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第七屆老舍戲劇節論壇舉行

發布時間:2023-12-11 15:23:00來源: 光明網

  大戲看北京·2023第七屆老舍戲劇節主論壇之一《戲劇節之於(yu) 國際藝術交流的積極作用》,近日在天橋藝術中心小劇場舉(ju) 行,近80萬(wan) 網友通過京城十餘(yu) 家媒體(ti) 平台的直播,共同觀看了此次論壇。

  由中共北京市委宣傳(chuan) 部、中國戲劇家協會(hui) 、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北京市文化藝術界聯合會(hui) 、北京市國有資產(chan) 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指導,北京市西城區文化和旅遊局、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北京天橋藝術中心管理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23第七屆老舍戲劇節,自9月開幕以來,已展演劇目22部41場,開展戲劇導賞、劇組見麵會(hui) 、演後分享會(hui) 和citywalk等戲劇活動8場,本屆戲劇節特別委約製作的話劇《駱駝祥子》首開三場演出售罄,加場演出將於(yu) 近日開票。

  論壇上,北京市演出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楊城說:“有交流、有溝通、有碰撞,才能有更新的想法,才能共同促進戲劇行業(ye) 向前發展。今年的老舍戲劇節把話題聚焦在了‘戲劇節之於(yu) 國際藝術交流的積極作用’,是因為(wei) 我們(men) 已經明顯地感受到國內(nei) 的戲劇節越來越豐(feng) 富,越來越有特色,越來越國際化。”

  活動由國際戲劇評論家協會(hui) (IATC)中國分會(hui) 理事長彭濤主持,對於(yu) 為(wei) 什麽(me) 要做戲劇節(藝術節),怎麽(me) 做戲劇節,要做什麽(me) 樣的戲劇節,各方代表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北京國際影偶藝術節總策劃楊乾武對藝術節如何定位自己的文化品牌深有感觸:“我們(men) 定位是小而美,特而精。‘公益化、國際化、當代化’是我們(men) 的幾個(ge) 標準,希望讓影偶藝術進入當代人的生活。”

  上海·靜安戲劇穀節目與(yu) 品牌經理朱卉分享說:“海納百川是上海的城市精神,上海·靜安現代戲劇穀從(cong) 誕生那一天起就立誌以開放包容的態度打造一個(ge) 擁抱海內(nei) 外戲劇的平台,不僅(jin) 展示國內(nei) 優(you) 秀劇目也展示國外前沿作品,讓同行在這裏感觸世界最前沿戲劇的脈搏,讓觀眾(zhong) 在家門口與(yu) 世界共同分享戲劇帶來的感動。”

  講述

  戲劇節從(cong) 大城市走向小城

  近幾年,國際性戲劇節開始從(cong) 大城市走向小城,戲劇節如何才能更全麵有效的推進城市發展,來自海絲(si) 泉州戲劇周全國南戲展演宣傳(chuan) 策劃、福建省梨園戲傳(chuan) 承中心導演曾龍分享了自己的經驗和願望。泉州是海上絲(si) 綢之路的起點,這是海絲(si) 泉州戲劇周全國南戲展演的國際化曆史基因。曾龍說:“泉州的演出行業(ye) 是一點一點培養(yang) 起來的。在2008年之前,我們(men) 當地觀眾(zhong) 看戲是不買(mai) 票的。2008年第一次進劇場的演出,隻有9個(ge) 觀眾(zhong) 。從(cong) 那時候開始我們(men) 堅持每周演出,至今15年,一直在默默堅持。逐漸地我們(men) 開始接觸到更多的劇種、更多的人,直到2023年我們(men) 終於(yu) 做了第一屆海絲(si) 泉州戲劇周。除了演出之外,我們(men) 在極具閩南風格的空間裏去做活動,做研討會(hui) ,將活動與(yu) 前來遊玩打卡的遊客融為(wei) 一體(ti) ,希望以最時尚的方式,秀出古老戲曲的傳(chuan) 幫帶,讓高品質的戲曲活動成為(wei) 品牌。明年,我們(men) 還會(hui) 嚐試新空間的演藝,老戲新演,給從(cong) 事傳(chuan) 統文化的年輕人更多發揮的空間,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給年輕人提供更多創作機會(hui)

  “在桂林的八年是歐陽予倩先生戲劇觀成熟最重要的八年,那時候他的想法就已經是現在我們(men) 做的戲劇節的框架和規模了,此前我們(men) 去考察受到非常大的震撼。這也是中央戲劇節學院決(jue) 定參與(yu) 桂林藝術節的原因之一。”桂林藝術節組委會(hui) 副主任、藝委會(hui) 秘書(shu) 長、中央戲劇學院導演係主任、博士生導師楊碩說。在桂林做藝術節最大的難題是,供演出使用的標準劇場很少,需要最大限度的開發戶外空間資源,而才舉(ju) 辦三屆的桂林藝術節已經有一半的演出空間是在戶外進行的,漓江邊、溶洞裏、象鼻山下等都成為(wei) 天然劇場。楊碩說:“我們(men) 希望在桂林用戲劇可以連接更多的人,連接不同的生活,我們(men) 希望桂林藝術節給年輕人提供更多的創作機會(hui) 、展示的平台,為(wei) 年輕戲劇人提供更多的保障。”

  本組文/本報記者 郭佳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