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中國的遠洋漁業發展》白皮書(全文)

發布時間:2023-10-24 15:14: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4日發布《中國的遠洋漁業(ye) 發展》白皮書(shu) 。全文如下:

  中國的遠洋漁業(ye) 發展

  (2023年10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錄

  前言

  一、中國遠洋漁業(ye) 高質量發展

  (一)國際水產(chan) 品生產(chan) 和貿易穩步發展

  (二)中國為(wei) 世界遠洋漁業(ye) 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三)推動中國遠洋漁業(ye) 更好發展

  二、統籌推進資源養(yang) 護和可持續利用

  (一)堅持資源長期可持續利用原則

  (二)加強兼捕物種保護和管理

  (三)重視應對氣候變化與(yu) 生物多樣性養(yang) 護

  (四)加大資源養(yang) 護和國際履約支持力度

  三、全麵履行船旗國義(yi) 務

  (一)不斷強化遠洋漁業(ye) 許可製度

  (二)嚴(yan) 格實施投入和產(chan) 出控製製度

  (三)逐步完善數據收集和報送體(ti) 係

  (四)穩步施行電子漁撈日誌製度

  (五)推進實施國家觀察員製度

  (六)鞏固提升公海漁船管理水平

  四、嚴(yan) 格實施遠洋漁業(ye) 監管

  (一)積極實施公海轉載監管

  (二)加強遠洋水產(chan) 品進出口監管

  (三)嚴(yan) 厲打擊非法漁業(ye) 活動

  (四)支持開展公海登臨(lin) 檢查

  五、強化遠洋漁業(ye) 科技支撐

  (一)完善科技支撐體(ti) 製機製

  (二)推動遠洋漁業(ye) 信息化發展

  (三)加強遠洋漁業(ye) 資源調查與(yu) 監測

  (四)創新研究製定自主養(yang) 護管理措施

  (五)及時研究轉化國際養(yang) 護管理措施

  六、加強遠洋漁業(ye) 安全保障

  (一)提升遠洋漁船安全環保水平

  (二)推進遠洋漁船船位監測監控

  (三)維護遠洋漁業(ye) 船員合法權益

  (四)加強海上安全生產(chan) 和救助

  七、深化國際漁業(ye) 合作

  (一)積極參與(yu) 全球漁業(ye) 治理

  (二)深入參與(yu) 區域漁業(ye) 管理

  (三)開展雙邊漁業(ye) 合作交流

  (四)推動發展中國家漁業(ye) 發展

  (五)推動全球漁業(ye) 可持續發展

  結束語

  前言

  海洋的可持續開發利用與(yu) 人類的生存發展息息相關(guan)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開發和利用海洋的國家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中國沿海地區人民就向海而生、以漁為(wei) 業(ye) ,與(yu) 世界各國人民一道,開啟了海洋探索開發利用之路。

  中國遠洋漁業(ye) 自1985年起步以來,根據相關(guan) 雙邊漁業(ye) 合作協議或安排,與(yu) 有關(guan) 國家發展互利共贏的務實漁業(ye) 合作;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相關(guan) 國際法,深入參與(yu) 聯合國框架下的多邊漁業(ye) 治理和區域漁業(ye) 管理,積極行使開發利用公海漁業(ye) 資源的權利,全麵履行相關(guan) 資源養(yang) 護和管理義(yi) 務。

  中共十八大以來,在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指引下,中國深入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ti) 和海洋命運共同體(ti) 理念,持續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始終堅持走遠洋漁業(ye) 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堅持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推進轉型升級,提高質量效益,嚴(yan) 控發展規模,強化規範管理,打擊非法捕撈,致力於(yu) 科學養(yang) 護和可持續利用漁業(ye) 資源,努力實現遠洋漁業(ye) 高質量發展。

  為(wei) 全麵介紹中國遠洋漁業(ye) 的發展理念、原則立場、政策主張和履約成效,分享中國遠洋漁業(ye) 管理經驗,促進遠洋漁業(ye) 國際合作與(yu) 交流,特發布本白皮書(shu) 。

  一、中國遠洋漁業(ye) 高質量發展

  遠洋漁業(ye) 是中國漁業(ye) 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始終秉承合作共贏、安全穩定、綠色可持續的發展理念,深化遠洋漁業(ye) 對外交流,多渠道、多形式開展互利共贏合作,堅持走遠洋漁業(ye) 高質量發展道路,努力為(wei) 世界遠洋漁業(ye) 發展和水產(chan) 品供給作出積極貢獻。

  (一)國際水產(chan) 品生產(chan) 和貿易穩步發展

  水產(chan) 品是全球公認的健康食物,在全球糧食和營養(yang) 安全中發揮關(guan) 鍵作用。可持續水產(chan) 養(yang) 殖發展和有效漁業(ye) 管理對保障國際市場水產(chan) 品供給至關(guan) 重要。

  近年來,水產(chan) 品國際貿易增長顯著。根據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統計數據,從(cong) 進口額看,歐盟為(wei) 最大的單一進口市場,2020年在全球水產(chan) 品進口總額中占比為(wei) 16%(不包括歐盟內(nei) 部貿易);美國為(wei) 最大的進口國家,2020年進口額占全球水產(chan) 品進口總額的15%。從(cong) 出口額看,前三位出口國家為(wei) 中國、挪威、越南,三國出口額合計占全球水產(chan) 品出口總額的25%。據中國海關(guan) 總署統計,2020年中國出口水產(chan) 品374.74萬(wan) 噸,出口額占全球水產(chan) 品出口總額的12%,主要出口目的地包括歐盟、東(dong) 盟、日本、美國等國家和地區。中國作為(wei) 世界最大的水產(chan) 品出口國,為(wei) 世界水產(chan) 品的供給和消費作出了重要貢獻。

