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他們為中國經濟投下“信任票”
新華社北京9月18日電 題:他們(men) 為(wei) 中國經濟投下“信任票”——中國經濟“放眼量”係列評論之二
新華社記者喬(qiao) 繼紅
9月6日,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第200萬(wan) 輛整車從(cong) 生產(chan) 線上駛出。相比第一個(ge) 100萬(wan) 輛用了兩(liang) 年多時間,第二個(ge) 100萬(wan) 輛僅(jin) 用不到13個(ge) 月。這座標誌性外資汽車工廠以紮紮實實的“中國加速度”,為(wei) 中國經濟穩定運行增添新注腳。麵對一些外媒口中甚囂塵上的“中國經濟衰退論”,中國經濟非但沒有“衰退”“崩潰”,反而在全球經濟波動下行的大背景下展現出持續增長的韌性和潛力,為(wei) 跨國企業(ye) 成長、世界經貿合作、全球經濟複蘇注入穩定性和新動能。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複蘇,上半年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同比增長5.5%,在世界主要經濟體(ti) 中名列前茅。進入三季度,雖然部分經濟指標增速有所波動,但從(cong) 8月份最新數據看,主要經濟指標呈現積極變化,消費、物價(jia) 、工業(ye) 、服務業(ye) 等表現均好於(yu) 前月,服務機器人、民用飛機、新能源汽車產(chan) 量同比分別增長73.7%、33.3%、13.8%……事實上,隻要把視線從(cong) 少數抱持意識形態偏見的美西方政客及媒體(ti) 轉移開就不難發現,更廣泛的國際社會(hui) 正從(cong) 客觀事實和經濟規律出發,為(wei) 中國經濟投下“信任票”。
國際機構接連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對中國經濟韌性投下“信任票”。二季度以來,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國、經濟合作與(yu) 發展組織等多家國際機構相繼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盡管出現短期波動,但這些國際機構無不看到中國經濟展現出的強大韌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說,基金組織高度評價(jia) 中方為(wei) 實現全球經濟增長發揮的強有力引領作用。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伊維拉說:“我們(men) 都期待看到中國經濟複蘇,來繼續推動全球增長。”
“用腳投票”的外國投資者對華投資量質齊升,為(wei) 中國市場和潛力投下“信任票”。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hui) 議發布的《2023世界投資報告》顯示,在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總額大幅下降的背景下,2022年中國吸引外國直接投資額增加5%,刷新曆史紀錄。今年以來,特斯拉、摩根大通、蘋果、高通等一批批跨國公司高管來華考察投資環境、對接發展戰略、洽談合作項目。雖然從(cong) 數據上看,今年前8個(ge) 月中國吸收外資同比下降5.1%,但在全球外商投資出現兩(liang) 位數下降的背景下,中國依然是外商投資的熱土。前8個(ge) 月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ye) 33154家,同比增長33%,尤其高技術製造業(ye) 實際使用外資同比增長19.7%。外資企業(ye) 對中國經濟的信任,一方麵源自對中國巨大市場規模和潛力的堅定信心,另一方麵也得益於(yu) 中國為(wei) 改善外商投資環境出台的各項政策。“我們(men) 對於(yu) 中國長期發展前景充滿信心,願加大在華投資。”德國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hui) 主席康林鬆說,中國依然是梅賽德斯-奔馳最大單一市場,多個(ge) 核心業(ye) 務領域實現高質量增長。中國馬來西亞(ya) 商會(hui) 會(hui) 長羅維堅說,中國優(you) 化營商環境政策的出台增強了跨國公司在中國長期經營的信心。
長期跟蹤中國經濟的理性觀察家,對中國經濟的確定性投下“信任票”。他們(men) 普遍認為(wei) ,中國經濟體(ti) 量大,在曆次全球經濟動蕩中都表現出極強穩定性,這也源於(yu) 其強大的宏觀調控能力。麵對世界經濟增長疲軟、通脹高企、貿易保護主義(yi) 抬頭等全球逆風,在國際市場不穩定、不確定、難預料的因素增多背景下,中國經濟頂住壓力持續恢複,穩住了規模、提升了質量,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麵不會(hui) 改變。尼日利亞(ya) 《衛報》近日刊發評論文章認為(wei) ,中國政府積極應對挑戰,中國經濟發展顯現強勁韌性,為(wei) 全球經濟複蘇作出貢獻。英國學者羅思義(yi) 說,中國經濟增速在各個(ge) 方麵都遠遠超過其他主要經濟體(ti) 。新加坡學者馬凱碩則認為(wei) ,一些西方國家下半年將麵臨(lin) 經濟增速放緩,而中國經濟增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這種趨勢的影響。
廣大發展中國家積極擴大對華合作,用實際行動為(wei) 中國為(wei) 世界經濟注入的強勁創新動能投下“信任票”。今年以來,多位外國元首接連訪華,對華務實合作意願高漲。從(cong) 非洲到亞(ya) 洲,從(cong) 中東(dong) 到拉美,中外產(chan) 業(ye) 合作在世界各地進一步落地生根,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眾(zhong) 多領域的合作加速拓展。巴西總統盧拉訪華期間,中巴兩(liang) 國簽署減貧、科技創新、航天、信息通信、金融等領域共15項合作文件。貝寧總統訪華期間,中貝雙方簽署深化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數字經濟等領域多項雙邊合作文件。委內(nei) 瑞拉總統馬杜羅在訪華期間高度評價(jia) 中國在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領域取得的成就,並期待委中兩(liang) 國達成更多務實合作。津巴布韋工商部部長塞凱·恩澤紮說,中國在高新技術特別是數字領域飛速發展,津巴布韋考慮在製造業(ye) 、采礦業(ye) 和農(nong) 業(ye) 等方麵與(yu) 中國合作……
近日,日本《日經亞(ya) 洲》雜誌網站一篇文章指出,美國《紐約時報》兩(liang) 名記者聲稱“一場信心危機正席卷中國經濟”之時,上海主要火車站擠滿旅客。今年暑期,中國有18億(yi) 人次出遊,旅遊收入1.2萬(wan) 億(yi) 元;暑期檔電影總票房首次突破200億(yi) 元,創造新的紀錄。一邊是不顧事實潑冷水,一邊是市場消費升溫,一冷一熱的強烈對比讓“中國經濟崩潰論”不攻自破。理性的國際社會(hui) ,在中國繁忙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中感知中國經濟的真實溫度,堅定為(wei) 中國經濟投下“信任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