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慧思政助推“大思政課”建設
近日,由華北電力大學、大數據與(yu) 哲學社會(hui) 科學研究聯盟共同主辦的第五屆大數據與(yu) 哲學社會(hui) 科學研討會(hui) ——智慧思政研討暨“慧思政”平台發布會(hui) 召開。會(hui) 議由華北電力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保定)、華北電力大學大數據與(yu) 哲學社會(hui) 科學實驗室承辦。會(hui) 議以數智技術賦能高校思政課教學現代化為(wei) 主題,吸引了來自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yi) 學院等單位在內(nei) 的200餘(yu) 人參會(hui) 。
華北電力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紀委書(shu) 記何華在開幕致辭中指出,推進現代信息技術與(yu) 思政課教學傳(chuan) 統優(you) 勢深度融合,努力打造智慧思政金課,持續提升思政課鑄魂育人功能意義(yi) 重大。華北電力大學協同多所高校合力打造的“慧思政”平台是一個(ge) “對需求精準畫像+對資源精準供給+對方法精準推進+對效果精準評價(jia) ”的全鏈路、全流程係統性技術平台,是為(wei) 全國高校思政課師生教與(yu) 學智慧賦能的平台。
河北省教育廳學校德育工作中心主任蔡杭州指出,智慧化思政是一種新思維模式、新教學方式,“慧思政”平台是基於(yu) 新邏輯和新理念的一種嚐試,將成為(wei) 黨(dang) 的創新理論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的重要陣地。
在第一階段主旨報告環節,四位專(zhuan) 家分享了數智技術融入思政課教學的新思路新舉(ju) 措。
武漢大學教授駱鬱廷認為(wei) ,智能算法是實現網絡思政課精準教學的重要支撐,智能算法融入網絡思政課的路徑主要包括:一是精準識別,準確掌握學生學習(xi) 興(xing) 趣、思想動態、關(guan) 注熱點,為(wei) 精準施教奠定基礎;二是精準定製,做好備課的針對性與(yu) 契合性,並且製定個(ge) 性化的教育引導方案,以提升思政教學的實效性;三是精準推送,改進和提升網絡思政課供給能力,提高思政課供給的質量;四是精準調試,通過智能算法來加以評估和反饋,不斷調整內(nei) 容,精益求精。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馮(feng) 培認為(wei) ,智慧思政已經進入擬人化、生成化、社會(hui) 化、場景化的3.0時代,要把握住思政教育中的變與(yu) 不變:一是思政課教學內(nei) 容必須立足回應學生的現實需求和內(nei) 在期待;二是思政教學的內(nei) 容必須具有明確的針對性,生動的思辨性和鮮活的時代性,真正能夠把情理講深,把道理講透,把學理講活;三是思政網絡平台需要秉持喜聞樂(le) 見的傳(chuan) 播樣態,始終保持著和學生的思想共鳴,積極創設和營造交互的共享空間,用精彩的呈現來提升用戶的粘性。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歐陽康指出,信息化時代,數據技術、信息傳(chuan) 播、人工智能及認知正義(yi) 等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深刻挑戰。思想政治教育者應與(yu) 時偕行,拓寬信息獲取渠道,既要關(guan) 注現實實踐,也要注意虛擬實踐;既要走進心靈世界,更要走進網絡世界。
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彭慶紅認為(wei) ,數字化推動“大思政課”建設的現實路徑主要包括:一是從(cong) 理念上涵養(yang) 數字化的意識,更新大思政課建設的理念;二是拓展育人的資源,利用數字化的技術,實現聚合功能和數字化編輯與(yu) 處理,為(wei) 師生打造全方位立體(ti) 化教學資源庫;三是善用數字化工具,優(you) 化大思政課管理方式;四是借助數字通信係統構建大思政課互動平台;五是依托數字孿生技術創設大思政課的虛擬平台。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圍繞大數據賦能高校思政課、思政課智慧服務平台建設的重點難點、技術融合、應用優(you) 化和推廣策略等議題展開了深入的研討,圍繞網絡思政平台建設交流經驗,共探智慧思政課程的建設之路。
會(hui) 上,主辦方對“慧思政”平台賦能高校思政課的基本功能、預期目標及實現路徑進行了講解。作為(wei) 以服務高校思政課師生為(wei) 宗旨的智能一體(ti) 化公益平台,“慧思政”能夠通過對思政課教學四個(ge) 主要流程環節的高度精準化——需求精準畫像、資源精準供給、方法精準推薦、效果精準評價(jia) ,為(wei) 數字時代思政課提供一個(ge) 係統、高效的解決(jue) 方案,切實提高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獲得感”。主辦方還現場展示了“慧思政”平台的現有架構、核心板塊、應用場景及其操作方式、使用流程等,並發布了“共建合作夥(huo) 伴計劃”,舉(ju) 行了現場和在線合作簽約儀(yi) 式。
華北電力大學副校長劉雲(yun) 鵬在大會(hui) 閉幕詞中表示,當前我們(men) 正處於(yu) 數字化轉型時期,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學者和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應該勇擔時代賦予的曆史使命,以學科交叉為(wei) 抓手和以“新文科”建設為(wei) 契機,以數智技術賦能突破當今時代的思政育人難題,以智慧思政作為(wei) 高校思政課實效提升的抓手,以“慧思政”平台建設為(wei) 契機,爭(zheng) 創“大思政課”育人新局麵。(華北電力大學大數據與(yu) 哲學社會(hui) 科學實驗室供稿)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