  根據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世界漁業(ye) 和水產(chan) 養(yang) 殖狀況2022》公布的統計數據,2020年全球漁業(ye) 和水產(chan) 養(yang) 殖總產(chan) 量達2.14億(yi) 噸,達曆史最高水平,其中水產(chan) 養(yang) 殖產(chan) 量達1.226億(yi) 噸,在全球漁業(ye) 和水產(chan) 養(yang) 殖總產(chan) 量中的比重達57.29%。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水產(chan) 品生產(chan) 國,2020年水產(chan) 品總產(chan) 量6549萬(wan) 噸,其中水產(chan) 養(yang) 殖產(chan) 量5224萬(wan) 噸,約占水產(chan) 品總產(chan) 量的80%。中國也是世界水產(chan) 養(yang) 殖產(chan) 量最高的國家,全球的水產(chan) 養(yang) 殖產(chan) 品約40%來自中國。中國漁業(ye) 特別是水產(chan) 養(yang) 殖業(ye) 的發展,為(wei) 滿足中國乃至世界水產(chan) 品消費需求、減少對天然海洋漁業(ye) 資源的利用和依賴、促進全球漁業(ye) 資源科學養(yang) 護和可持續利用作出了重要貢獻。

  (二)中國為(wei) 世界遠洋漁業(ye) 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世界遠洋漁業(ye) 有很長的發展曆史,有較詳細漁業(ye) 統計數據的可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不同曆史時期均有不同的國家或地區參與(yu) 。這些遠洋漁業(ye) 國家或地區與(yu) 沿海國一道,為(wei) 開發利用全球海洋漁業(ye) 資源、促進海洋食物和營養(yang) 供給、保障沿海社區生計和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國遠洋漁業(ye) 從(cong) 1985年起步。雖然起步較晚,但經過30多年的艱苦奮鬥,中國的遠洋漁業(ye) 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就。多年來,中國與(yu) 亞(ya) 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的有關(guan) 國家(地區)簽署互惠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安排和合作國法律規定,有序開展務實漁業(ye) 合作,累計合作國家(地區)40多個(ge) 。依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等國際法,中國先後加入大西洋金槍魚養(yang) 護國際委員會(hui) 、印度洋金槍魚委員會(hui) 、中西太平洋漁業(ye) 委員會(hui) 、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yang) 護委員會(hui) 、美洲間熱帶金槍魚委員會(hui) 、南太平洋區域漁業(ye) 管理組織、北太平洋漁業(ye) 委員會(hui) 、南印度洋漁業(ye) 協定等組織,核準《預防中北冰洋不管製公海漁業(ye) 協定》。中國高度重視遠洋漁業(ye) 國際履約,積極履行多邊漁業(ye) 條約和區域漁業(ye) 管理組織框架下的成員國義(yi) 務,對尚無區域漁業(ye) 管理組織管理的公海漁業(ye) 履行船旗國①應盡的勤勉義(yi) 務,並積極推動成立相關(guan) 區域漁業(ye) 管理組織,持續加強遠洋漁業(ye) 監管,促進全球漁業(ye) 資源的科學養(yang) 護和可持續利用。

  2022年,中國擁有經批準的遠洋漁業(ye) 企業(ye) 177家,遠洋作業(ye) 漁船2551艘(其中公海作業(ye) 漁船1498艘),作業(ye) 區域分布於(yu) 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公海和南極海域,以及相關(guan) 合作國家管轄海域,年產(chan) 量232.8萬(wan) 噸。

  (三)推動中國遠洋漁業(ye) 更好發展

  作為(wei) 發展中國家,中國遠洋漁業(ye) 在漁船和捕撈裝備水平、漁業(ye) 資源探測能力、科技對產(chan) 業(ye) 發展的貢獻率上,與(yu) 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為(wei) 適應和履行國際漁業(ye) 治理新要求,在結合自身發展需求基礎上,中國陸續發布了《“十四五”全國漁業(ye) 發展規劃》《關(guan) 於(yu) 促進“十四五”遠洋漁業(ye) 高質量發展的意見》《遠洋漁業(ye) “監管提升年”行動方案》《遠洋漁業(ye) 人才建設三年行動方案》等政策文件,對遠洋漁業(ye) 發展作出規劃。

  “十四五”期間及今後一段時期,中國將繼續以推動遠洋漁業(ye) 全產(chan) 業(ye) 鏈集聚發展,健全遠洋漁業(ye) 發展支撐體(ti) 係,提升遠洋漁業(ye) 綜合治理能力,加大遠洋漁業(ye) 發展保障力度為(wei) 重點任務,通過優(you) 化產(chan) 業(ye) 結構,強化科技支撐,提升監管能力,深入參與(yu) 國際漁業(ye) 治理,完善政策體(ti) 係,努力實現遠洋漁業(ye) 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中國遠洋漁業(ye) 總產(chan) 量和遠洋漁船規模保持穩定,行業(ye) 整體(ti) 素質和生產(chan) 效益顯著提升,違規事件和安全事故明顯下降,區域與(yu) 產(chan) 業(ye) 布局進一步優(you) 化,監督管理和國際履約成效顯著提升。

