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
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是我們(men) 黨(dang) 在應對複雜的國際經濟金融形勢、加快建設金融強國背景下召開的一次重要會(hui) 議。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zheng) 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會(hui) 議上的重要講話,科學回答了我國金融事業(ye) 發展的一係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wei) 新時代新征程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堅持和創新馬克思主義(yi) 金融理論
馬克思主義(yi) 金融理論闡明了貨幣、信用、金融危機等金融領域重要內(nei) 容,對於(yu) 理解和把握金融發展規律,促進金融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我們(men) 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yi) 金融理論,重視貨幣信用體(ti) 係的穩定,執行合理穩健的貨幣政策,充分發揮金融服務實體(ti) 經濟的職能和作用,促進虛擬經濟和實體(ti) 經濟協調發展,加強金融審慎監管,防範化解係統性金融風險。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把馬克思主義(yi) 金融理論同當代中國具體(ti) 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相結合,形成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yi) 政治經濟學關(guan) 於(yu) 金融問題的一係列重要理論和實踐創新成果。這些成果是習(xi) 近平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體(ti) 現了習(xi) 近平經濟思想對馬克思主義(yi) 金融理論的守正和創新,為(wei) 奮力開拓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提供了科學指引。當前,我國金融領域各種矛盾和問題交織,我們(men) 必須清醒地認識並分析金融高質量發展麵臨(lin) 的監管和治理能力等方麵的困難和挑戰,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這就要求我們(men) 堅持以習(xi) 近平經濟思想為(wei) 指導,全麵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完整、準確、全麵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引導金融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提供高質量服務。與(yu) 此同時,要全麵加強金融監管,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加強黨(dang) 中央對金融工作集中統一領導,不斷完善黨(dang) 領導金融工作的體(ti) 製機製,錘煉鍛造高素質專(zhuan) 業(ye) 化金融幹部人才,為(wei) 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加快建設金融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堅持和加強黨(dang) 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
堅持黨(dang) 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是堅持黨(dang) 對經濟工作集中統一領導在金融工作上的集中體(ti) 現。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金融工作。在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hui) 議,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ti) 學習(xi) ,黨(dang) 的十九屆四中、五中全會(hui) 以及曆年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上,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金融工作作出一係列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闡明了金融領域的根本性戰略性問題,為(wei) 做好新時代金融工作、全麵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堅定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提供了根本遵循。
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體(ti) 現了黨(dang) 對金融工作集中統一領導的要求。2023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黨(dang) 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組建了中央金融委員會(hui) 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hui) 。中央金融委員會(hui) 作為(wei) 黨(dang) 中央決(jue) 策議事協調機構,負責金融穩定和發展的頂層設計、統籌協調、整體(ti) 推進、督促落實,研究審議金融領域重大政策、重大問題等;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hui) 是黨(dang) 中央派出機關(guan) ,統一領導金融係統黨(dang) 的工作,指導金融係統黨(dang) 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等。兩(liang) 個(ge) 機構的成立有助於(yu) 實現黨(dang) 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監督金融政策的執行落實,保證國家金融安全、高效、穩健運行。
全麵加強金融監管,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
全麵加強金融監管,推動金融監管機構改革,是當前我國金融工作的重要內(nei) 容。黨(dang) 的十八大之後,我國根據金融工作實際情況不斷調整優(you) 化金融監管格局,由“一行兩(liang) 會(hui) ”調整為(wei) “一行三會(hui) ”再到現在的“一委一行一局一會(hui) ”,形成了全覆蓋、全流程、全行為(wei) 的金融監管體(ti) 係。在新的監管體(ti) 係下,我國依法將所有金融活動納入監管,切實提高金融監管有效性,全麵強化機構監管、行為(wei) 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消除監管空白和盲區。
不斷健全金融領域法律法規和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製度體(ti) 係,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嚴(yan) 格中小金融機構準入標準和監管要求,有效抑製金融機構盲目擴張,及時處置中小金融機構風險。充實政策工具箱,完善逆周期監管和係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防範風險跨機構跨市場和跨國境傳(chuan) 染。對互聯網平台金融業(ye) 務實施常態化監管,推動平台經濟規範健康持續發展。
穩步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金融業(ye) 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取得顯著成果。人民幣國際化穩步發展。2016年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並在2022年的提值審查中權重由10.92%上調至12.28%。2021年,人民幣超過日元成為(wei) 全球第四位支付貨幣。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不斷深化,先後開通滬港通、深港通、滬倫(lun) 通等互聯互通機製,QFII、RQFII、QDII等外匯管理製度不斷完善,境外上市製度改革穩步推進,跨境投融資便利程度顯著提高。參與(yu) 國際金融治理的能力穩步提高,相繼發起成立了亞(ya) 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作為(wei) 二十國集團(G20)和金融穩定委員會(hui) (FSB)成員,我國還積極參與(yu) 製定各項改革政策,為(wei) 國際金融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未來,我國將以擴大製度型開放為(wei) 重點,在規則、規製、管理、標準等方麵擴大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ye) 興(xing) 業(ye) 。為(wei) 此,需進一步推動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提高全球金融要素流轉效率,加強國際金融監管合作,積極防範和應對國際金融風險。
做好金融創新大文章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結構持續優(you) 化,增長質量顯著提升,始終堅持在市場化法治化軌道上推進金融創新發展。通過地區試點,初步構建適應各類科技型企業(ye) 不同發展階段的金融產(chan) 品體(ti) 係和服務體(ti) 係。不斷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助力企業(ye) 和社會(hui) 其他成員拓寬融資渠道。不斷推進數字金融發展,加快實現金融單位和科技企業(ye) 的數字化轉型與(yu) 升級。
未來,需要繼續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yang) 老金融、數字金融等領域的工作。在科技金融、數字金融等領域的創新上持續發力,更加關(guan) 注民生領域的金融創新工作,更加注重金融在拓寬養(yang) 老產(chan) 業(ye) 融資、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促進綠色發展等方麵發揮作用,以更多的融資渠道、更低的融資成本、更優(you) 的資金質量推動金融創新服務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
(作者:丁曉欽、閻新奇,分別係上海財經大學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上海市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上海財經大學中國式現代化研究院研究員;本文係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23BKS032〕階段性成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