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跨文化交流,打造新時代青年文化的全球朋友圈

發布時間:2023-11-06 11:16: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世界青年是一個(ge) 具有多樣性的群體(ti) ,他們(men) 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傳(chuan) 統。擁抱青年文化多樣性,促進跨文化合作,是促進全球互聯互通必要的務實之舉(ju) 。”在11月1日於(yu) 北京舉(ju) 辦的2023年世界青年發展論壇青年文化創新主題論壇上,蒙古國青年聯合會(hui) 主席斯日格勒恩·巴特爾說。

  文化創新,既指向不同文化內(nei) 部的創造性更新,也指向基於(yu) 文化多樣性和文明交流互鑒的共創共生。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以文明互鑒超越文明衝(chong) 突,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優(you) 越,是新時代推進文化創新的“不二法門”。青年群體(ti) 既是自己國家傳(chuan) 統文化的繼承者,也是世界文化曆史發展新階段的推動者,更是世界文化多樣性的傳(chuan) 承者和創新者,因此,在新時代促進世界青年加深文化對話,增進相互理解,可謂意義(yi) 深遠。那麽(me) ,如何幫助不同語言體(ti) 係下的世界青年在跨文化交流中更好地認識世界,發現不同文明的獨特之美,找到彼此間的文化共鳴?

  推進各國青年的文化合作,消除誤解和隔閡

  斯日格勒恩·巴特爾認為(wei) ,應當在世界範圍內(nei) 推進各國青年的文化合作,以文化合作增進文化創新。“當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共聚一堂,相互學習(xi) 時,誤解和隔閡自然會(hui) 消散,這不僅(jin) 能夠架起溝通的橋梁,還有助於(yu) 打破偏見和歧視。”斯日格勒恩·巴特爾說。在他看來,不同視角的文化碰撞會(hui) 激發創造力,因而,讓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開展合作,集思廣益,可能為(wei) 全人類麵臨(lin) 的挑戰找到新的解決(jue) 方案。為(wei) 此,他提議,在青少年群體(ti) 中實施國際文化交流計劃和沉浸式文化體(ti) 驗,例如組織國際文化節活動,讓世界各國青年聚在一起,“既可以展現世界青年的多樣性,具有教育意義(yi) ,節日活動的歡慶氛圍也有助於(yu) 傳(chuan) 遞善意和友誼。”

  俄羅斯青年事務署副署長傑尼斯·阿西羅夫的看法與(yu) 此不謀而合,他介紹,明年3月俄羅斯將舉(ju) 辦“世界青年聯歡節”活動,屆時,民間藝術品市集、與(yu) 文化名人的創意交流會(hui) 、戲劇表演、音樂(le) 會(hui) 等多項活動將亮相,“青年聯歡節的價(jia) 值觀是尊重各民族文化和傳(chuan) 統的多樣性。每個(ge) 國家都將展示其獨特的文化,我們(men) 主張相互借鑒而不強加統一標準。”傑尼斯·阿西羅夫說。

  促進教育交流,構建青年文化共同體(ti)

  斯日格勒恩·巴特爾的另一建議是加強教育計劃的實施,讓世界各國為(wei) 青年提供更多留學機會(hui) ;開展跨文化的項目和合作,幫助各國的年輕人相互學習(xi) ,創造價(jia) 值;同時,建立導師製計劃,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匹配成對,相互給予文化指導和支持,以加深相互了解。

  “青年是各國間教育交流的主角。”北京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副校長寧琦表示。她以北京大學辦學理念為(wei) 例,表達了高校在促進世界青年跨文化交流方麵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她認為(wei) ,高校是培養(yang) 引領青年的陣地,構建青年文化共同體(ti) 關(guan) 涉到國家與(yu) 地區之間多層次人文交流合作機製,文化交流渠道的統籌與(yu) 完善。因而,高校既要培養(yang) 具有國際意識的青年人才,夯實青年文化共同體(ti) 的治理資源,也要躬身實踐國際化辦學教育理念,構築青年文化共同體(ti) 的民心基礎。

  用旅行和閱讀拓寬觀察世界的視野

  教育並不隻是在學校完成的功課,而是貫穿人生的持續性課題。中國環球旅行家馮(feng) 靜認為(wei) ,年輕人還應在校園之外進行自我教育。

  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采訪時,馮(feng) 靜表示,旅行是促進各國跨文化交流,增進彼此理解和認同的很好方式。她說:“人和人在麵對麵交流時會(hui) 產(chan) 生親(qin) 近感,很多感人的故事隻有在麵對麵交流的時候才會(hui) 發生。所以年輕人應該盡可能多出去看世界。眼界開闊了,才會(hui) 知道自己仍然有很多不足和盲區。”

  學習(xi) 接納文化多樣性,培養(yang) 對於(yu) 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能力,可以從(cong) 兒(er) 童時期開始。前國際出版商協會(hui) 主席理查德·查金認為(wei) ,閱讀對於(yu) 兒(er) 童至關(guan) 重要。閱讀可以讓孩子們(men) 增強理解,而理解有助於(yu) 提高情商。他以《哈利·波特》長篇小說在全世界獲得成功為(wei) 例,提出“無論各國人們(men) 彼此的文化如何不同,他們(men) 都有跨越國界的共同人性”的觀點。“你不必強迫孩子們(men) 讀《哈利·波特》,他們(men) 喜歡《哈利·波特》的每一卷書(shu) ,從(cong) 而養(yang) 成了熱愛閱讀的習(xi) 慣,這會(hui) 引導他們(men) 閱讀其他作品。”理查德·查金說。

  “文化因子作為(wei) 一種特殊而又跨越時空的合作成分,已經成為(wei) 世界各國跨區域、跨種族、跨國別合作的優(you) 選項。”寧琦說,“期待青年與(yu) 世界進行更為(wei) 深入的交流和對話,打造新時代青年文化的全球朋友圈,構建全球視野下的世界青年文化共同體(ti) 。”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夏瑾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