  二、統籌推進資源養(yang) 護和可持續利用

  中國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實施公海自主休漁等重要舉(ju) 措,不斷強化漁業(ye) 資源養(yang) 護,加強生態係統管理,重點關(guan) 注氣候變化與(yu) 生物多樣性養(yang) 護,推進漁業(ye) 資源長期可持續利用取得顯著成效。

  (一)堅持資源長期可持續利用原則

  漁業(ye) 資源作為(wei) 一種可再生資源,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製定可捕量,是可持續利用資源的基礎。中國堅持走綠色可持續發展道路,正確處理漁業(ye) 資源養(yang) 護與(yu) 開發利用的關(guan) 係,一貫主張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進行合理養(yang) 護和長期可持續利用。支持中西太平洋漁業(ye) 委員會(hui) 、印度洋金槍魚委員會(hui) 等相關(guan) 區域漁業(ye) 管理組織製定捕撈策略,科學管理漁業(ye) 資源,控製總捕撈能力。嚴(yan) 格遵守大西洋金槍魚養(yang) 護國際委員會(hui) 等區域漁業(ye) 管理組織通過的捕撈限額製度和資源恢複計劃,有關(guan) 魚種捕撈量長期控製在限額之內(nei) ,支持配額及相關(guan) 捕撈能力的合理轉讓。

  休漁是國際上漁業(ye) 管理和資源養(yang) 護的重要措施,除按照區域漁業(ye) 管理組織規定實施休漁(如中西太平洋金槍魚圍網季節性休漁)之外,中國從(cong) 2020年起,對以魷魚為(wei) 主捕對象的部分公海漁業(ye) 實施自主休漁,這是中國進一步加強公海漁業(ye) 資源科學養(yang) 護和可持續利用的重要舉(ju) 措。

  (二)加強兼捕物種保護和管理

  中國高度關(guan) 注與(yu) 目標物種相關(guan) 的兼捕物種資源可持續問題,注重評估和監測兼捕物種資源狀況,鼓勵並參與(yu) 信息采集和科學研究,切實保護鯊魚、蝠鱝、海龜、海鳥以及相關(guan) 海洋哺乳動物。中國積極推動落實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鯊魚養(yang) 護和管理國際行動計劃》,嚴(yan) 格遵守區域漁業(ye) 管理組織關(guan) 於(yu) 鯊魚等物種的養(yang) 護管理措施。中國製定實施《海龜保護行動計劃(2019-2033年)》,在全國範圍內(nei) 對海龜保護管理工作進行統一部署。中國進一步加強海洋哺乳動物保護管理,要求遠洋漁船嚴(yan) 格遵守區域漁業(ye) 管理組織的養(yang) 護管理措施,深入做好對海洋哺乳動物等兼捕物種的有效釋放、數據收集、信息報送、科學研究和監督管理。中國禁止公海大型流網作業(ye) ,不批準新造雙拖網、單船大型有囊燈光圍網等破壞性作業(ye) 漁船,積極開展生態和環境友好型漁船、漁具和捕撈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優(you) 化漁具選擇性,推廣魷釣漁業(ye) 節能型集魚燈、金槍魚延繩釣生態型漁具漁法,研製防纏繞和可生物降解的金槍魚圍網人工集魚裝置,開展南極磷蝦漁業(ye) 中降低海鳥損傷(shang) 、有效釋放誤捕海洋哺乳動物等試驗,切實推動兼捕物種和珍稀瀕危物種保護。

  (三)重視應對氣候變化與(yu) 生物多樣性養(yang) 護

  中國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養(yang) 護問題,積極開展氣候變化對魚類等海洋生物的分布、洄遊和種群再生能力的影響研究,以及氣候變化與(yu) 漁業(ye) 資源及其生態係統相互影響的研究和相關(guan) 管理工作。2019年支持中西太平洋漁業(ye) 委員會(hui) 通過氣候變化研究提案,2022年支持印度洋金槍魚委員會(hui) 通過在金槍魚漁業(ye) 管理中關(guan) 注氣候變化的提案。海洋生物多樣性與(yu) 海洋生態係統保護和海洋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guan) 。中國作為(wei) 主席國分兩(liang) 個(ge) 階段成功主持召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hui) ,領導達成“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積極參與(yu) 國家管轄範圍以外區域海洋生物多樣性養(yang) 護和可持續利用協定談判工作,為(wei) 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養(yang) 護進程作出應有的貢獻。

  (四)加大資源養(yang) 護和國際履約支持力度

  中國以推動漁業(ye) 高質量發展為(wei) 目標,構建與(yu) 漁業(ye) 資源養(yang) 護和產(chan) 業(ye) 結構調整相協調的新時代漁業(ye) 發展支持政策體(ti) 係,推動漁業(ye) 高質量發展,提高漁業(ye) 現代化水平,構建漁業(ye) 發展新格局。從(cong) “十四五”開始,取消對遠洋漁船的燃油補貼,支持建設漁業(ye) 基礎公共設施、漁業(ye) 綠色循環發展、漁業(ye) 資源調查養(yang) 護和國際履約能力提升等方麵,履行國際公約養(yang) 護國際漁業(ye) 資源,開展漁業(ye) 資源調查監測評估等活動,促進漁業(ye) 資源的長期可持續利用,構建綠色可持續的遠洋漁業(ye) 發展新格局。

