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餘國音樂家昆明共奏“絲路交響曲”
中新社昆明10月17日電 (胡遠航 羅婕)17日,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之際,第三屆“一帶一路”音樂(le) 教育聯盟國際大會(hui) 係列活動走進雲(yun) 南。來自3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音樂(le) 家齊聚春城昆明,共奏“絲(si) 路交響曲”。
本屆大會(hui) 由中央音樂(le) 學院和中共雲(yun) 南省委宣傳(chuan) 部聯合主辦,以“傳(chuan) 承優(you) 秀絲(si) 路文化 構建多彩現代文明”為(wei) 主題,首次開設北京、雲(yun) 南兩(liang) 個(ge) 會(hui) 場,吸引來自3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的50多所聯盟院校院長、學者、青年作曲家和藝術家100餘(yu) 人參加。
16日以來,與(yu) 會(hui) 嘉賓走進雲(yun) 南,近距離感受多民族歌舞的魅力;並以音樂(le) 為(wei) 橋梁,共商“一帶一路”國家文化交流、學術互鑒、藝術實踐等領域合作。
柬埔寨皇家美術大學音樂(le) 學院院長Chan Vitharo稱,此次大會(hui) 讓不同國家的音樂(le) 人在世界各地的傳(chuan) 統音樂(le) 中,了解彼此,結交朋友,認識音樂(le) ,感受多樣的美麗(li) 。希望大家在音樂(le) 交流、音樂(le) 教育合作等領域開展更多合作。
“語言失敗的地方,就是音樂(le) 開始的地方。”在伯克利波士頓音樂(le) 學院代表Mrityunjay看來,音樂(le) 不僅(jin) 是一種審美選擇,還關(guan) 乎大家的存在方式,同時也是超越種族的藝術語言。他建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樂(le) 人,通過自身創作找到實踐“多樣性中的統一”的方法。
雲(yun) 南藝術學院作曲係主任、中國國家一級作曲田建華提出,在當今時代,不同文化的交流與(yu) 融合已成為(wei) 不可避免的趨勢。東(dong) 西方音樂(le) 哲學和審美觀念的不同,使得各自的音樂(le) 表達呈現出獨特的風貌。但大家可以基於(yu) 各自優(you) 點進行融合,創造出更具包容性和多元性的音樂(le) 語言,使不同文化在音樂(le) 的殿堂中相互輝映。
17日晚,大會(hui) 在主題為(wei) “聆聽世界,共創未來”的音樂(le) 會(hui) 中閉幕。來自加納、印度、蒙古國、越南、緬甸、柬埔寨、埃及等國的藝術家與(yu) 中國藝術家同台演出,奏響班蘇裏笛、塔布拉鼓、特龍琴、三弦胡、圍鼓、古箏、二胡、鋼琴等多國特色樂(le) 器,生動詮釋矗立在昆明的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所訴的美好世界:“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
“音樂(le) 是人類共同的語言。”來自各國的音樂(le) 人在活動中表達一個(ge) 共同的願景:以樂(le) 會(hui) 友,共建美好世界。(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