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見中國|一座“青年橋”見證“創新高地”崛起
新華社天津10月21日電(記者栗雅婷、徐思鈺)“九河下梢天津衛,三道浮橋兩(liang) 道關(guan) ”,橋一直是天津靚麗(li) 的城市名片。夜幕降臨(lin) ,天津海河上有一座年輕的橋梁格外耀眼,巨大的“天津之眼”摩天輪聳立橋上,變換著炫目的燈光,轎廂升至最高處,璀璨的夜色盡收眼底。
這座“青年橋”便是年僅(jin) 15歲的永樂(le) 橋,全長330米,跨度100米的斜拉索橋與(yu) 摩天輪、商業(ye) 設施融為(wei) 一體(ti) ,實現“橋輪合一”,已成為(wei) 天津地標景觀之一。
永樂(le) 橋在2009年與(yu) 市民遊客見麵,十幾年間,這座年輕的橋見證著一片片“創新高地”在海河畔崛起,為(wei) 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距離永樂(le) 橋不遠,今年3月正式揭牌的天津市人工智能計算中心裏一派忙碌景象,Atlas 900 PoD大型機組整齊排列,每組機組算力可達100P,總運算能力可達400P,成為(wei) 天津新布局的城市算力支點。
“1P人工智能算力也就是每秒1000萬(wan) 億(yi) 次浮點運算能力,相當於(yu) 每秒可處理7000張圖片。”天津市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業(ye) 務經理張銳說,“目前我們(men) 的算力主要服務於(yu) AI+生物醫藥、智能製造、智慧金融、智慧養(yang) 老等產(chan) 業(ye) 領域,我們(men) 希望能用智能產(chan) 業(ye) 化帶動產(chan) 業(ye) 智能化。”
從(cong) 永樂(le) 橋出發,乘坐車聯網人工智能小巴,沒多久就可以到達天津電力雙碳中心。在該中心的數字服務平台上,全麵展示了用戶的“油氣電熱”等數據,這些數字背後是智能化推動綠色發展的生動實踐。
天津電力雙碳中心工作人員胡源介紹,今年6月,天津電力雙碳中心正式啟用,平台上線運行以來,已吸引2萬(wan) 多家企業(ye) 入駐。“我們(men) 通過匯集用戶的‘油氣電熱’能耗數據,幫助他們(men) 構建起‘電-能-碳’監測分析體(ti) 係,提供定製化節能降碳方案等服務,從(cong) 而用智能化手段幫助企業(ye) 節能減排。”
在永樂(le) 橋和“天津之眼”摩天輪的見證下,創新發展的故事仍在繼續講述。“‘天津之眼’摩天輪轉一圈需要30分鍾左右的時間,這短短的半個(ge) 小時,除了大都市的繁華和百姓家的煙火氣,人們(men) 還能看到一座城市快速發展的軌跡。” 天津城投集團資產(chan) 管理有限公司經營總監李明亮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