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克勤:廣東木偶戲是高雅藝術 展現嶺南文化氣質
中新網廣州10月26日電 (記者 程景偉(wei) )2023年廣州文藝市民空間“大師下午茶”第三場活動近日在廣州289藝術園區舉(ju) 辦,活動邀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項目“廣東(dong) 木偶戲”代表性傳(chuan) 承人崔克勤以“半生執著人偶情長”為(wei) 主題,講述個(ge) 人藝術經曆,分享在舞台表演、藝術教學等方麵的經驗與(yu) 心得。活動現場,崔克勤表演《帝女花》《人偶情》等木偶劇目片段,讓人屏息凝神、深深陶醉。
崔克勤從(cong) 小生長在一個(ge) 藝術氛圍濃厚的環境裏。1974年,崔克勤高中畢業(ye) 後留校擔任音樂(le) 老師,後通過考試並正式進入廣東(dong) 省木偶劇團,開啟了自己與(yu) 木偶戲的不解之緣。
剛進團時,崔克勤飾演配角,他始終堅持苦練基本功。“動作上最困難的是舉(ju) 重功。為(wei) 了加強臂力,我們(men) 每天都會(hui) 練單杠、舉(ju) 重,大家都練完了,我還特意買(mai) 了一個(ge) 運動器材回去加練。”他說:“我會(hui) 在心裏暗暗較勁,等主演的機會(hui) 來臨(lin) 時緊緊抓住,呈現出最好的表演狀態。”這種踏實、爭(zheng) 先的態度,一直在鼓勵著崔克勤在木偶藝術道路上前行。
1988年,崔克勤首創的杖頭木偶長綢舞《人偶情》正式麵世,廣受社會(hui) 關(guan) 注與(yu) 好評。表演時,崔克勤操縱袖長近10米紅綢的杖頭木偶翩翩起舞,做出各種高難度動作,情中帶舞,舞中帶情,給人一種新奇而柔媚、清新而舒展的藝術享受。
回顧起這部作品的創作經曆,崔克勤表示,木偶從(cong) 業(ye) 者有一種信念,就是能人之所能,也要能人之所不能。我們(men) 要將木偶本身的技能挖掘到極致,追求人偶合一、爐火純青的表演境界。
當年,崔克勤剛剛入行時,劇院演出以表演木偶粵劇為(wei) 主,最出名的節目有《芙蓉仙子》《孫悟空三調芭蕉扇》《張羽煮海》《哪吒鬧海》等。改革開放後,為(wei) 積極適應市場變化,崔克勤和同事們(men) 在表演時嚐試拿走擋板,讓觀眾(zhong) 可以看到演員們(men) 與(yu) 木偶的互動與(yu) 操作,使之更有現場感。
此外,他們(men) 還排練了一些麵向少年兒(er) 童的木偶戲,如《真假孫悟空》《哪吒》《垃圾大戰》《神奇之旅》《一天零一夜》等精彩劇目,讓小朋友能更加直觀地欣賞到木偶藝術之美。在開拓新的創作方向的同時,還注重傳(chuan) 承和保留傳(chuan) 統之美。崔克勤介紹,上世紀90年代,他們(men) 將粵劇《帝女花》創排成木偶劇演出至今,表演更加細膩動人,深受嶺南觀眾(zhong) 喜愛。
現在,崔克勤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年輕演員表演技能訓練和“偶思維”的培養(yang) 上,他表示,這是他這些年一直在研究的一個(ge) 重點。木偶演員在表演時不僅(jin) 僅(jin) 是把木偶的形態動作呈現出來,還要把木偶的視聽語言帶入到自己的動作神態之中,達到人偶合一的境界,才能把觀眾(zhong) 帶進人物和故事之中。
“作為(wei) 奮鬥了這麽(me) 多年的演員,我充分認識到廣東(dong) 木偶戲也是一門很高雅的藝術,我努力把他的高雅、動人和嶺南文化氣質傳(chuan) 遞給觀眾(zhong) ,期待下一輩的年輕人會(hui) 做得更好。”崔克勤希望,廣東(dong) 木偶戲能得到更好地傳(chuan) 承和發展。(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