  遠洋漁業(ye) 企業(ye) 和漁船是履行國際公約、合法合規從(cong) 事漁業(ye) 生產(chan) 的主體(ti) 。2022年中國正式實施遠洋漁業(ye) 企業(ye) 履約評估製度,將企業(ye) 履約成績與(yu) 行政審批、政策支持等掛鉤,通過正向激勵、反向倒逼的方式,引導企業(ye) 不斷完善管理製度,嚴(yan) 格執行管理措施,避免發生違規行為(wei) ,切實提高履約能力。這一製度有力促進了遠洋漁業(ye) 企業(ye) 規範管理和國際履約,得到了各方關(guan) 注和廣泛認可。

  三、全麵履行船旗國義(yi) 務

  作為(wei) 負責任的漁業(ye) 國家,中國嚴(yan) 格執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以及加入的多邊漁業(ye) 協定,從(cong) 總量控製、限製船數、數據收集報送和國家觀察員製度等方麵全麵履行船旗國義(yi) 務②,取得積極成效。

  (一)不斷強化遠洋漁業(ye) 許可製度

  建立全麵的遠洋漁業(ye) 許可製度和措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ye) 法》和《遠洋漁業(ye) 管理規定》,所有中國遠洋漁船均應辦理登記、檢驗手續,經批準後方可作業(ye) ;根據區域漁業(ye) 管理組織要求,對在相關(guan) 海域作業(ye) 的遠洋漁船,按規定履行注冊(ce) 程序。多部門聯合強化遠洋漁船審批、登記、捕撈許可和報廢監管,統一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ye) 捕撈許可證(公海)》等漁業(ye) 船舶證書(shu) 證件標準化格式。

  (二)嚴(yan) 格實施投入和產(chan) 出控製製度

  嚴(yan) 格遵守區域漁業(ye) 管理組織關(guan) 於(yu) 捕撈漁船數量和噸位限額製度、分魚種捕撈配額製度。“十三五”期間,遠洋漁業(ye) 規模保持穩定;“十四五”期間繼續嚴(yan) 格控製遠洋漁業(ye) 規模,堅持遠洋漁船數量控製在3000艘以內(nei) 、遠洋漁業(ye) 總產(chan) 量控製在230萬(wan) 噸左右的目標。2021年,明確不再新增公海魷釣漁船、不再擴大魷釣漁船規模,製定實施秋刀魚單船捕撈配額分配管理方案,有效規範生產(chan) 秩序。嚴(yan) 格執行各區域漁業(ye) 管理組織有關(guan) 禁漁區、禁漁期的養(yang) 護管理措施,主動實施公海自主休漁措施。

  (三)逐步完善數據收集和報送體(ti) 係

  不斷完善遠洋漁業(ye) 基本生產(chan) 統計數據的收集報送,提高數據質量,推進數據共享和集成管理。建立了涵蓋遠洋漁業(ye) 企業(ye) 信息、遠洋漁船信息、船位監測、漁撈日誌、漁獲轉載、國家觀察員、港口采樣、科學調查和生產(chan) 性探捕等全方位的遠洋漁業(ye) 數據采集體(ti) 係,並按照有關(guan) 區域漁業(ye) 管理組織的規定,及時報送各類漁業(ye) 數據。中國主張充分合理的數據共享和研究,使科學數據在管理決(jue) 策中盡可能發揮最大作用,同時切實保障數據安全,為(wei) 各區域漁業(ye) 資源養(yang) 護和長期可持續利用作出應有的貢獻。

  (四)穩步施行電子漁撈日誌製度

  中國對公海海域金槍魚、魷魚、竹 魚和秋刀魚等漁業(ye) 全麵實施漁撈日誌製度,漁撈日誌回收率達100%,填報質量逐年提高;對在有關(guan) 合作國家海域開展的漁業(ye) 活動,按合作國家要求填報漁撈日誌。積極開展電子漁撈日誌的研發、測試和推廣應用工作,逐步實現公海漁船電子漁撈日誌的全覆蓋,積極參與(yu) 區域漁業(ye) 管理組織的電子漁撈日誌計劃,提高數據獲取的實時性和準確性。2022年7月,中國發布公海漁船電子漁撈日誌有關(guan) 管理措施,明確經中國政府批準的所有公海漁船,自2024年1月起全麵實施電子漁撈日誌管理。

  (五)推進實施國家觀察員製度

  中國積極實施國家觀察員製度,持續推進國家觀察員派遣工作規範化、製度化。中西部太平洋、南太平洋區域的觀察員項目均通過相關(guan) 區域漁業(ye) 管理組織的審查或認證。在滿足區域漁業(ye) 管理組織有關(guan) 觀察員覆蓋率(5%)的規定要求基礎上,積極推動電子觀察員應用。2021年起啟動實施公海轉載觀察員製度,對未納入區域漁業(ye) 管理組織管理的轉載活動,進行監管。不斷加強職業(ye) 觀察員隊伍建設,將漁業(ye) 觀察員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e) 分類大典(2022年版)》職業(ye) 工種範圍,為(wei) 觀察員製度的實施提供了製度保障。

