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成才 技能報國——來自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的觀察
新華社天津9月21日電 題:技能成才 技能報國——來自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的觀察
新華社記者
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
秋高氣爽的時節裏,渤海灣畔的國家會(hui) 展中心(天津)場館內(nei) 熱鬧非凡。近日,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在此落下帷幕,這是目前我國規格最高、項目最多、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綜合性國家職業(ye) 技能賽事。
“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wei) 大”,已然成為(wei) 新的時代風尚。來自全國各地的能工巧匠麵對麵一較高下,在展現不凡身手的同時,更以實際姿態展現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的光榮與(yu) 夢想。
“高手”比拚,巔峰對決(jue) 顯身手
從(cong) 後背望去,武旭光的上衣濕了大半,但他的表情和眼神卻異乎尋常專(zhuan) 注。隻見他將一根鉛錫合金熔化,澆築在電纜封鉛處,按照工序仔細戳、貼、揉、抹。一番操作下來,原本凹凸不平的電纜接頭逐漸展現出柔美的線條和光滑的表麵。
今年32歲的武旭光來自國網天津電力,此時的他正在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電力係統運營與(yu) 維護賽項現場,同來自五湖四海的選手一較高下。
“十年磨一劍,這項工藝最考驗選手對火候和時機的精準掌控。”天津代表隊教練張華解釋,“電纜專(zhuan) 業(ye) 老前輩將這項工藝比喻成百姓家裏炸麵魚,必須‘文武火’交替,才能達到工藝要求。”
此類高水準競技,在第二屆全國技能大賽中舉(ju) 目皆是。4000多名參賽選手從(cong) 數十萬(wan) 名選手中脫穎而出,代表了各個(ge) 項目的國內(nei) 最高技能競技水平。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越來越多的勞動者走上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為(wei) 推動高質量發展、實施製造強國戰略、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貢獻智慧和力量。
作為(wei) 寧波舟山港集團的橋吊司機,吳飛首次來到天津,參加起重設備應用技術這一新興(xing) 賽項。更為(wei) 特別的是,項目的賽場就設在天津港。
端坐在比賽操作間,吳飛默念著“穩、準、快”的訣竅,操縱著千米之外的場橋和岸橋。“遠程操作對技術要求更高。”吳飛說,他期望通過比賽倒逼自己練就過硬本領,服務港口發展。
此次技能大賽開展的109個(ge) 技能項目比拚,涉及製造業(ye) 、信息技術、交通運輸、建築業(ye) 、服務業(ye) 、采礦業(ye) 等15個(ge) 國民經濟行業(ye) 門類。
賽場一角,來自上海的蔣誌發正十分沉穩地在用傳(chuan) 統工藝切割木材,他是此次大賽最年長的選手。除了作為(wei) 參賽選手,蔣誌發還有一重身份——世界技能大賽精細木工項目教練。“我希望用傳(chuan) 統方法教授學生,讓咱們(men) 國家的木工技能傳(chuan) 承下去。”蔣誌發的參賽,正是“工匠精神”傳(chuan) 承的最好詮釋。
從(cong) “老師傅”到“小工匠”,從(cong) 碩士博士到中職技校生,目前,我國技能人才總量已超2億(yi) 人,占就業(ye) 人員總量26%以上;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wan) 人。各類技能人才活躍在生產(chan) 一線和創新前沿,已經成為(wei) 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新手”顯能,創新賽項引風潮
比賽期間,大賽互聯網營銷賽項裁判長薛茂雲(yun) 早早來到比賽現場,見證來自全國多地的頂尖選手激烈角逐。
“這是一個(ge) 全新的賽項,比賽要求將傳(chuan) 統的銷售與(yu) 現代信息技術結合。”薛茂雲(yun) 說,比賽對標的正是互聯網營銷師這一新職業(ye) 。
新賽項拓展背後,是服務新賽道的長遠之計。
此次大賽的賽項設置新意十足。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職業(ye) 能力建設司副司長王曉君介紹,同第一屆相比,增加了20個(ge) 新職業(ye) 和數字技術技能類賽項,如互聯網營銷等,對增強新職業(ye) 從(cong) 業(ye) 人員的社會(hui) 認同感、促進就業(ye) 創業(ye) 具有重要意義(yi) 。新增虛擬現實工程技術等5個(ge) 專(zhuan) 業(ye) 技術類競賽項目,更符合技術技能融合發展的趨勢。
在虛擬現實工程技術賽項區,參賽選手們(men) 認真了解規則後,即刻著手在規定時間內(nei) 完成三維模型構建,開發一個(ge) 躲避彈幕的遊戲,並在係統中實際部署應用。
