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看中國經濟
近兩(liang) 日,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召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重要講話中全麵總結2023年經濟工作,深刻分析當前經濟形勢,係統部署2024年經濟工作。
如何讀懂今年的經濟形勢、看穿明年的發展態勢?是“霧裏看花”,還是“洞若觀火”?今天,我們(men) 從(cong) 六個(ge) 視角一探究竟。
一、全麵看,回升向好的態勢是一條波浪式曲線
中國經濟體(ti) 量大、牽涉麵廣,想要正確認識,絕不能以管窺蠡測的方式,僅(jin) 憑少數幾個(ge) 指標就輕易下結論。其背後隱藏著諸多複雜變量,需要我們(men) 綜合考慮各方麵因素。
比如,生產(chan) 供給穩步回升。今年以來,我國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形勢良好,全國糧食再獲豐(feng) 收,這已是我國糧食產(chan) 量連續第9年保持在1.3萬(wan) 億(yi) 斤以上。另外,在工業(ye) 和服務業(ye) 上,增勢同樣良好,今年前10個(ge) 月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同比增長4.1%,服務業(ye) 生產(chan) 指數增長7.9%。值得一提的是,科技創新這一“關(guan) 鍵變量”,也正在為(wei) 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構築起強勁動能。
也許你會(hui) 問,經濟發展這麽(me) 好,國際評級機構穆迪為(wei) 什麽(me) 還會(hui) 下調我國主權信用評級展望呢?既然看評級,那就不能隻看穆迪一家,近期還有多家國際組織和國際商業(ye) 機構上調我國經濟增長預期,為(wei) 中國經濟投下“信任票”。
比如摩根大通將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從(cong) 5%上調至5.2%,摩根士丹利從(cong) 4.8%上調至5.1%,花旗集團從(cong) 5%上調至5.3%等。另外,至今已有如微軟、英偉(wei) 達、特斯拉、路易威登等全球商業(ye) 巨頭負責人接連訪華尋求合作機會(hui) ,看好中國經濟發展的前景。中國經濟的發展態勢正如一條波浪式上升的曲線,於(yu) 我們(men) 自身而言,更加需要篤定信念,從(cong) 中看到發展的韌性和潛力。
二、個(ge) 體(ti) 看,為(wei) 什麽(me) 有些百姓體(ti) 感與(yu) 宏觀數據好像不一致?
2023年前3季度,我國的GDP總額為(wei) 913027億(yi) 元,按不變價(jia) 格計算同比增長5.2%;前11個(ge) 月,全國居民消費價(jia) 格指數同比上漲0.3%……可以說,從(cong) 數據看,中國經濟運行持續恢複向好,而且放在全球來看都是屬於(yu) 高增長的第一梯隊。
但盡管如此,很多人卻感覺到生意越來越難做,工作越來越不好找,賺錢越來越難,錢也越來越不敢花,這是為(wei) 什麽(me) 呢?
