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絲竹”傳承人沈多米領銜演奏《絲吟·竹唱》音樂會
中新網上海10月22日電 (記者 王笈)上海民族樂(le) 團“薪火相傳(chuan) ”係列之《絲(si) 吟·竹唱》沈多米江南絲(si) 竹專(zhuan) 場音樂(le) 會(hui) 21日晚上演於(yu) 上海交響音樂(le) 廳。上海民族樂(le) 團中胡聲部首席、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江南絲(si) 竹”傳(chuan) 承人沈多米領銜演奏,展現古典江南絲(si) 竹的時代風貌。
“江南絲(si) 竹”作為(wei) 一種頗有特色的民間合奏音樂(le) ,在上海的傳(chuan) 承已有300多年。沈多米是江南絲(si) 竹浦東(dong) 派傳(chuan) 承人,江南絲(si) 竹在沈家一脈相承。
沈氏江南絲(si) 竹音樂(le) 起源於(yu) 清末民初的浦東(dong) 三灶鎮,沈多米的曾祖父、祖父為(wei) 第一、第二代,父親(qin) 沈鳳泉為(wei) 第三代。沈多米自1972年起隨父親(qin) 沈鳳泉學習(xi) 二胡,和弟弟沈多雷一起成為(wei) 家族第四代傳(chuan) 人。她的二胡演奏技術嫻熟、音色恬美,在江南風格的演奏上尤為(wei) 突出。
當晚的音樂(le) 會(hui) 上,一係列江南絲(si) 竹傳(chuan) 統名曲接連奏響,或優(you) 美淳樸、清新悅耳,或輕快明朗、綺麗(li) 優(you) 雅,展現出江南絲(si) 竹“小、細、輕、雅”的藝術風格。如獨奏《雲(yun) 慶》《歡樂(le) 歌》以流暢的旋律描繪出江南水鄉(xiang) 的優(you) 美景色和江南人的細膩明朗;二胡二重奏《慢三六》和《中花六板》由沈多米分別搭檔沈鳳泉、沈多雷共同呈現,父女、姐弟強強聯手、默契無間,詮釋出樂(le) 曲的典雅柔婉、醇厚華麗(li) 。
多部新江南絲(si) 竹作品亦在此間上演。如作曲家顧冠仁譜寫(xie) 的《春暉曲》,在保留江南絲(si) 竹清新優(you) 美特色的同時,於(yu) 旋律及配器等方麵做出了大膽突破,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作曲家周成龍創作的《水仙》則運用到了評彈音樂(le) 素材、複調手法和複雜節奏。在沈多米看來,新作品創作是江南絲(si) 竹傳(chuan) 承發展的重中之重。
值得一提的是,本場音樂(le) 會(hui) 也是沈多米退休前的最後一場演出。“《絲(si) 吟·竹唱》是對我在上海民族樂(le) 團幾十年藝術生涯的總結,更是對上海民族樂(le) 團江南絲(si) 竹的充分印證,希望從(cong) 不同維度給予江南絲(si) 竹一個(ge) 視角寬闊的回顧與(yu) 呈現。”(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