  (六)鞏固提升公海漁船管理水平

  中國嚴(yan) 格落實區域漁業(ye) 管理組織養(yang) 護管理措施,對北太平洋、南太平洋等區域以及金槍魚、魷魚等重要品種的生產(chan) 活動製定和實施專(zhuan) 門管理措施,切實加強公海漁業(ye) 監督管理和國際履約。對中國遠洋漁船作業(ye) 較為(wei) 集中的部分公海海域,2021年首次實施遠洋魷釣漁船總量控製管理製度,重點加強無區域漁業(ye) 管理組織管理的遠洋魷釣漁船管理,合理優(you) 化作業(ye) 漁船布局,規範漁船生產(chan) 作業(ye) 秩序,積極履行船旗國勤勉義(yi) 務。

  四、嚴(yan) 格實施遠洋漁業(ye) 監管

  中國對遠洋漁船實施全球最嚴(yan) 的船位監測管控措施,堅持“零容忍”打擊非法捕撈。通過強化監管、完善機製、提升能力等措施,推進漁船監控等難點問題得到有效治理,船員管理等重點環節明顯改善,重點海域監管切實加強,推動遠洋漁業(ye) 綜合監管能力顯著提升,保障遠洋漁業(ye) 生產(chan) 秩序總體(ti) 穩定。

  (一)積極實施公海轉載監管

  在有效實施區域漁業(ye) 管理組織有關(guan) 公海轉載措施的基礎上,中國於(yu) 2020年開始全麵實施遠洋漁業(ye) 公海轉載自主監管,建立遠洋漁業(ye) 海上轉載管理平台,將所有遠洋漁業(ye) 運輸船納入平台監控,落實所有公海轉載活動提前申報和事後報告程序,為(wei) 運輸船逐步配備觀察員或安裝視頻監控係統。2021年4月,首次派遣公海轉載觀察員登臨(lin) 遠洋漁業(ye) 運輸船,代表中國政府執行公海轉載監督任務。2022年5月,積極參與(yu) 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公海轉載自願準則技術磋商,為(wei) 順利完成磋商通過準則作出有益貢獻。

  (二)加強遠洋水產(chan) 品進出口監管

  中國嚴(yan) 格實施水產(chan) 品進出口監管,積極履行市場國義(yi) 務。根據相關(guan) 區域漁業(ye) 管理組織養(yang) 護管理措施的要求,對包括中國遠洋漁船捕撈產(chan) 品在內(nei) 的大目金槍魚、劍魚、藍鰭金槍魚以及南極犬牙魚實施進出口合法性認證。根據韓國、智利、歐盟等進口國(地區)以及俄羅斯等出口國要求,對相關(guan) 進出口產(chan) 品進行合法性認證,並按照相關(guan) 國家核查要求進行調查反饋,確保進出口漁獲物來源合法合規。對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管製的物種,按照要求實施海上引進。

  (三)嚴(yan) 厲打擊非法漁業(ye) 活動

  中國對遠洋漁業(ye) 實施嚴(yan) 格監管,堅持對違規行為(wei) “零容忍”,積極采取立法、行政等措施打擊違規遠洋漁船和遠洋漁業(ye) 企業(ye) 。對相關(guan) 國家和國際組織等提供的有關(guan) 中國漁船涉嫌違規線索,認真予以調查,對調查核實的違規遠洋漁業(ye) 企業(ye) 和遠洋漁船進行嚴(yan) 厲處罰,並通過適當形式通報。2016年以來,先後取消6家、暫停22家遠洋漁業(ye) 企業(ye) 從(cong) 業(ye) 資格,根據違規情節輕重對相關(guan) 企業(ye) 所屬漁船及船長給予取消項目、暫停項目、不予申報新項目、罰款等不同程度的處罰,處罰金額達10多億(yi) 元。

  堅決(jue) 支持並積極配合國際社會(hui) 打擊各種非法漁業(ye) 活動。2020年起,中國每年派遣執法船赴北太平洋公海開展漁業(ye) 執法巡航,查處違規作業(ye) 行為(wei) 。2016年,配合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yang) 護委員會(hui) 成功扣押處置了一艘外籍漁船非法轉載南極犬牙魚案件。2018年起,將中國加入的相關(guan) 區域漁業(ye) 管理組織公布的非法、不報告和不管製漁船名單通報國內(nei) 各港口,拒絕此類漁船進港以及卸貨、補給、加油等活動。

  (四)支持開展公海登臨(lin) 檢查

  中國支持在有關(guan) 區域漁業(ye) 管理組織框架內(nei) 開展以打擊非法漁業(ye) 活動、有效實施養(yang) 護管理措施為(wei) 目的的公海登臨(lin) 檢查,嚴(yan) 格要求中國籍漁船接受並積極配合按照相關(guan) 區域漁業(ye) 管理組織公海登臨(lin) 檢查措施規定開展的公海登臨(lin) 檢查。

  2020年,中國開始在北太平洋漁業(ye) 委員會(hui) 注冊(ce) 執法船,正式啟動北太平洋公海登臨(lin) 檢查工作,切實履行成員國義(yi) 務。2021年起,中國海警艦艇編隊在北太平洋實施公海登臨(lin) 檢查,逐步推進按程序向其他區域漁業(ye) 管理組織管轄區域派遣執法船,為(wei) 國際社會(hui) 共同打擊公海非法漁業(ye) 活動作出積極貢獻。

  五、強化遠洋漁業(ye) 科技支撐

  中國通過開展公海漁業(ye) 資源科學調查、參與(yu) 區域漁業(ye) 管理組織相關(guan) 研究、改善升級漁船和捕撈裝備等舉(ju) 措,不斷加強科技創新,促進漁業(ye) 提質增效、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十四五”全國漁業(ye) 發展規劃》提出,漁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努力從(cong) 2020年的63%提高到2025年的67%。

