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跋涉50多萬公裏,他在世界屋脊盤點種子“家底”
青藏高原,究竟有多少“生物家底”?為(wei) 了回答這個(ge) 問題,植物學家鍾揚將自己16年的光陰紮進了高原。
種質資源事關(guan) 國家生態安全。青藏高原有超過2000多種特有植物,然而,在全世界最大的種質資源庫中,長期沒有我國西藏地區的植物種子。鍾揚不甘心,“有些事情是難,但再難,總要有人去做。隻要國家需要、人類需要,再艱苦的科研也要去做。”
采集植物種子頗有講究,每份種子樣本,要收集5000顆種子,且樣本間距離不少於(yu) 50公裏。為(wei) 此,鍾揚和學生們(men) 一年至少行走3萬(wan) 公裏,無論是雅魯藏布江兩(liang) 岸的懸崖邊,還是冰川退化後裸露的岩石叢(cong) 中,西藏最偏遠、最艱苦、最荒蕪的地區,都留下了他們(men) 的足跡。
16年跋涉50多萬(wan) 公裏,1000餘(yu) 個(ge) 物種的4000多萬(wan) 顆種子,鍾揚和團隊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他說,再給他10年時間,他就能把西藏的人才梯隊真正帶起來。
然而,天不遂人願,2017年9月25日,鍾揚在出差途中遭遇車禍不幸逝世,生命永遠定格在53歲。
16年援藏,鍾揚將自己活成了“一粒種子”,他培養(yang) 了6名博士、8名碩士;在他的幫助下,西藏大學建立了植物學研究“地方隊”。2018年,鍾揚被追授“時代楷模”“全國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榮譽稱號。2019年,鍾揚當選“最美奮鬥者”。
感動中國頒獎詞這樣評價(jia) 他,“超越海拔六千米,抵達植物生長的最高極限,跋涉十六年,把論文寫(xie) 滿高原。倒下的時候雙肩包裏藏著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願。你熱愛的藏波羅花,不屑於(yu) 雕梁畫棟,隻綻放在高山礫石之間”。
參考資料:中國青年報、感動中國等
審核專(zhuan) 家:羅興(xing) 波(中國科學院大學現代科學家研究中心)
總策劃
戰 釗 宋雅娟
編 導
宋雅娟 蔡 琳
製 作
光明網科普事業(ye) 部
聯合出品
中國科協科普部 光明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