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絲路精神 共創美好未來
作者:郭言
金桂飄香季,風從(cong) 東(dong) 方來。
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在北京舉(ju) 行。
這是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最高規格的國際活動,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由中國首倡、中國主辦的層級最高、規模最大的多邊外交活動,也是各方共商、共建“一帶一路”,共享互利合作成果的重要國際性合作平台。各國各界嘉賓匯聚一堂,共商大計、共繪藍圖,攜手構築一條和平、繁榮、開放、創新、文明的陽光大道。
(一)
曆史的指針回撥十年,指向兩(liang) 個(ge) 載入史冊(ce) 的永恒時刻。2013年9月7日,習(xi) 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納紮爾巴耶夫大學發表重要演講,提出共建“絲(si) 綢之路經濟帶”重大倡議。同年10月3日,習(xi) 近平主席在印尼國會(hui) 發表重要演講,提出共建21世紀“海上絲(si) 綢之路”重大倡議。
以2013年金秋為(wei) 起點,古絲(si) 綢之路煥發出全新的生機與(yu) 活力。
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將理念化為(wei) 行動,從(cong) 願景變成現實。在南美鄉(xiang) 村和東(dong) 歐小鎮,在中亞(ya) 戈壁和非洲草原,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用一個(ge) 個(ge) “國家地標”“民生工程”“合作豐(feng) 碑”,在曆史時空中鐫刻下深深的中國印記,鋪就了國際社會(hui) 共同發展的康莊大道。
大者思遠,能者任钜。從(cong) 哈薩克斯坦到印尼,從(cong) 聯合國日內(nei) 瓦總部到北京雁棲湖畔,從(cong) 博鼇亞(ya) 洲論壇到世界經濟論壇,從(cong) 金磚國家領導人會(hui) 晤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hui) ……習(xi) 近平主席親(qin) 力親(qin) 為(wei) ,表達中國同各國共創發展機遇、共享發展成果的堅定信念,引領“一帶一路”建設走深走實。
十年耕耘,日日向新。共建“一帶一路”從(cong) 夯基壘台、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持久發展,“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逐步形成立體(ti) 互聯網絡。
政策溝通更緊密——中國與(yu) 150多個(ge) 國家、30多個(ge) 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帶一路”同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東(dong) 盟互聯互通總體(ti) 規劃2025》、非盟《2063年議程》等有效對接,讓絲(si) 路精神閃耀“地球村”。
設施聯通更順暢——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希臘比雷埃夫斯港迎來“重生”,再現千帆競發盛景;中老鐵路順利通車,昆明到萬(wan) 象山不再高、路不再長。一大批基礎設施項目落地開花,以“六廊六路多國多港”為(wei) 基本架構,“陸海天網”四位一體(ti) 的互聯互通格局基本形成。
貿易暢通更深化——中歐班列鋪畫運行線路86條,通達歐洲25個(ge) 國家的200多個(ge) 城市,源源不斷地為(wei) 全球貿易注入活力。2013年至2022年,中國與(yu) 共建國家進出口總額累計19.1萬(wan) 億(yi) 美元,年均增長6.4%,雙向投資累計超過3800億(yi) 美元。
資金融通更高效——中國與(yu) 20個(ge) 共建國家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議,出資設立絲(si) 路基金,並與(yu) 相關(guan) 國家一道成立亞(ya) 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截至今年6月底,中金投行完成81單支持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項目,交易規模近650億(yi) 美元。
民心相通更真誠——教育合作、媒體(ti) 互動、文藝演出互訪等形式多樣的民間交流項目熱烈開展,孔子學院、魯班工坊深受各國人民喜愛,各國文化交流向全方位、深層次發展。中國向各國伸出的友誼之手,讓共建“一帶一路”民意基礎持續鞏固。
千年絲(si) 路,跨越古今。伴隨著駝鈴聲聲、帆影幢幢,古絲(si) 綢之路曾在漫長歲月裏見證了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相遇交融,又在今天見證了各國人民對互聯互通的不懈追求。因為(wei)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人類彼此的距離不再遙遠,夢想緊密相連。
(二)
