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安全教育平台強製打卡取消”引關注 家校均盼安全教育不流於表麵形式

發布時間:2023-11-23 15:07: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11月21日早上,福建的盧先生有一種“喜大普奔”的感慨,原因是他在網絡上看到了一張關(guan) 於(yu) “福州取消安全教育平台打卡”的文件截圖。

  像盧先生這樣的學生家長,苦平台打卡久矣。他的兩(liang) 個(ge) 孩子分別讀小學二年級和幼兒(er) 園中班,他平時要在安全教育平台上,分別替兩(liang) 個(ge) 孩子完成相同的打卡任務。另一位家住福州的徐女士也坦言,平台上的安全教育基本上都是自己替兒(er) 子在學。

  徐女士發給記者一張安全教育平台的截圖。截圖顯示,該平台不用每天打卡,隻有相應任務發布時,才需要家長完成。最近兩(liang) 期任務分別發布於(yu) 10月9日和11月8日。

  完成打卡任務其實也花不了多少時間,真正讓盧先生等家長苦惱的是:自己這邊想控製孩子接觸電子屏幕的時間,保護孩子視力;那一頭,學校又布置各種必須通過電子屏幕打卡的任務,二者相互矛盾。

  此外,盧先生還談到,學校現在有很多像“安全教育平台打卡”這樣教學之外的任務,經由班主任分派給各個(ge) 家長,各種各樣的“小任務”疊加起來最後就變成了“大任務”,家長累,老師也累。

  在福建一所小學工作10多年的朱老師,家中有一對雙胞胎小孩。身兼家長和老師的雙重身份,她深知雙方的不易。

  據悉,安全教育平台是2013年教育部委托中國教育學會(hui) 開展安全教育的相關(guan) 實驗和試點工作,希望能以點帶麵,因地製宜,鼓勵探索和創新,全麵推進安全教育工作。

  “平台建設的初衷肯定是好的,但發展到現在,可以看到,這樣的安全教育很難落實到孩子身上。”朱老師說。

  朱老師和同事以及其他家長朋友都進行過討論,他們(men) 覺得安全教育還得重在實踐。她建議,學校可以定期與(yu) 消防部門合作,帶領學生參加消防應急模擬演練,或者聘請安全教育專(zhuan) 員,開設安全知識課程。

  目前,福建福州、廈門、泉州等地都對安全教育平台強製打卡進行了相應規範,多地規定學校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學生或家長完成安全教育平台在線學習(xi) 任務。根據網上傳(chuan) 播的某地教育部門文件截圖,記者注意到裏麵提到了:嚴(yan) 禁以口頭、公示欄、微信等任何方式通報或公開學生參與(yu) 安全教育平台學習(xi) 情況。

  “孩子上學以後,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家長肯定希望他安全。”盧先生說,他希望學校和教育部門能夠好好想想,怎麽(me) 樣讓安全教育不流於(yu) 表麵形式,能夠真正落到實處,讓孩子學有所得。

  在福州一所小學工作的蔡老師認為(wei) ,她所在學校的安全教育實踐可以進行推廣和借鑒。

  蔡老師介紹,她所在的學校會(hui) 定期根據不同年級開展消防安全疏散演練。每年春秋兩(liang) 季,學校都會(hui) 帶學生去到與(yu) 安全教育相關(guan) 的各種實踐基地參觀。在“六一”“十一”等關(guan) 鍵的時間節點,學校會(hui) 把安全教育融入其中,以趣味活動形式讓學生參與(yu) 。在學校日常的國旗下的講話和班隊課時間,也都有安全知識的普及。

  “安全教育平台其實可以作為(wei) 家長和孩子了解安全知識的一個(ge) 便捷平台。”蔡老師說,當他們(men) 有這個(ge) 需求時,知道有這樣的一個(ge) 官方平台去獲取適合孩子的安全知識。但是,當平台學習(xi) 變成了強製性的、攤派的、要納入這樣那樣的考核評分,甚至還有機構和個(ge) 人以“代打”名義(yi) ,為(wei) 家長提供有償(chang) “打卡”服務等情況,這就完全背離了平台建立的初心,演變成一種形式主義(yi) ,這種安全教育能達到的效果能有多少呢?

  本報福州11月21日電

  (相關(guan) 評論見8版)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田宏煒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