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共享按摩椅、預製菜等被點名

發布時間:2023-10-13 15:11:00來源: 中國消費者報

  10月10日,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發布今年第三季度消費維權輿情熱點,消費者反饋不合理設置的共享按摩椅增添困擾、消費者認為(wei) 現製飲品難選“去冰”不合理等涉及的消費維權問題較為(wei) 突出。

  熱點1:預製菜銷售不夠透明產(chan) 生侵權隱憂

  社會(hui) 影響力:88.3

  有關(guan) 預製菜“進婚宴”“進校園”的話題引發爭(zheng) 議。有消費者反映在知名酒店高價(jia) 訂購婚宴套餐,消費後發現16道菜中近七成是預製菜,質疑商家未提前告知相關(guan) 信息。有家長稱一些學校提供的預製菜午餐質量差、口感不佳,擔心影響學生健康。相關(guan) 事件反映出一些餐飲商戶或學校食堂未能充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及選擇權,而消費者對預製菜商品在食品安全、綠色健康方麵存在不信任感。案例顯示,一方麵,消費者難以單純從(cong) 外觀分辨預製菜商品,導致消費後與(yu) 預期不符而心生不滿;另一方麵,消費者與(yu) 商家若出現爭(zheng) 議難以得到滿意的答複,加重了對此類商品的不信任情緒。

  今年下半年,教育部相關(guan) 負責人作出對預製菜進校園持審慎態度的表態,對公眾(zhong) 關(guan) 切焦點予以回應。上海、廣東(dong) 深圳、河北廊坊等地市場監管部門采取發布消費提示、開展專(zhuan) 項監管行動等舉(ju) 措,引導預製菜行業(ye) 企業(ye) 規範發展。福建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hui) 等消費者組織呼籲讓預製菜消費“更透明、更健康”。輿論認為(wei) ,消費者對預製菜商品的疑慮值得各方重視,商家提供預製菜時要落實對消費者知情權及選擇權的保障。同時,相關(guan) 部門還需完善相應的管理機製,健全行業(ye) 標準,以保障食品安全,讓消費者在預製菜商品消費中“買(mai) 得放心、吃得安心”。

  熱點2:共享按摩椅不合理設置增添困擾

  社會(hui) 影響力:82.8

  8月,“按摩椅能不能離開電影院”“共享按摩椅該不該被取消”等話題引發熱議。近年來,不少電影院把影廳裏的部分座位換成了付費共享按摩椅,有的電影院不僅(jin) 將共享按摩椅擺放在最佳觀影位置,甚至調高了相應位置的票價(jia) 。有的電影院因未標明消費者選擇的觀影位置是共享按摩椅,引發消費者對其知情權及選擇權被侵犯的質疑。

  不少車站、商場、醫院等地的休息區域也設置了越來越多的共享按摩椅替代普通座椅。不少消費者反饋稱,相關(guan) 舉(ju) 措並未提升消費體(ti) 驗,還存在擠占休息空間、存在衛生死角和安全隱患等問題。消費者認為(wei) ,場地方設置共享按摩椅後“一走了之”的做法極不負責,且有迫使消費者“花錢買(mai) 座位”之嫌。

  共享按摩椅作為(wei) 近幾年走熱的新生事物,以現行的相關(guan) 管理規定難以實現有效監管。近期,相關(guan) 部門及組織針對共享按摩椅出台規定、作出消費提示等受到社會(hui) 關(guan) 注。鐵路部門提出多功能候車座椅數量不得超過全部候車座椅的20%。部分地方市場監管部門表態,將督促公共場所負責方做好場所內(nei) 設施的消毒清潔工作。消費者組織呼籲,場地方應肩負起共享按摩椅合理布局的管理責任。輿論認為(wei) ,在共享消費領域,需要市民、企業(ye) 與(yu) 部門共治才能確保便民利民之舉(ju) 不“跑偏”。

  熱點3:消費者呼籲商家保障“掃碼”數據安全

  社會(hui) 影響力:82.1

  “掃一下二維碼”在餐廳點餐、景區入園參觀等餐飲、文旅領域的消費過程中已十分常見。然而,在掃碼消費過程中,涉及強製掃碼關(guan) 注、消費者隱私數據保障等問題並沒有得到有效解決(jue) 。今年7月,“去餐廳吃飯盡量不要掃碼點餐”“掃碼點餐泄露電話號”等話題登上熱搜榜。有消費者反映,在點評網站評價(jia) 菜品口味一般後,接到了商家要求修改評論的電話,質疑其電話號碼在掃碼時被泄露給了商家。