江河萬(wan) 裏,終有源頭。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之所以應者雲(yun) 集,是因為(wei) 它展現了直麵變局、應對挑戰的實踐偉(wei) 力,引發了國際社會(hui) 並肩偕行、逐夢未來的時代共鳴。
“這項倡議源於(yu) 我對世界形勢的觀察和思考。”2017年5月,習(xi) 近平主席在北京出席第一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時,曾這樣闡明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初心。
人類社會(hui) 正處在一個(ge) 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一方麵,新一輪科技和產(chan) 業(ye) 革命正在孕育,新的增長動能不斷積聚,各國之間的聯係從(cong) 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密,世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從(cong) 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強烈,人類戰勝困難的手段從(cong) 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豐(feng) 富。另一方麵,全球發展的深層次矛盾長期累積,未能得到有效解決(jue) 。少數國家主導的經濟全球化,沒有實現普遍普惠的發展。很多發展中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被邊緣化,甚至喪(sang) 失自主發展能力,成為(wei) “被遺忘的角落”。全球經濟增長動能不足、治理體(ti) 係不完善、發展失衡等問題,迫切需要解決(jue) 。
一種現實越來越顯而易見:造成問題的舊思維,已經無法孕育出解決(jue) 問題的新方案。
習(xi) 近平主席高瞻遠矚地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創造性地傳(chuan) 承弘揚古絲(si) 綢之路這一人類曆史文明發展成果,並賦予其新的時代精神和人文內(nei) 涵,為(wei)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提供了實踐平台。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源自中國、屬於(yu) 世界。世界各國不管處於(yu) 何種政治體(ti) 製、地域環境、發展階段、文化背景,都可以加入“一帶一路”朋友圈,在對話協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贏、交流互鑒過程中,謀求合作的最大公約數。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根植曆史,麵向未來。通過建立和加強各國互聯互通夥(huo) 伴關(guan) 係,構建全方位、多層次、複合型的互聯互通網絡,發掘區域內(nei) 市場潛力,促進投資和消費,創造需求和就業(ye) ,增進各國間人文交流與(yu) 文明互鑒,實現相關(guan) 國家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續發展。
十年來的實踐讓越來越多的國家越發感受到:在全球性挑戰此起彼伏的今天,僅(jin) 憑單個(ge) 國家的力量難以獨善其身,也無法解決(jue) 世界麵臨(lin) 的問題。開展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國際合作,整合更多發展資源,才能形成更強大發展合力。
聯合國秘書(shu) 長古特雷斯指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不僅(jin) 涉及經濟合作,也改善了世界經濟發展模式,使全球化更加健康,進而推動形成國家治理和全球治理新路徑。
拉美社報道對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作如此比喻:猶如一輛全新的有軌電車,以合作的方式真誠邀請世界各國“上車”。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認為(wei) ,“一帶一路”建設是聯通古今、通向未來的橋梁,旨在在發展道路上“不讓一個(ge) 人掉隊”。
(三)
沿著時間維度,回望曆史深處,一個(ge) 古老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曆史取向和對世界文明兼收並蓄的開放胸懷,清晰而強烈。
2000多年前,我們(men) 的先輩創造了不朽的功績:他們(men) 穿越戈壁沙漠,開辟出聯通亞(ya) 歐的陸上絲(si) 綢之路;他們(men) 直麵驚濤駭浪,闖蕩出連接東(dong) 西的海上絲(si) 綢之路。他們(men) 之所以名垂青史、譽滿中外,是因為(wei) 其依靠的是駝隊和善意,而非戰馬和刀槍;是禮物和友誼,而非堅船和利炮。
正因為(wei)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秉持天下大同、協和萬(wan) 邦的天下觀,中華文明一直飽含同世界其他文明相互交流、與(yu) 時代共同進步的旺盛生命力,連接東(dong) 西方、橫貫歐亞(ya) 大陸的古絲(si) 綢之路才得以福澤萬(wan) 方。
