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貿易暢通築牢務實合作基石

發布時間:2023-10-17 17:00:00來源: 經濟日報

  作為(wei) “一帶一路”倡議的重點內(nei) 容之一,貿易暢通致力於(yu) 解決(jue) 貿易投資便利化問題,消除貿易和投資壁壘,助力共建國家構建良好的營商環境,持續激發釋放經貿合作潛力,並取得惠及各方的務實合作成果。“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來,共建國家貿易投資合作關(guan) 係日益深化,顯著提升了各國參與(yu) 經濟全球化的廣度和深度,有效發揮了“一帶一路”務實合作“壓艙石”作用。

  結構不斷優(you) 化。10年來,“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貿易結構逐步由勞動、資源密集型行業(ye) 向資本、技術、數據密集型行業(ye) 轉型。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暴發後,“一帶一路”貿易合作加速向數字、綠色等新興(xing) 領域延伸,共建國家的電子商務、新能源等行業(ye) 快速發展。截至今年7月,中國與(yu) 16個(ge) 國家建立“數字絲(si) 綢之路”合作機製,與(yu) 23個(ge) 國家建立“絲(si) 路電商”雙邊合作機製,推動建設“一帶一路”電子商務大市場。中國還同合作夥(huo) 伴共同發起成立“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有力促進了共建國家的綠色貿易和低碳轉型。今年上半年,中國對共建國家的新能源汽車出口同比增長163.3%,為(wei) 共建國家綠色交通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在投融資合作方麵,共建國家40多家金融機構簽署了《“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重點布局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產(chan) 業(ye) ,助力全球可持續發展。同時,“一帶一路”倡議支持開展多元化投資,鼓勵進行第三方市場合作,推動形成普惠發展、共享發展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服務鏈、價(jia) 值鏈。

  規則深度對接。近年來,中國穩步擴大規則、規製、管理、標準等製度型開放,更加主動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積極申請加入《全麵與(yu) 進步跨太平洋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和《數字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不斷放寬市場準入,著力建設高標準市場體(ti) 係,為(wei) “一帶一路”經貿合作營造了更加完善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同時,中國積極推動同共建國家開展經貿規則談判,引領新興(xing) 領域的規則製定,為(wei) 經貿合作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今年9月,中國與(yu) “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簽署或升級了15個(ge) 自由貿易協定。其中,談判中的自由貿易協定有9個(ge) ,還有6個(ge) 自由貿易協定已開展研究。尤其是《區域全麵經濟夥(huo) 伴關(guan) 係協定》(RCEP)於(yu) 今年6月對菲律賓正式生效並由此對15個(ge) 簽署國全麵生效,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整體(ti) 上超過90%的貨物貿易將實現零關(guan) 稅,為(wei) 所有成員提供了統一的高標準經貿規則體(ti) 係。

  平台協同發力。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框架下,共建國家既盤活了已有貿易投資平台,也創建了新的貿易投資平台,並實現了兩(liang) 者之間的協同增效。“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中方拓展和優(you) 化升級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hui) 、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hui) 、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hui) 、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hui) 等展會(hui) 平台,創辦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hui) 和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hui) 等主題展會(hui) ,發揮了國際采購、投資促進、人文交流、開放合作等平台功能。在雙邊層麵,依托中國—東(dong) 盟博覽會(hui) 、中國—東(dong) 北亞(ya) 博覽會(hui) 、中國—南亞(ya) 博覽會(hui) 、中國—亞(ya) 歐博覽會(hui) 、中國—中東(dong) 歐國家博覽會(hui) 、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hui) 、中國—阿拉伯國家博覽會(hui) 、中國—俄羅斯博覽會(hui) 以及中國—加勒比經貿合作論壇、中國—太平洋島國經濟發展合作論壇、中拉基礎設施合作論壇等平台的創新發展,共建國家形成了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貿易投資合作格局。在區域和全球層麵,共建國家積極參與(yu) 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亞(ya) 太經合組織、上合組織、亞(ya) 歐會(hui) 議等合作機製框架下的經貿合作,積極推動全球貿易投資治理,為(wei) 應對逆全球化挑戰和維護全球產(chan) 業(ye) 鏈價(jia) 值鏈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yu) 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國家全球戰略智庫綜合研究部主任 徐秀軍(jun) )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