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評審會,確實不一樣
【創新路上好政策】
光明日報記者 崔興(xing) 毅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hui) (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在北京、合肥兩(liang) 地舉(ju) 行了首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學生基礎研究項目(以下簡稱“青年學生項目”)評審會(hui) 議,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8所試點高校的優(you) 秀本科生申請人進行了麵試考察。
“從(cong) 人才成長規律來看,及早發現並有針對性地培養(yang) 優(you) 秀青年人才,將有助於(yu) 他們(men) 早日脫穎而出,並在日後獲得長足發展。”自然科學基金委黨(dang) 組書(shu) 記、主任竇賢康介紹,自然科學基金委在現有人才資助體(ti) 係基礎上,設立青年學生基礎研究項目,將資助端口前移,旨在及早選拔人才,培育科學素養(yang) ,激勵創新研究,為(wei) 構建高質量基礎研究人才隊伍提供“源頭活水”。
“加強基礎研究,歸根結底要靠高水平人才。”教育部黨(dang) 組成員、副部長吳岩說,“據了解,從(cong) 國家層麵遴選出優(you) 秀的本科學生,通過基金項目支持,增強他們(men) 的科學素養(yang) ,激發他們(men) 的興(xing) 趣,鼓勵他們(men) 進行創新研究,這在國際上是非常少見的。”
好項目就要馬不停蹄推動實施
“之前自然科學基金委來學校調研時,我就提出,開展青年學生項目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希望能夠盡快推動落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羅毅說,“原以為(wei) 即使推進順利,項目最早也得明年才能啟動,沒想到不到3個(ge) 月的時間,我就作為(wei) 評審專(zhuan) 家來和這些優(you) 秀學子們(men) 交流了。”
據悉,2023年5月,自然科學基金委就形成了設立青年學生項目的初步構想。6月,自然科學基金委分別前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8所高校進行調研,與(yu) 高校主要負責人、科研人員、學生及管理人員代表圍繞進一步加強對青年人才支持開展深入交流;7月,正式啟動青年學生項目,組織試點高校推薦申請;8月,組織會(hui) 議評審擇優(you) 遴選。
“盡管時間緊、任務重,但如果這個(ge) 項目對我國青年人才培養(yang) 有很大益處,我們(men) 就應該馬不停蹄、不遺餘(yu) 力地盡快推動實施。”談到青年學生項目實施進程,竇賢康表示,“‘兵貴神速’,我們(men) 在8月底前完成全部評審工作,就是為(wei) 了能在9月完成項目的立項與(yu) 撥款,讓同學們(men) 在新學期一開始就能著手開展課題研究,投入到項目中來。”
評審“量體(ti) 裁衣”,重在激發科研興(xing) 趣
為(wei) 進一步拓展學生的學術視野,自然科學基金委在項目評審的前一天特別邀請了潘建偉(wei) 院士、羅毅教授等知名專(zhuan) 家為(wei) 參加評審的本科生作學術報告。
“今後,我們(men) 還要為(wei) 他們(men) 提供更多參加綜合性高端科學家論壇的機會(hui) 。”竇賢康希望,通過讓國內(nei) 外頂尖學者與(yu) 優(you) 秀本科生麵對麵交流,作報告、談經曆、講感悟,激發學生的科研興(xing) 趣,啟發和引導學生走上科研之路。
“各位專(zhuan) 家要充分考慮本科生的特點,把他們(men) 組織起來,進行‘交互式’討論。”這是項目評審預備會(hui) 議上,竇賢康反複強調的。
“跟這些本科生們(men) 探討科學問題,看他們(men) 的科學基礎知識是否紮實,對科學是否有熱情,就是要由此判斷他們(men) 是否具有從(cong) 事科研所必不可少的素質。”竇賢康特別提醒,“更重要的是要盡可能啟發和引導他們(men) ,激發他們(men) 對科研的興(xing) 趣。”
專(zhuan) 家在認真聽取項目匯報、查閱相關(guan) 材料,並進行提問和討論的基礎上,投票遴選出2023年度青年學生項目。
“參加這次項目申請讓我收獲滿滿,感觸很深。在8分鍾匯報和17分鍾交流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評審老師們(men) 的熱情和專(zhuan) 業(ye) 。這是我最充實、最享受的25分鍾。”清華大學學生李子曦離開會(hui) 場時說,“我覺得這次麵試並不是一次簡單的答辯考核,而是和專(zhuan) 家進行深入學習(xi) 和麵對麵交流的大好機會(hui) 。專(zhuan) 家老師還在答辯結束後和我繼續討論問題,對我的項目方向給予深入指導,讓我對項目的技術路線、未來目標和細節內(nei) 容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把真正優(you) 秀的青年學生選出來
“青年學生項目是今年新設立的項目,我們(men) 一直在思考怎樣才能不斷提高評審質量,把真正優(you) 秀的青年學生選出來。”竇賢康談到,“‘蹄疾而步穩’,我們(men) 最後決(jue) 定,一開始範圍小一點,采用‘推薦+評審’的模式。此次參加評審的申請人都是各高校按照相關(guan) 要求優(you) 中選優(you) 遴選出來的。為(wei) 了讓這些優(you) 秀學生都能獲得培養(yang) 和支持的機會(hui) ,會(hui) 議評審沒有設定名額限製,表現優(you) 異的申請人都能獲得資助。”
舉(ju) 措公布伊始,科技界也有一些疑慮。竇賢康在和學生麵試交流後卻信心滿滿:“這些學生具備紮實的研究基礎,研究思路清晰,表達自信得體(ti) ,展現出明顯的發展潛力和培養(yang) 價(jia) 值。”
“參加麵試的學生都表現得特別優(you) 秀。考慮到全國在校本科生的數量,這已經不是‘萬(wan) 裏挑一’了,而是‘十萬(wan) 裏挑一’。能把這樣一群有科研天賦的孩子選出來提前培養(yang) ,既具前瞻性又具戰略性。”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潘翀興(xing) 奮地說,“希望青年學生項目能夠持續辦下去,越辦越好,在10年、20年後結出碩果!”
首屆青年學生項目評審會(hui) 議的召開,標誌著自然科學基金委在加大青年學生基礎研究項目資助力度方麵邁出了重要的一步。談及下一步計劃,竇賢康表示:“自然科學基金委將繼續與(yu) 教育部加強合作,試點開展對博士生的直接資助,並根據教育、科技、人才協同發展的要求,進一步完善人才資助體(ti) 係,使科學基金在支持青年人才開展基礎研究方麵發揮更大的作用。”
《光明日報》(2023年09月12日 08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