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澳合作 推動中醫藥創新發展
【看點】
光明日報記者 唐一歌 吳春燕
2023年7月,一款主打散瘀消腫、祛風止痛功效的千裏追風油獲得澳門藥物監督管理局簽發的首張澳門藥品跨境“委托製造許可”批件。這款名叫“馬交牌千裏追風油”的產(chan) 品是澳門澳邦藥廠有限公司跨境委托粵澳藥業(ye) 有限公司在橫琴生產(chan) 的。這是貫徹落實《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ti) 方案》,實現“橫琴生產(chan) +澳門監製”的首個(ge) 落地項目,對推動琴澳兩(liang) 地中醫藥大健康產(chan) 業(ye) 的深度融合、協同發展具有重要示範作用。
“‘橫琴生產(chan) +澳門監製’為(wei) 澳門品牌在橫琴擴產(chan) 增量提供了可行性,提升了澳門品牌的競爭(zheng) 力。”澳邦藥廠有限公司技術發展總監劉帝恒表示,本次藥品跨境委托生產(chan) ,打通了藥監部門數據審批、物料海關(guan) 流通等跨境委托的全流程。
2022年10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支持生物醫藥大健康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出台,大力扶持在澳門審批和注冊(ce) 、在合作區生產(chan) 的中醫藥產(chan) 品、食品及保健品,相關(guan) 補貼最高可達2000萬(wan) 元。目前,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以下簡稱“合作區”)正加快製定具體(ti) 申報措施,計劃於(yu) 年內(nei) 出台。
隨著合作區產(chan) 業(ye) 配套和政策環境的日趨完善,越來越多粵澳兩(liang) 地的中醫藥企業(ye) 選擇橫琴。據介紹,自橫琴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chan) 業(ye) 園落成至今,已逐步構建覆蓋中醫藥、化妝品、保健品、醫療器械、生物醫藥、醫療服務等多領域的產(chan) 業(ye) 體(ti) 係,產(chan) 業(ye) 集聚效應初具規模,為(wei) 澳門“1+4”適度多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目前,該產(chan) 業(ye) 園已引進企業(ye) 191家,其中澳資企業(ye) 61家,承接了8個(ge) 港澳已上市傳(chuan) 統外用中成藥、5個(ge) 同名同方藥、13個(ge) 醫療機構中藥製劑的開發和注冊(ce) 備案,1個(ge) 已上市產(chan) 品的二次開發。同時,協助澳門企業(ye) 研發的2個(ge) 同名同方藥獲得澳門預銷售許可;協助澳門企業(ye) 的1個(ge) 港澳已上市傳(chuan) 統外用中成藥獲得內(nei) 地藥品注冊(ce) 證書(shu) ,成為(wei) 澳門第二個(ge) 通過簡化注冊(ce) 審批程序在內(nei) 地獲批上市的外用中成藥。
推進中醫藥產(chan) 業(ye) 化、現代化,讓中醫藥走向世界,是合作區承載的重要使命之一。
合作區正努力推進國際一流、特色鮮明的生物醫藥大健康產(chan) 業(ye) 新高地建設,尤其是澳門高校在合作區的產(chan) 學研基地,頻頻聯合企業(ye) 開展生物醫藥大健康領域的產(chan) 學研轉化項目。比如,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成果頻出,與(yu) 廣東(dong) 九州製藥有限公司共建聯合實驗室,進行中藥藥食同源係列功能性食品和中成藥品的開發;與(yu) 廣西柳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建聯合實驗室,進行中藥經典名方開發合作。該合作機製的背後是澳門大學教授引入國際前沿的研究成果和優(you) 秀科研團隊,企業(ye) 帶來實驗設備、產(chan) 業(ye) 人才、產(chan) 業(ye) 鏈條及應用場景,形成“源頭創新—技術轉化—人才培育”價(jia) 值鏈,賦能琴澳產(chan) 業(ye) 發展。
此外,作為(wei) 橫琴中醫藥產(chan) 業(ye) 的重要載體(ti) ,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chan) 業(ye) 園通過開展國際教育培訓,拓展了葡語國家中醫藥市場。以澳門為(wei) 窗口、莫桑比克為(wei) 試點,橫琴還創新推出國際化推廣模式,並在佛得角及周邊國家複製推廣。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12日 12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