  (一)完善科技支撐體(ti) 製機製

  中國遠洋漁業(ye) 管理堅持以科學為(wei) 基礎,建立並完善由主管部門、行業(ye) 協會(hui) 、科研單位通力合作的管理和履約科技支撐體(ti) 係,共同製定漁業(ye) 管理策略、實施管理措施並對實施效果進行評價(jia) 。充分發揮行業(ye) 協會(hui) 在組織協調漁業(ye) 生產(chan) 、規範企業(ye) 行為(wei) 、組織從(cong) 業(ye) 人員培訓、加強行業(ye) 自律、推廣示範應用等方麵的作用,成立遠洋漁業(ye) 履約研究中心、遠洋漁業(ye) 數據中心,完善履約工作機製,加強相關(guan) 科研機構和智庫建設,逐步提高履約能力和成效。

  (二)推動遠洋漁業(ye) 信息化發展

  中國積極推進遠洋漁船機械化、自動化和信息化,加強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在遠洋漁業(ye) 領域的研發和應用,開展遠洋漁業(ye) 北鬥智能監控應用係統研發。推進遠洋漁船視頻監控係統研究和測試工作,參與(yu) 製定遠洋漁船視頻監控設備安裝標準規範,逐步開展重點魚種或區域作業(ye) 漁船推廣試驗。積極參與(yu) 區域漁業(ye) 管理組織的電子監控(電子觀察員)標準製定,分享試驗經驗。2023年5月,中國支持印度洋金槍魚委員會(hui) 通過關(guan) 於(yu) 電子監控標準的決(jue) 議,該決(jue) 議成為(wei) 金槍魚區域漁業(ye) 管理組織中首個(ge) 關(guan) 於(yu) 電子監控的管理措施。目前,中國安裝使用電子監控係統的金槍魚漁船已達100多艘,約占全部金槍魚漁船的20%。

  (三)加強遠洋漁業(ye) 資源調查與(yu) 監測

  漁業(ye) 資源評估和管理建議的提出依賴科學數據,資源調查監測是國際上普遍采用的獲取第一手科學數據的重要途徑。從(cong) “十四五”開始,中國係統規劃遠洋漁業(ye) 資源調查與(yu) 監測,為(wei) 科學養(yang) 護漁業(ye) 資源、可持續發展漁業(ye) 提供科學和數據支撐。依托專(zhuan) 業(ye) 科學調查船,開展西北太平洋、中西太平洋公海漁業(ye) 資源綜合科學調查,鼓勵科研機構與(yu) 遠洋漁業(ye) 企業(ye) 合作開展漁業(ye) 資源生產(chan) 性調查。基於(yu) 調查數據,向中西太平洋漁業(ye) 委員會(hui) 提交科學調查進展,後續將繼續提交調查研究成果,為(wei) 資源評估和管理措施製定提供科學依據。積極與(yu) 有關(guan) 國家聯合開展漁業(ye) 資源科學調查,促進合作國家海域的漁業(ye) 資源養(yang) 護與(yu) 長期可持續利用。實施全球重要魚種資源監測評估項目,對重要經濟魚種、兼捕魚種和保護物種的種群狀態進行研究監測,建立數據庫係統,為(wei) 生產(chan) 管理和資源養(yang) 護提供科學參考。

  (四)創新研究製定自主養(yang) 護管理措施

  結合國內(nei) 外研究成果和中國遠洋漁業(ye) 發展實際情況,通過政產(chan) 學研結合,積極創新研究製定自主養(yang) 護管理措施。2020年6月,中國出台加強公海魷魚資源養(yang) 護、促進遠洋漁業(ye) 可持續發展有關(guan) 管理規定,提出魷魚資源調查和評估、實行公海魷魚漁業(ye) 自主休漁、加強魷魚全產(chan) 業(ye) 鏈管理製度研究等措施。為(wei) 增強資源認知能力,規範引導行業(ye) 可持續發展,中國積極探索編製遠洋漁業(ye) 指數。2020年開始,以魷魚為(wei) 試點,研究發布中國遠洋魷魚指數,包含魷魚資源豐(feng) 度指數、魷魚價(jia) 格指數、產(chan) 業(ye) 景氣指數三大指標,以詳實、動態的數據信息,監測魷魚產(chan) 品與(yu) 遠洋魷魚漁業(ye) 的總體(ti) 發展。下一步,將研究發布金槍魚漁業(ye) 發展指數。

  (五)及時研究轉化國際養(yang) 護管理措施

  中國堅持以資源評估和最佳科學證據作為(wei) 提出養(yang) 護管理建議、製定管理措施的重要依據,積極參與(yu) 區域漁業(ye) 管理組織科學管理建議的研究,支持科研人員參加各類科學會(hui) 議並擔任相關(guan) 科學職務,以資源評估為(wei) 重點,開展魚類種群生物學、生態係統管理、休漁效果評價(jia) 等研究工作,參與(yu) 有關(guan) 研究計劃,提交各類研究報告。深入研究各區域漁業(ye) 管理組織通過的養(yang) 護和管理措施,先後就有關(guan) 金槍魚漁業(ye) 組織、北太平洋漁業(ye) 組織和南太平洋漁業(ye) 組織通過的養(yang) 護管理措施印發文件,及時推動轉化為(wei) 國內(nei) 相關(guan) 管理規定,部署加強漁業(ye) 管理和國際履約工作。

