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影視音樂唱得響、留得下、傳得久
【文藝觀潮】
作者:吳京津(中央音樂(le) 學院音樂(le) 學研究所博士後、沈陽音樂(le) 學院教師)
2023中國·北京電視劇盛典舉(ju) 辦電視劇音樂(le) 產(chan) 業(ye) 研究論壇;2023年第七屆廈門影視產(chan) 業(ye) 論壇也聚焦“影視+音樂(le) ”的主題……近日,影視音樂(le) 熱點頻現,引發大眾(zhong) 對中國影視音樂(le) 創新發展問題的討論。
影視音樂(le) 作為(wei) 影視藝術的有機組成部分,對提高作品的藝術性,擴大作品的影響力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觀眾(zhong) 欣賞水平穩步提高,對影視音樂(le) 創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在產(chan) 量增加、行業(ye) 擴容的趨勢下,影視音樂(le) 當年“一部劇捧紅一首歌,一首歌唱火一部劇”的現象卻越來越少見。影視音樂(le) 如何發展,才能湧現更多唱得響、留得下、傳(chuan) 得久的精品,為(wei) 影視創作賦能,需要影視從(cong) 業(ye) 者和音樂(le) 人通力合作,潛心探索。
聲畫結合,迸發出強大的藝術力量
影視藝術是聲畫結合、視聽相融的綜合藝術,影視音樂(le) 是其核心要素之一。從(cong) 無聲電影邀請樂(le) 隊現場即興(xing) 伴奏,到有聲電影一開始重視歌曲而忽視樂(le) 器配樂(le) ,從(cong) 讓音樂(le) 配合畫麵,到音樂(le) 和畫麵結合營造整體(ti) 氛圍,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影視音樂(le) 逐漸發展出主題旋律、插曲、場景音樂(le) 、角色音樂(le) 等多種類型。
好的影視音樂(le) 可以充當輔助敘事的“節拍器”。電影《我和我的家鄉(xiang) 》“回鄉(xiang) 之路”篇使用秦腔配樂(le) ,讓觀眾(zhong) 深切感受故事發生地陝西的地域文化;“神筆馬亮”篇以舞劇《胡桃夾子》的音樂(le) 片段,暗示故事與(yu) 音樂(le) 來源地俄羅斯之間的戲劇性聯係。
好的影視音樂(le) 也可以成為(wei) 渲染情感的“催化劑”。電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風雲(yun) 》裏,伴隨悠揚的笛聲,經曆激烈戰鬥的姬發,拖著疲憊的身軀,在夕陽曠野中騎馬飛馳,英雄豪情與(yu) 思鄉(xiang) 柔情盡顯。而電視劇《父輩的榮耀》裏,初到顧家的鳳勤晚上睡不著,兩(liang) 位哥哥陪她在爐火旁取暖。溫馨場景與(yu) 插曲《爐火》中“春夏秋冬靜靜地過,有你陪著我”的歌詞相得益彰,使人與(yu) 人之間的真摯情誼有了具象表達。
好的影視音樂(le) 還可以成為(wei) 強化主題的“擴音器”。《漫長的季節》結尾處,所有謎團解開,老年王響釋然。他一邊奔跑,一邊對十多年前開火車的自己喊道:“往前看,別回頭!”這時,片尾曲《再回首》響起,歌詞與(yu) 台詞形成鮮明對比,雋永意味給觀眾(zhong) 留下無限遐想。電影《長津湖》中,老兵雷公犧牲時配上《沂蒙山小調》的音樂(le) ,平緩的音調與(yu) 悲壯的情節相對應,凸顯誌願軍(jun) 戰士為(wei) 守衛祖國安寧、守護人民幸福不怕犧牲的家國情懷。這些片段充分發揮影視音樂(le) 推動劇情發展、強化戲劇衝(chong) 突、刻畫人物形象、深化主題思想等功能,彰顯直擊人心的藝術力量。
助力宣傳(chuan) 營銷,擴大影視作品影響力
觀眾(zhong) 觀賞影視作品,不僅(jin) 會(hui) 留下畫麵記憶,還有聲音記憶,獲得聯覺體(ti) 驗。當我們(men) 聽到“一個(ge) 是閬苑仙葩,一個(ge) 是美玉無瑕”,眼前會(hui) 浮現出《紅樓夢》賈寶玉為(wei) 林黛玉擦拭眼淚的情景;聽到“願煙火人間,安得太平美滿,我真的還想再活五百年”,就會(hui) 想到《康熙王朝》的恢宏豪邁。可見,影視音樂(le) 能形成記憶點,提高辨識度,推動影視作品的宣傳(chuan) 發行,擴大影視作品的影響力。尤其是在長短視頻平台、社交網站等新媒體(ti) 崛起,為(wei) 影視作品提供新宣發場景的背景下,影視音樂(le) 恰好符合其碎片化、個(ge) 性化的傳(chuan) 播訴求,可以助力影視作品相關(guan) 信息在互聯網快速傳(chuan) 播。影視音樂(le) 一般篇幅短小,適合以短視頻的形式傳(chuan) 播;能提供豐(feng) 富的“元素材”,契合網友二次創作等消費訴求;影視與(yu) 音樂(le) 跨界還能產(chan) 生影響力疊加的效果,很多歌曲演唱者、音樂(le) 創作者的粉絲(si) 群體(ti) 成為(wei) “自來水”,轉化為(wei) 影視作品的影響力。