“全國有兩(liang) 百多所職業(ye) 院校開設了虛擬現實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北京理工大學光電學院教授劉越是該項目的裁判長。他說,從(cong) 傳(chuan) 統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再到未來沉浸式互聯網,虛擬現實有望成為(wei) 新一代計算平台,更好地服務於(yu) 實體(ti) 經濟。
“此次大賽旨在以賽促訓、以賽促培、以賽促建,不斷完善技能人才培養(yang) 、使用、評價(jia) 、激勵機製。”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部長王曉萍表示,以職業(ye) 技能競賽為(wei) 引領,健全終身職業(ye) 技能培訓製度,推動技工教育特色發展,打造一支愛崗敬業(ye) 、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you) 良的技能勞動者大軍(jun) ,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ye) 。
功以才成,業(ye) 由才廣。勞動者素質對一個(ge) 國家、一個(ge) 民族發展至關(guan) 重要。
這次大賽中,職工身份參賽選手和高學曆參賽選手大幅增加。職工選手占比54.1%,比第一屆大賽增加7.6倍;高學曆參賽選手多數集中在新職業(ye) 和數字技術技能領域,表明技術技能融合大趨勢下,不同學曆層次人才都能發揚勞動精神,有用武之地。
“能手”走俏,技能人才受熱捧
石英鍾零件裝配、拉麵穿針引線、飛機複合材料修理……傳(chuan) 統技能與(yu) 頂尖技術的同台競技異常精彩,選手們(men) 秀技能、展絕活,吸引了眾(zhong) 多企業(ye) 的關(guan) 注。
參與(yu) 智能製造工程技術賽項的選手馮(feng) 偉(wei) 是一位博士,也是重慶科技學院機械與(yu) 動力工程學院的講師。
“比賽要運用數字孿生、大數據、深度學習(xi) 等技術,對專(zhuan) 業(ye) 技術能力要求不低。”馮(feng) 偉(wei) 認為(wei) ,當前,我國許多傳(chuan) 統企業(ye) 正朝著數字化方向轉型,隻有緊跟時代步伐將“金剛鑽”緊握手中,才能在職場大顯身手,成為(wei) 企業(ye) 不可或缺的人才。
在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職業(ye) 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wei) 。
技能型人才不斷走俏,成了企業(ye) 競相追逐的“香餑餑”。作為(wei) 本屆賽事戰略合作夥(huo) 伴,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人才工作處副處長胥勇在做好賽事支持和服務的同時,也把攬才的目光投向了賽場內(nei) 的技能“達人”們(men) 。
當前,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產(chan) 業(ye) 結構升級的需求日益旺盛,對高級技工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大。
2022年,中辦、國辦印發的《關(guan) 於(yu) 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強調,加大高技能人才培養(yang) 力度,並提出到“十四五”時期末,技能人才占就業(ye) 人員的比例達到30%以上,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達到1/3,為(wei) 新時代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指明了方向。
“隻有提升人力資本投入,才能提升全要素生產(chan) 率,教育、科技、人才協同發展才能更有效地釋放創新驅動的能量。”中國勞動學會(hui) 會(hui) 長楊誌明說。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高技能人才是技能人才隊伍的核心骨幹,對於(yu) 提高核心競爭(zheng) 力,增強國家科技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yi) 。
截至2022年末,全國共有2551所技工院校,在校生達445萬(wan) 餘(yu) 人,每年向社會(hui) 輸送約百萬(wan) 名畢業(ye) 生。備受關(guan) 注的技能人才培養(yang) 、使用、評價(jia) 、激勵製度陸續出台,拓寬技能人才發展通道,助推我國高技能人才總量穩步擴大,結構持續改善。
“舉(ju) 辦全國技能大賽是推進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王曉君表示,通過全國技能大賽搭建技能人才亮絕活、唱主角、展風采的舞台,激發廣大勞動者熱愛技能、學習(xi) 技能的熱情,激勵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作為(wei) 技能人才代表,“時代楷模”“改革先鋒”、國網天津濱海公司配電搶修班班長張黎明呼籲,廣大技能工人將報國之誌與(yu) 自身成才緊密聯係,立足國家所需、產(chan) 業(ye) 所趨,不斷提高技能水平和創造能力,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貢獻智慧和力量。(記者毛振華、劉奕湛、黃江林、白佳麗(li) 、宋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