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看電信】守護“蘭西拉” 新一代高原通信人的堅守
中國青年網格爾木10月15日電(記者 曹迪)“蘭(lan) 州—西寧—拉薩幹線光纜”(以下簡稱“蘭(lan) 西拉”)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通信工程,全長2754公裏,跨越甘肅、青海和西藏3省區,90%以上的路由部署在高原、戈壁、沼澤和雪山地段,其中海拔4500米以上的地區就有840公裏,也被稱為(wei) 迄今國內(nei) 外通信建設史上最為(wei) 艱巨的工程。
蘭(lan) 西拉光纜於(yu) 1998年8月開通。 中國青年網記者 曹迪攝
巡回、測試、探測、搶修……在青藏線西大灘段,中國電信格爾木分公司護線員們(men) 負責對格爾木一段2000多公裏的一級幹線光纜進行日常巡護。地形的複雜和氣候的惡劣,給蘭(lan) 西拉光纜的維護增添了巨大挑戰。
今年33歲的薛生全是中國電信格爾木分公司線路維護中心光纜線路維護主管,今年是他工作的第十年。他回憶說,2016年6月下旬,格爾木青藏線納赤台等地區連降暴雨,加上雪山融水,引發泥石流,109國道多處被泥石流衝(chong) 毀,造成格爾木至拉薩青藏公路交通中斷,同時泥石流造成中國電信以及國防幹線蘭(lan) 西拉、格那等幹線光纜阻斷,青藏線納赤台至雁石坪段400多公裏路段與(yu) 外界“失聯”。薛生全和他的團隊冒著隨時可能發生泥石流的危險,前往5處斷點搶險工作,最終確保了西藏和青藏線沿線的通信暢通。“經過了40多個(ge) 小時的連續奮戰,我和大家都累得躺在機房地板上睡著了。”
納赤台機房蘭(lan) 西拉光纜機櫃。 中國青年網記者 曹迪攝
長期在高海拔地區生活,對身體(ti) 來說也是一個(ge) 挑戰。用馬鑫的話說,晚上都睡不著覺,“躺下來我能感覺到心髒咚咚咚地跳。”馬鑫之前一直在中國電信青海公司工作,去年調到格爾木分公司。他說:“雖然我接觸了很久幹線光纜工作,但真正來到這兒(er) 才發現和我之前想象的不一樣,之前很難想象一線工作的辛苦。”部分地段常年積雪,凍土、凍脹丘等高原特色地貌十分普遍,很多地麵冬天挖不動也砸不開,工作人員就用牛糞、木柴把地麵烤化,再一點點挖。
馬鑫說,有時候半夜會(hui) 收到光纜被挖斷的警報,就得馬上出發,保障在一定時間內(nei) 完成光纜的接續和貫穿。“這條線上不僅(jin) 有蘭(lan) 西拉的18芯光纜,還有格爾木到那曲的48芯光纜。如果光纜不通的話,整個(ge) 沿線的基站會(hui) 產(chan) 生影響,過路的人電話打不通。周邊用戶的寬帶業(ye) 務、攝像頭監控使用等也會(hui) 有影響。所以對搶修時效要求非常高,我們(men) 24小時待命,出現問題隨時解決(jue) 。”
隨著信息通信行業(ye) 的快速發展,巡護技術也在不斷提升。2023年中國電信青海格爾木分公司首次實現智聯自動化無人機巡線工作,利用智慧光網平台+光網衛士+無人機對蘭(lan) 西拉線光纜進行無人機巡線工作。中國電信青海公司護線員張永星介紹,這段機巡段落為(wei) 無人山區,車巡步巡檢查比較困難,使用無人機巡線大大提高了巡線效率,實現了從(cong) “人巡走山路”到“無人機人工操作”再到“無人機自動巡航”。
從(cong) 1998年8月開通至今,蘭(lan) 西拉光纜已服役25年。通信人堅持不懈的巡檢和精心細致的維護,使蘭(lan) 西拉光纜的年阻斷率僅(jin) 為(wei) 0.25,相當於(yu) 三到四年才有一次中斷,在青藏高原的無人區甚至數年不會(hui) 中斷一次。25年前,風華正茂的建設者們(men) 克服艱難險阻,將光纜鋪到了拉薩,一代又一代的通信人們(men) 頑強堅守,發揚著“安於(yu) 艱苦、甘於(yu) 奉獻、舍身守護、不辱使命”的蘭(lan) 西拉守護精神,用忠誠與(yu) 生命守護著這一條信息天路。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