所以,越來越多製片方願意花心思在影視音樂(le) 宣發上。比如,電影《奇跡·笨小孩》發布主題曲《還是笨小孩》、陪伴曲《海闊天空》、新願曲《回到你身邊》、興(xing) 工曲《向前跑》、祝願曲《好運歌》、集結曲《嗚嗚嗚》等多首歌曲。除了“歌海戰術”,從(cong) 業(ye) 者還借助影視歌曲進行事件營銷。比如電影《四海》舉(ju) 辦“四海歌會(hui) ”,邀請電影主創和歌手演繹該片影視音樂(le) ,直播當日觀看人氣值超過120萬(wan) 。還有《大約在冬季》等影視作品,直接由傳(chuan) 唱度高的經典歌曲改編而成,在營銷時營造懷舊氛圍,喚起一代人的青春記憶。
隨著片方對影視音樂(le) 越來越重視,其推廣費用也水漲船高,動不動就上百萬(wan) 元。然而,影視市場規模和影視作品預算有限,音樂(le) 宣發投入多,勢必要縮減其他環節尤其是音樂(le) 創作方麵的成本。不僅(jin) 如此,部分從(cong) 業(ye) 者將影視音樂(le) 視為(wei) 營銷工具,看重其話題度和傳(chuan) 播性,即能吸引多少潛在觀眾(zhong) ,轉化成多少點擊率和票房,甚至以博取眼球為(wei) 創作“第一要務”,反而忽略了音樂(le) 本身的思想性、藝術性以及與(yu) 影視作品的匹配度。
電子音樂(le) 技術為(wei) 創作提供更多可能性
近年來,科技發展為(wei) 影視音樂(le) 製作提供了便利條件。以前製作影視音樂(le) 時,需要演奏員、演唱者將譜麵的音符轉化為(wei) 實際的音響。如遇編製較大的樂(le) 隊作品,還需組織幾十人甚至上百人排練演奏,進棚錄音。這種費時費力的製作方式如今逐漸被電子音樂(le) 製作技術取代,一台電腦即可完成全部創作流程,甚至還能做出很多傳(chuan) 統手段實現不了的音效。電子音樂(le) 製作設備還能形成儲(chu) 存庫,創作者可以根據影視作品的題材、風格、內(nei) 容直接調取聲音素材,查找與(yu) 之適配的音響材料。這些功能為(wei) 影視音樂(le) 創作提供更多便利條件。
不過,電子音樂(le) 製作技術的介入,也使影視音樂(le) 創作快餐化、模式化的問題進一步凸顯。一些影視劇尤其是微短劇的音樂(le) 創作者為(wei) 了追求快節奏、低成本,在對影視作品內(nei) 容、情節、主旨沒有深入理解與(yu) 思考的情況下倉(cang) 促投入創作,從(cong) 電子儲(chu) 存庫中選擇風格近似的聲音材料進行簡單加工,甚至直接使用“罐頭音樂(le) ”,即一些現成的片段音樂(le) ,伴奏或串聯劇情。這導致影視音樂(le) 旋律簡單不走心,和聲“套路滿滿”,配器也缺乏個(ge) 性。更有甚者,出現音樂(le) 與(yu) 劇情脫節的現象。比如,古裝偶像劇以西方古典音樂(le) 作為(wei) 配樂(le) ,為(wei) 喜劇橋段配上抒情旋律,凡此種種,不但不能輔助劇情講述,反而喧賓奪主,降低影視劇的整體(ti) 質量。
匡正風氣,變“流水線生產(chan) ”為(wei) “量身定製”
相較於(yu) 影視產(chan) 業(ye) 發達國家影視音樂(le) 投入在影視劇總成本中5%~8%的占比,配樂(le) 團隊多達幾百人的規模,中國影視音樂(le) 行業(ye) 還處於(yu) “小作坊”作業(ye) 階段,影視與(yu) 音樂(le) 的合作機製也有待完善。如何讓音樂(le) 和影視更好地相互融合、彼此服務,成了擺在從(cong) 業(ye) 者麵前的一道考題。首先,製片方應轉變觀念,正視影視音樂(le) 的重要作用,為(wei) 影視音樂(le) 創作提供廣闊的想象空間和強大的資金支持。在重視藝術質量的前提下,適當發揮影視音樂(le) 的傳(chuan) 播功能,打通生產(chan) 與(yu) 傳(chuan) 播鏈條。
其次,影視音樂(le) 創作者應端正創作態度,提高製作水平,勇於(yu) 創新突破,將“流水線生產(chan) ”變為(wei) “量身定製”。生活是音樂(le) 創作的根基。隻有深紮生活,植根現實,才能創作出讓人有啟發、有共鳴的作品。所以,創作者應具備走遍大江南北搜集素材的腳力,深挖民間傳(chuan) 統文化寶藏的眼力,感悟地域音樂(le) 特色並凝練其中精華的腦力,無數次推倒重來的筆力。唯有如此,真情實感才能自然流露,影視音樂(le) 才能真正走進觀賞者的內(nei) 心世界,實現情感共鳴與(yu) 價(jia) 值認同。
再次,影視音樂(le) 創作者應與(yu) 其他影視創作者通力合作,雙向奔赴。影視音樂(le) 即使再優(you) 美華麗(li) ,如若脫離影視作品,也不過是“孤芳自賞”。所以,影視音樂(le) 創作者應與(yu) 導演、編劇等進行深入交流,充分了解影視作品的各種信息,以及製作流程,精準把握影視作品的藝術風格、劇情走向,思考主部主題和副部主題如何設計,前後如何貫通,如何在不同的段落設計藝術高點等,讓音樂(le) 和視覺畫麵彼此交互,構建豐(feng) 富、飽滿的戲劇內(nei) 容。
總之,隨著從(cong) 業(ye) 者的理念更新迭代,影視音樂(le) 市場日漸成熟,未來我們(men) 完全可以期待,影視歌曲以高超的藝術質量和深遠的社會(hui) 效益,再創經典薈萃的美好時代。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15日 1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