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一脈傳六代 “泥人張世家”續寫傳統技藝百年傳奇新篇章

發布時間:2023-09-11 14:36: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天津9月10日電 (劉俊蒼)“有相之道”泥人張世家作品展正在天津大學北洋園校區圖書(shu) 館一樓新技術體(ti) 驗區展出。作為(wei) 該展係列活動之一,“有相之道”泥人張世家學術研討會(hui) 日前舉(ju) 辦。與(yu) 會(hui) 人士認為(wei) ,“泥人張”展現了民間傳(chuan) 統藝術的獨特魅力,為(wei) 傳(chuan) 統技藝的百年傳(chuan) 奇續寫(xie) 了新篇章。

  “泥人張世家”從(cong) 第一代張明山開始,至今已經傳(chuan) 承197年。張明山開創了中國小型架上雕塑,在中國雕塑史上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作為(wei) 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和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的重要組成部分,“泥人張”在繼承家族傳(chuan) 統技藝的同時,致力於(yu) 保護傳(chuan) 統技藝的生態環境,開展雕塑文化的推廣與(yu) 深度研究,傳(chuan) 承發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

  研討會(hui) 上,專(zhuan) 家從(cong) 多領域、多角度闡述雕塑之技。南開大學哲學院美學教研室主任、中國美學方向博士生導師薛富興(xing) 教授認為(wei) ,“泥人張世家”去除了民間藝術的粗糙和宮廷藝術對於(yu) 寫(xie) 實的忽視,在汲取兩(liang) 者精華的同時,又吸收了西方雕塑技法,所以它的出現於(yu) 藝術領域是一種革命,更在社會(hui) 領域豐(feng) 富了案頭空間,起到了美育的重要作用。

  南開大學視覺藝術研究中心主任高迎進教授認為(wei)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繼承與(yu) 發展,需要新時尚,保持根源,融合外來思想。對此,他評價(jia) :“如今第六代傳(chuan) 人張宇在材料、造型、手法、顏色方麵有了很多探索和沉澱,進行了很多新的、有益的嚐試。他是在傳(chuan) 統上的演變、而不是改變。在這其中,西方藝術隻是成了一種借鑒。”

  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天津文藝評論家協會(hui) 主席周誌強認為(wei) ,天津是一個(ge) 高度藝術有機生長的城市。“泥人張”是天津傳(chuan) 統藝術文化的標簽,堅持以人為(wei) 本的生活品位,令其作品展現出最純粹的生活樣態。他指出,“張宇大膽借鑒了雕塑藝術手法,使用現代雕塑和傳(chuan) 統技法相結合,創作出代表中國藝術精神、富有美學底蘊的泥塑作品。同時把人物塑造在情境中,使其作品情境化,這也是對傳(chuan) 統‘泥人張’雕塑的突破。”

  天津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中國小說學會(hui) 常務副會(hui) 長趙利民教授認為(wei)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需要恢複傳(chuan) 承,回到文化中來。希望張宇在更多高校開設通識課,並在學術上有更多交流。”南開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孫青林教授表示:“傳(chuan) 統回歸是一個(ge) 時代進步的過程,而雕塑本身就是一個(ge) 可以穿越時空界限的文化傳(chuan) 承形式。期待和‘泥人張’藝術有跨越學科的進一步文化交流。”

  研討會(hui) 上,泥人張世家第六代傳(chuan) 人張宇闡述了對“泥人張”彩塑的理解以及“泥人張世家”品牌的定位。張宇說:“這次看到很多青年學子自發前來看展,在與(yu) 他們(men) 的交談中,能夠真切感受到傳(chuan) 統文化、民間技藝傳(chuan) 承的力量與(yu) 希望。龐大、優(you) 秀的匠人時代,才會(hui) 出現一兩(liang) 個(ge) 大師,我們(men) 這一代人的價(jia) 值,就是為(wei) 中華文化的傳(chuan) 承做好鋪路石,讓後來人崛起。”(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