  當下,消費者“苦掃碼久矣”的呼聲引起監管部門的重視。今年4月,工業(ye) 和信息化部通報掃碼支付新騙局。第三季度以來,部分地方網信辦、市場監管局等約談問題企業(ye) 、發布消費提醒,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6月,針對掃碼消費中存在的問題,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在全國範圍內(nei) 開展“反對強製關(guan) 注公眾(zhong) 號”消費監督工作;北京等地出台了掃碼消費服務違規收集使用消費者個(ge) 人信息案例解析及合規指引等文件,規範掃碼消費服務。輿論認為(wei) ,平台方及商家在獲取消費者消費數據時,應做到“采之有界、用之有度、護之有責”,商家必須重視消費者保護隱私的正當權益訴求,為(wei) 不願意或不能“掃碼”的消費者提供相應服務。有關(guan) 部門要嚴(yan) 格規範二維碼使用管理,完善監管模式,同時不斷完善投訴渠道和線上調解糾紛機製,方便消費者維權。

  熱點4:智能電視“套娃”收費存在欺詐陷阱

  社會(hui) 影響力:75.0

  8月初,有消費者反映使用智能電視時,遇到了“套娃”消費陷阱。消費者原本是小米電視內(nei) 置平台的會(hui) 員,但在一次付費觀影時,被引導開通了第三方平台的會(hui) 員服務,質疑小米電視的平台運營方有欺詐消費者之嫌。8月21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聯合工業(ye) 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消費者協會(hui) 等有關(guan) 單位部署治理電視“套娃”收費等相關(guan) 工作,引發輿論熱議。

  輿論認為(wei) ,消費者為(wei) 內(nei) 容付費,原本是建立在尊重知識產(chan) 權保護等基礎之上,現如今卻已然成為(wei) 商家為(wei) 追求經濟利益,用來欺詐、誘騙消費者的途徑,讓消費者感覺自己被“割了韭菜”。消費者在維權過程中礙於(yu) 信息不對稱、缺乏法律和專(zhuan) 業(ye) 知識等因素影響,處於(yu) 較為(wei) 被動的地位,乃至出現了智能電視“嚇走年輕人、困住銀發族”的評價(jia) 。此外,第三季度還有不少消費者反饋智能音響的會(hui) 員服務中也出現了此類情況,智能設備的“套娃”收費問題有愈演愈烈之勢。輿論呼籲,有關(guan) 部門在加強監管、嚴(yan) 懲利用“套娃”陷阱侵犯消費者權益商家的同時,還要優(you) 化政策設計,引導相關(guan) 平台企業(ye) 守法經營、改良經營模式,平衡經濟利益與(yu) 社會(hui) 責任的關(guan) 係。

  熱點5:現製飲品難選“去冰”不合理

  社會(hui) 影響力:74.8

  7月,有消費者在社交平台發文稱,其購買(mai) 的咖啡“2/3是冰塊,兩(liang) 口喝完”,並且通過網絡程序下單時商家沒有提供去冰選項,引發熱議。部分網民反饋稱,在購買(mai) 星巴克、庫迪等現製咖啡飲品時遇到了難以“去冰”的困擾。有網民稱,一些現製飲品去冰後隻剩半杯,商家有“偷工減料”之嫌。還有網民稱,一些現製飲品商家以“去冰將影響飲品口味”的名義(yi) 不提供去冰選項,實質上人為(wei) 增加了消費者的交易溝通成本,有意縮減了消費者自由選擇的空間。

  有專(zhuan) 家分析稱,消費者對“加不加冰”的討論表明其對商品信息不透明的疑慮,相關(guan) 事件反映出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沒有得到完整全麵的保護,從(cong) 而造成糾紛。輿論認為(wei) ,現製飲品加冰是可選項,不是必選項,不該成為(wei) 損害消費者權益的隱患。餐飲服務行業(ye) 應引起重視,積極回應消費者的合理需求,完善服務細節,而不能用“影響口感”等冠冕堂皇的理由作托詞,推卸自身責任。(記者 任震宇)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