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工作,到底需不需要高學曆
【來函照登·我也說幾句】
作者:餘(yu) 寧(江蘇省泗洪縣常熟泗洪工業(ye) 園區管委會(hui) 辦公室主任)
“你一個(ge) 鄉(xiang) 鎮幹部,讀博士有什麽(me) 用?”常有人這麽(me) 問我。
專(zhuan) 科畢業(ye) 後,我通過省考當上了公務員。在基層幹了17年,工作之餘(yu) 一直不忘學習(xi) 、提升自己,現在正攻讀博士學位。
這幾年,名校博士考到街道辦、考上“城管”的新聞很受關(guan) 注。很多人認為(wei) ,基層工作用得著這麽(me) 高的學曆嗎?
確實,基層工作千頭萬(wan) 緒,“上麵千條線,下麵一根針”,很多實際問題的解決(jue) 是學校給不了答案的。能不能幹、幹得咋樣,全憑工作實績來說話。事實上,把學曆轉化成能力,至關(guan) 重要。
從(cong) 辦文、辦會(hui) 、辦事到後勤服務、部門協調、公務接待,“服務員”“書(shu) 記員”“材料員”……多身份切換、多地點奔波是常態。基層幹部要各種技能點“拉滿”,成長為(wei) 合格的“多邊形戰士”。比如,與(yu) 群眾(zhong) 打交道,就應具備一項基本技能——拉家常,這可是書(shu) 本上學不到的。拉家常看似簡單,卻體(ti) 現著溝通情感、密切關(guan) 係的功力,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積累。不深入田間地頭,在一線摔打磨煉,怎麽(me) 實現能力的躍升?
但為(wei) 什麽(me) 我還要不斷提高學曆呢?這是因為(wei) ,它決(jue) 定了職業(ye) 發展的下限。學曆是顯性的,能力是隱性的。當用人單位難以馬上了解求職者的能力時,會(hui) 傾(qing) 向於(yu) 用學曆來判斷,一紙文憑就成了“敲門磚”,這就是就業(ye) 市場“簡單粗暴”的篩選方式。
於(yu) 是,常看到各類入職考試中,專(zhuan) 科生能報考的崗位很有限。不僅(jin) 如此,在以後的職業(ye) 發展中,“天花板”肉眼可見,低學曆仍會(hui) 成為(wei) 上升通道上的“絆腳石”。
與(yu) 此同時,基層工作又時時逼著我們(men) 掌握新知識、練就新技能,不學習(xi) 怎麽(me) 行?產(chan) 業(ye) 科技發展這麽(me) 快、智能化管理手段這麽(me) 多,實踐中積累的經驗也需要不斷總結凝練,我總是感到本領恐慌,急需“充電”。這也是我讀博士,逼著自己終身學習(xi) 的內(nei) 在動力。
我想告訴大家,身在基層,也要把學習(xi) 變成一種生活方式,不斷自我突破、自我實現。
網友留言板
忘記好:學曆隻是表麵成績,迎難而上的堅忍品格才是每一個(ge) 奮鬥者的共同特質。不唯學曆論,更不能“學曆無用論”,要引導高學曆人才在各領域發揮自己的特長,真正服務於(yu) 基層治理效能的提升。
陽光厚土:學曆不如學力,博士不如博識,文憑不如水平。
smile to face:基層需要的是綜合素質,還有熱愛!
王洋:時代在發展,基層工作複雜程度也隨之增加,尤其是工業(ye) 園區,新技術層出不窮,幹部需要學習(xi) 相關(guan) 技術知識,才能跟企業(ye) 無障礙溝通交流,學曆恰恰是幹部學習(xi) 成果的證明。
文誌:如今,高學曆的人越來越多,基層人員服務對象的學曆也在不斷提高,這就給基層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學曆提升的過程也是工作能力提升的過程,尤其是有一定工作經驗的人,更需要不斷學習(xi) 理論知識,把握工作規律。
熱兒(er) :我覺得多讀書(shu) 多深入一線,比讀博更有用。讀博是為(wei) 真正喜歡研究、喜歡深入探索的人準備的,其實沒必要盲目迎合社會(hui) 對學曆的追求。
ELIAUK:頭腦裏裝的理論知識越多,開展基層工作時思路就會(hui) 越開闊,服務群眾(zhong) 的方式方法就會(hui) 越多。而且,提高學曆的過程中,接觸的新事物也會(hui) 更多,一定程度上會(hui) 讓自己思考問題更全麵。
《光明日報》(2023年11月23日 04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