平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如是說。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有了新支點
科技創新是深港合作的“最大公約數”。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方興(xing) 未艾,國際經濟和科技競爭(zheng) 形勢複雜,高科技領域國際競爭(zheng) 日趨激烈,香港期待以創新科技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深圳希望進一步增強經濟增長內(nei) 生動力,雙方對構建開放型協同創新共同體(ti) 提出了迫切需求。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應運而生。
在發布會(hui) 上,郭蘭(lan) 峰對《河套規劃》進行了解讀。他指出,《河套規劃》主要內(nei) 容可以概括為(wei) :三大定位、兩(liang) 階段目標、四方麵布局、四項重大任務、若幹保障措施。
具體(ti) 來看,“三大定位”是指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先導區、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則試驗區、粵港澳大灣區中試轉化集聚區。
《河套規劃》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高效的深港科技創新協同機製,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取得積極成效。到2035年,與(yu) 香港園區協同創新的格局全麵形成,科技創新國際化程度居於(yu) 全球領先地位。
“四方麵布局”則是指區域聯動格局、區內(nei) 空間布局、分區監管布局、重大基礎設施布局。值得關(guan) 注的是,在分區監管布局方麵,《河套規劃》指出,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在福田保稅區等海關(guan) 監管區域建立產(chan) 業(ye) 、機構和個(ge) 人“白名單”製度,對實施特定封閉管理的海關(guan) 監管區域人員進出、貨物流動實行“一線”“二線”分線管理,構建高度開放的特殊監管體(ti) 係。其中,海關(guan) 監管區域與(yu) 香港之間設為(wei) “一線”,實行口岸管理;海關(guan) 監管區域與(yu) 中華人民共和國關(guan) 境內(nei) 其他地區之間設為(wei) “二線”,實行通道管理。
“這個(ge) 分線管理製度是《河套規劃》的核心製度。”海關(guan) 總署副署長孫玉寧認為(wei) ,實施分線管理製度是為(wei) 了有效解決(jue) 在合作區內(nei) 兩(liang) 地科研人員、科研物資,包括運輸工具的有效跨境流動問題。下一步,海關(guan) 總署將完善已有的便利措施,持續優(you) 化營商環境,加強與(yu) 相關(guan) 部門的協作配合,確保管得住、放得開、通得快。
粵港重大合作平台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從(cong) 橫琴、前海、南沙再到河套,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的“朋友圈”變得越來越大,河套合作區的獨特作用是什麽(me) ?各個(ge) 平台分別將發揮怎樣的作用?
針對這一問題,郭蘭(lan) 峰指出,在戰略定位上,四個(ge) 平台各有側(ce) 重,特色各異。
其中,河套合作區在四個(ge) 平台中麵積最小,兩(liang) 個(ge) 園區一共才3.89平方公裏。然而,河套合作區科技創新特色明顯,集中承載了一批深港科技創新資源,在推動打造協同創新高地、有效支撐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方麵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橫琴的106平方公裏主要服務於(yu) 澳門的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橫琴立足服務澳門、推動琴澳一體(ti) 化發展進行謀劃設計,粵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的體(ti) 製機製創新是一個(ge) 大突破。
“前海主要是與(yu) 香港合作發展現代服務業(ye) 。”郭蘭(lan) 峰解釋,前海主要圍繞現代服務業(ye) 這一香港的優(you) 勢產(chan) 業(ye) ,支持深港在前海深化合作,攜手打造全麵深化改革創新試驗平台和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
郭蘭(lan) 峰指出,南沙的實施總麵積約803平方公裏,空間相對比較廣闊,突出的是“粵港澳全麵合作”和“麵向世界”兩(liang) 個(ge) 關(guan) 鍵,布局一批協同港澳的產(chan) 業(ye) 項目,服務港澳的公共服務設施,攜手港澳共同擴大對外開放。
多方合力共推深港合作邁上新階梯
當前,河套合作區的深圳園區和香港園區僅(jin) 一河之隔,直接跨境接壤,跨境的合作條件特別優(you) 越,科技創新活力也特別強勁,協同潛力巨大。
廣東(dong) 省副省長孫誌洋談到,推進河套合作區規劃建設,有利於(yu) 發揮合作平台“以點帶麵”作用,也有利於(yu) 構建“基礎研究+技術攻關(guan) +成果轉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廣東(dong) 省將加快打造深港科技創新開放合作先導區,加快構建國際先進科技創新規則試驗區,加快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中試轉化集聚區。
“舉(ju) 全市之力推進河套合作區建設。”深圳市委副書(shu) 記、市長覃偉(wei) 中表示,深圳將加強雙方園區的規劃銜接,加快推進皇崗口岸重建、國際人才社區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台項目建設,到2025年累計建成科創空間150萬(wan) 平方米以上。
陳國基談到,國家“十四五”規劃奠定了發展創新型國家、科技強國這兩(liang) 個(ge) 目標,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成一個(ge) 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十四五”規劃除了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之外,也將深港河套納入粵港澳大灣區四個(ge) 重大合作平台之一。《河套規劃》提出了一係列措施,包括如何協同香港推進國際科技創新,將為(wei) 港深兩(liang) 地的合作注入新動力,推上新階梯。
“香港特區政府會(hui) 繼續積極跟深圳合作,推動河套合作區在‘一國兩(liang) 製’下‘一區兩(liang) 園’的優(you) 勢,包括爭(zheng) 取試行專(zhuan) 屬跨境政策,確保人流、物資流、數據流都能夠暢通流動,實現創科深度合作的橋頭堡,同時讓香港充分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得天獨厚優(you) 勢,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陳國基如是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