  六、加強遠洋漁業(ye) 安全保障

  中國持續提升遠洋漁業(ye) 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著眼於(yu) 安全、環保、可持續和勞工保護等目標,在控製遠洋漁船規模的同時,不斷改善漁船安全和船員生活環境。

  (一)提升遠洋漁船安全環保水平

  鼓勵支持遠洋漁船更新改造,提升安全性和環境友好水平。嚴(yan) 格限製過度擴大遠洋漁船噸位,最大化降低捕撈活動對海洋環境及生態係統的影響。根據國際海事組織《國際防止船舶造成汙染公約》等相關(guan) 防止汙染、海上安全國際公約的要求以及國家有關(guan) 規定,2021年修訂遠洋漁船標準化船型參數,完善遠洋漁船檢驗規則,規範遠洋漁船報廢程序,強化新建遠洋漁船的穩定性、安全設備及防汙染裝備的配置。

  (二)推進遠洋漁船船位監測監控

  高度重視遠洋漁船船位監測,不斷升級遠洋漁業(ye) 服務平台和船位監測係統,全麵覆蓋所有遠洋漁船,提高報位頻率,不斷完善船位監測數據采集及統計、重點區域監控、越界提醒等功能,推進漁撈日誌、監測監控電子化,努力提高監測能力和服務水平;加強遠洋漁業(ye) 數據中心係統建設,開發漁業(ye) 數據質量巡檢控製功能,提高生產(chan) 統計報告、漁撈日誌數據、觀察員數據等科學管理水平。

  (三)維護遠洋漁業(ye) 船員合法權益

  中國是國際勞工組織創始成員國之一,高度重視勞工權益保護,截至2023年4月已批準28項國際勞工公約,包括《1930年強迫勞動公約》和《1957年廢除強迫勞動公約》等7項核心公約。中國高度重視遠洋漁業(ye) 船員權益維護,持續規範遠洋漁業(ye) 船員的使用和管理,壓實遠洋漁業(ye) 企業(ye) 主體(ti) 責任,加強行業(ye) 自律,強化用工監督,依法保障包括外籍船員在內(nei) 的船員工作條件和待遇。要求企業(ye) 按時支付船員薪酬,不得無故拖欠工資;合理安排船員工作與(yu) 休息,提供良好的生活工作條件;妥善處理船員合理訴求,理解、尊重、包容船員的風俗習(xi) 慣、宗教信仰和文化差異,不得歧視、虐待、打罵船員。對船員加強安全生產(chan) 技能培訓,提升安全生產(chan) 意識;確保漁船配備必要的勞動保護用品和設施,保障船員安全生產(chan) 條件及環境;配備基本藥品,及時為(wei) 生病船員提供必要的醫療救治和心理幫助,對超出漁船處理能力的傷(shang) 病船員應及時報告、組織救治。

  (四)加強海上安全生產(chan) 和救助

  高度重視遠洋漁業(ye) 安全生產(chan) ,加強安全檢查和隱患排查,保障漁業(ye) 船舶航行和漁民作業(ye) 安全。建立行業(ye) 協會(hui) 24小時應急救助服務機製,加強海上互救保障機製建設。探索建立遠洋漁業(ye) 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製。嚴(yan) 格海洋漁業(ye) 船員違法違規管理,對船員違反安全航行作業(ye) 等行為(wei) 實行計分處理,推動維護漁業(ye) 安全生產(chan) 秩序。加強與(yu) 有關(guan) 國家和組織合作,積極參與(yu) 全球海上救助。

  七、深化國際漁業(ye) 合作

  當前,漁業(ye) 資源的持續利用麵臨(lin) 氣候和環境變化等威脅,漁業(ye) 資源的跨區域分布、流動性和洄遊性也呈現出新的特點,決(jue) 定了漁業(ye) 管理必須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中國深入踐行海洋命運共同體(ti) 理念,深化遠洋漁業(ye) 對外交流,多渠道、多形式開展互利共贏合作,不斷鞏固多雙邊政府間漁業(ye) 合作機製,助力合作國家和地區漁業(ye) 發展。

  (一)積極參與(yu) 全球漁業(ye) 治理

  中國積極參與(yu) 聯合國框架下的多邊漁業(ye) 治理,推動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漁業(ye) 治理體(ti) 係。積極研究加入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關(guan) 於(yu) 預防、製止和消除非法、不報告和不管製捕撈的港口國措施協定》,開展國際海事組織國際漁船安全公約《2012年開普敦協定》等涉漁公約研究。將公海作業(ye) 漁船列入聯合國糧農(nong) 組織全球漁船記錄,加強與(yu) 國際海事組織合作,要求遠洋漁船申請注冊(ce) 國際海事組織編號。

  近年來,國際社會(hui) 高度關(guan) 注漁業(ye) 補貼,中國堅定支持多邊貿易體(ti) 製,順應世界貿易組織漁業(ye) 補貼談判總體(ti) 趨勢。長期積極參與(yu) 世界貿易組織漁業(ye) 補貼談判,秉承“促談、促和、促成”原則,盡可能照顧各參與(yu) 方的利益和發展中成員的訴求,努力彌合成員分歧,提出案文修訂建議,積極響應其他成員的意見,充分顯示靈活性,為(wei) 最終達成《漁業(ye) 補貼協定》作出了積極貢獻。中國已於(yu) 2023年6月27日向世界貿易組織遞交《漁業(ye) 補貼協定》議定書(shu) 的接受書(shu) ,今後將全麵落實協定規定,並積極參與(yu) 協定後續談判。