鬥轉星移,潮落潮起。中華民族曆經篳路藍縷,在新時代迎來了從(cong) 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wei) 大飛躍。
全球第二大經濟體(ti) 、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製造業(ye) 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約三分之一——中國人民創造的發展奇跡讓世界為(wei) 之驚歎。
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100多年奮鬥史,新中國70多年發展史,改革開放40多年探索史,一脈相承,無不飽含這片土地和這個(ge) 民族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追求和處世之道。
今天的中國,是緊密聯係世界的中國。今日中國之大,不僅(jin) 在於(yu) 經濟體(ti) 量,更在於(yu) 胸懷天下、立己達人的大國擔當,在於(yu) 以世界眼光關(guan) 注人類前途命運,從(cong) 人類發展大潮流、世界變化大格局、中國發展大曆史出發,正確認識和處理同外部世界的關(guan) 係。
縱使保護主義(yi) 、單邊主義(yi) 甚囂塵上,世界也決(jue) 不會(hui) 退回到相互封閉、彼此分割的狀態。開放合作仍然是曆史潮流,互利共贏依然是人心所向。在開放中進步,在合作中發展,已成為(wei) 人類社會(hui) 前進的內(nei) 在邏輯和內(nei) 生需求。
中國沒有稱王稱霸的基因,沒有大國博弈的衝(chong) 動。一直堅定站在曆史正確一邊,堅定奉行“大道之行,天下為(wei) 公”,堅定選擇在曆史前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發展的潮流中發展,堅定把自身發展置於(yu) 人類發展大潮流、世界發展大格局中,與(yu) 世界良性互動、共同發展,與(yu) 世界深度交融、命運與(yu) 共。
為(wei) 共建國家發展創造新機遇、為(wei) 經濟全球化增添新活力、為(wei) 完善全球治理提供新方案……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開創曆史的方式,詮釋著新時代中國與(yu) 世界的關(guan) 係。
(四)
合作共贏的現實,迎來的並非隻有掌聲和鮮花。個(ge) 別國家固執地戴著有色眼鏡,炮製出種種謬論:所謂“經濟脅迫論”,指“一帶一路”合作脅迫相關(guan) 國家;所謂“債(zhai) 務陷阱論”,稱“一帶一路”項目讓相關(guan) 國家掉入債(zhai) 務陷阱;所謂“新殖民主義(yi) 論”,言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殖民非洲的工具……
共建“一帶一路”是經濟合作倡議,不是搞地緣政治聯盟或軍(jun) 事同盟;是開放包容進程,不是要關(guan) 起門來搞小圈子或者“中國俱樂(le) 部”;是中國同世界共享機遇、共謀發展的陽光大道,不是這樣那樣的所謂“陷阱”,不以意識形態劃界,不搞零和遊戲。隻要各國有意願,我們(men) 都歡迎。習(xi) 近平主席用幾個(ge) “是”與(yu) “不是”,講明了共建“一帶一路”的真實樣子。
“一帶一路”合作倡導共商共建共享,追求合作共贏、共同發展,何來“經濟脅迫”?“一帶一路”項目按照市場規律和國際規則行事,從(cong) 來沒有強迫任何一方借款,從(cong) 不在協議中附加任何政治條件,何來“債(zhai) 務陷阱”?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幫助非洲國家創造就業(ye) 、發展產(chan) 業(ye) ,實現真正意義(yi) 上的獨立和發展,何來“新殖民主義(yi) ”?
種種荒唐言論,不過是反華的陳詞濫調,是“中國威脅論”的“一帶一路”版本,完全經不起推敲。
為(wei) 何偏偏有人不厭其煩地睜著眼睛說瞎話?究其根源,是西方一些人身體(ti) 已進入21世紀,腦袋還停留在殖民擴張的舊時代,停留在冷戰思維、零和博弈的老框框內(nei) 。打破中心與(yu) 邊緣迷思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超越了他們(men) 的地緣政治想象。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超越西方中心論,代之以人類社會(hui) 整體(ti) 發展觀;超越文明衝(chong) 突論,代之以包容互鑒原則;超越零和博弈論,代之以合作共贏理念;超越曆史終結論,代之以時代發展眼光。其不僅(jin) 改變了世界發展格局,也讓人類思維方式和價(jia) 值觀念的沉屙舊疾頹勢畢現。其蘊涵的絲(si) 路精神、發展理念、哲學智慧,意味著新的人類文明和世界精神正在崛起。
在回答“一帶一路”是什麽(me) 時,巴拿馬國際問題研究專(zhuan) 家埃迪·塔皮爾羅給出了這樣的答案——“那將是一個(ge) 更美好的世界”。
在“一帶一路”這片熱土之上,各國人民正沿著一條充滿希望的道路闊步前行。隻要國際社會(hui) 堅持賡續絲(si) 路精神,心連心,不停步,就一定能創造出人類社會(hui) 更加美好的未來!(郭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