  重視與(yu) 世界自然基金會(hui) 、綠色和平組織等非政府組織就可持續漁業(ye) 管理、打擊非法捕撈等開展交流,在公海自主休漁、魷魚資源養(yang) 護措施製定中吸收其合理化建議。

  (二)深入參與(yu) 區域漁業(ye) 管理

  中國致力於(yu) 擴大和加強區域漁業(ye) 合作,全麵履行區域漁業(ye) 管理組織成員國義(yi) 務。通過及時足額繳納會(hui) 費、自願捐贈等方式,支持各區域漁業(ye) 管理組織開展相關(guan) 職能活動。積極組織主管部門、科研單位、行業(ye) 協會(hui) 和企業(ye) 代表參加區域漁業(ye) 管理組織各項工作,參與(yu) 研究製定養(yang) 護管理措施、漁業(ye) 資源調查評估與(yu) 科學研究等活動,積極貢獻中國智慧與(yu) 力量。加強與(yu) 相關(guan) 區域漁業(ye) 管理組織及各成員的交流合作,共同促進和提升區域漁業(ye) 治理水平。

  (三)開展雙邊漁業(ye) 合作交流

  中國致力於(yu) 加強雙邊合作與(yu) 對話交流,逐步建立雙邊合作機製,促進互利共贏,共同打擊非法漁業(ye) 活動。與(yu) 俄羅斯、韓國、日本、越南、美國、阿根廷、新西蘭(lan) 、歐盟等國家(地區)建立了雙邊漁業(ye) 會(hui) 談或對話機製,並與(yu) 印度尼西亞(ya) 、巴拿馬、秘魯、厄瓜多爾等國家(地區)進行溝通交流,議題涵蓋雙邊漁業(ye) 合作、區域漁業(ye) 治理、打擊非法捕撈、兼捕物種保護、加拉帕戈斯群島等重點海域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麵。與(yu) 亞(ya) 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的40多個(ge) 國家(地區)在互利互惠前提下開展漁業(ye) 合作,鼓勵支持合作企業(ye) 在相關(guan) 國家投資興(xing) 業(ye) ,積極促進當地就業(ye) 和經濟發展。

  (四)推動發展中國家漁業(ye) 發展

  中國秉承海洋命運共同體(ti) 理念,積極踐行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促進“南南合作”,一貫支持發展中國家,特別是發展中小島國和最不發達國家發展漁業(ye) 及社區經濟,在技術、人才等方麵,力所能及地給予幫助。推動發展中國家開展漁業(ye) 基礎設施建設、資源調查、技術培訓、手工漁民和小規模漁業(ye) 發展,幫助發展養(yang) 殖、加工、貿易等產(chan) 業(ye) 。同時,中國積極支持發展中國家在多邊領域的合理主張,維護其發展權益。

  (五)推動全球漁業(ye) 可持續發展

  漁業(ye) 對全球糧食和營養(yang) 安全以及沿海地區人民生計具有重要作用,國際社會(hui) 對此有高度共識。中國高度重視全球漁業(ye) 可持續發展,倡導通過發展水產(chan) 養(yang) 殖,增加食物供給,特別是保障發展中國家的糧食安全,減少對野生漁業(ye) 資源的依賴。中國水產(chan) 養(yang) 殖產(chan) 量連續32年穩居世界第一,成為(wei) 全球最大的水產(chan) 品加工和出口國,為(wei) 保障世界糧食安全作出積極貢獻。

  中國主張在平等互利基礎上,完善多邊磋商機製,深化科技交流,擴大經貿合作,打擊非法捕撈,促進全球漁業(ye) 資源科學養(yang) 護和長期可持續利用,為(wei) 保障全球糧食安全、造福沿海地區人民發揮積極作用;堅決(jue) 反對單邊主義(yi) 和保護主義(yi) ,反對強權政治和霸淩行徑,反對沒有國際法依據的單邊製裁和“長臂管轄”,維護公正合理的國際海洋秩序。

  結束語

  走向深藍,是人類探索海洋、利用海洋、保護海洋的必由之路。中國將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積極實踐全球發展倡議,根據相關(guan) 國際法和雙邊合作協議,加強多雙邊漁業(ye) 合作和對話,努力促進遠洋漁業(ye) 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國際漁業(ye) 公約和養(yang) 護管理措施的履行能力,積極承擔與(yu) 自身發展相適應的國際義(yi) 務。

  當前,全球海洋治理麵臨(lin) 新形勢新挑戰。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上,中國願繼續同國際社會(hui) 一道,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加強海洋及海洋資源養(yang) 護和可持續利用,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為(wei) 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目標,推動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ti) ,助力全球海洋的綠色可持續發展不斷書(shu) 寫(xie) 新的篇章。

  (注1)船旗國是指為(wei) 船舶登記注冊(ce) 並授權懸掛其船旗的國家。

  (注2)指船旗國必須對給予懸掛該國國旗的船舶承擔一定的義(yi) 務,這些義(yi) 務主要包括:對船舶技術條件的控製、對船員特別是船長和高級船員的適任管理、對船舶給予本國法律約束和保護、遵守相關(guan) 國際公約等。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