大的方麵,必須看到,當前中國經濟已經過了以前高速增長的階段,轉而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麵臨(lin) 長時段的結構調整。比如以新能源汽車、光伏產(chan) 業(ye) 為(wei) 代表的“新質生產(chan) 力”正在迅速崛起,而以房地產(chan) 及其關(guan) 聯產(chan) 業(ye) 為(wei) 代表的“傳(chuan) 統生產(chan) 力”增速放緩。這種結構調整必然會(hui) 帶來一定的陣痛,尤其是前者的增長動能不足以覆蓋調整期帶來的缺口時,就將使得部分人的收入與(yu) 生活質量受到一定影響。
從(cong) 小的方麵而言,相比較宏觀上的結構調整、經濟增長等,個(ge) 體(ti) 對經濟發展的體(ti) 驗更為(wei) 細微,百姓主要通過日常生活來感受經濟發展,宏觀指標的綜合性與(yu) 微觀感受的分散性天然存在著一定的不對稱。
比如,CPI的變動與(yu) 居民對物價(jia) 變動的感知存在一定偏差就屬於(yu) 正常情況。國家統計局公布的CPI數據是平均的綜合指標,反映的是眾(zhong) 多商品和服務項目的價(jia) 格走勢,而老百姓日常感受到的往往是單一品種的價(jia) 格變動。
加之現在傳(chuan) 播技術等因素的疊加,也使得普通人對經濟發展的認知一定程度上受到影響。比如股市的風雲(yun) 變幻、互聯網行業(ye) 的調整轉型,等等,時不時在網絡上掀起輿論風浪,不可避免地放大了大眾(zhong) 的焦慮情緒。
三、曆史看,正處於(yu) 爬坡過坎的關(guan) 鍵時期
對於(yu) 中國經濟,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作過一個(ge) 形象的比喻,“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ge) 小池塘”。
回顧一路走來的曆程,中國經濟確如大海一般波瀾壯闊,小風小浪、風雨兼程是常態,大風大浪也時而有之。但每每在克服危機之後,總能煥發出更蓬勃的活力。比如1998年的亞(ya) 洲金融危機,中國經濟承受住巨大壓力,采取多重策略平穩度過危機,一時之間讓整個(ge) 世界矚目;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中,中國經濟再次展現出行穩致遠的一麵。跨過那次危機後,中國也一躍成為(wei) 世界上最主要的經濟體(ti) 之一。
當前,地緣政治、世紀疫情、全球通脹等雖然也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但從(cong) 中國經濟關(guan) 關(guan) 難過關(guan) 關(guan) 過的“硬核成績單”來看,我們(men) 也理應葆有信心。
正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所說,“什麽(me) 時候沒有困難?一個(ge) 一個(ge) 過,年年過、年年好,中華民族5000多年來都是這樣。爬坡過坎,關(guan) 鍵是提振信心。”現在正是中國經濟爬坡闖關(guan) 之時,少不了遭遇一些波動和曲折,但接受考驗的同時也是在磨礪自身,過了這個(ge) 坎,下一程定然是陽光燦爛。
四、辯證看,危中有機,危可轉機
客觀地說,中國經濟就是在蹚水過河,不論是麵對機遇還是挑戰,時時刻刻都處於(yu) 新的發展變化之中。
看國內(nei) ,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改革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交織重疊,糧食、能源、金融等領域仍存在安全風險,中國經濟仍需攻堅克難。
看國際,受俄烏(wu) 衝(chong) 突、巴以衝(chong) 突等諸多因素影響,世界經濟在磕磕絆絆中前行,世紀疫情帶來的直接衝(chong) 擊雖已逐步褪去,但其造成的深度影響仍在持續。再加上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yi) 和單邊主義(yi) 盛行等,使得我國經濟發展麵臨(lin) 的外部壓力增大。
此外,一些西方媒體(ti) 通過認知戰來唱衰中國經濟或唱空中國經濟,鼓噪所謂“中國經濟崩潰論”“去風險論”,罔顧事實,無中生有,混淆視聽,妄圖擾亂(luan) 各界對中國經濟的判斷、預期與(yu) 信心。
但老話說得好,危中有機,危可轉機。曆史已不止一次證明,危機既是誘發守成國家衰落的動因,也是助推新興(xing) 國家變得更強的契機。當我們(men) 練就了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的本領,從(cong) 危機中捕捉和創造機遇,困難就會(hui) 一項一項解決(jue) ,問題就能一個(ge) 一個(ge) 攻破,從(cong) 而“一躍而起”,實現彎道超車、換道超車。
五、長遠看,下一個(ge) “中國”,還是中國
經濟發展是一個(ge) 螺旋式上升的過程,我們(men) 既要看準現階段的“形”,更要看清長期的“勢”。
辨明大勢。在風雲(yun) 變幻的大時代,自己強大才是硬道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我們(men) 最大的機遇就是自身不斷發展壯大。”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men) 黨(dang) 領導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和社會(hui) 長期穩定奇跡,為(wei) 中國經濟行穩致遠提供了最大底氣。
把準走勢。在世界“大班級”中,中國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仍是全球增長的最強引擎之一。最新報道顯示,今年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將達三分之一。近期,在全球經濟麵臨(lin) 多重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國際機構密集上調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就是最好的證明。
激發優(you) 勢。實事求是地說,中國經濟發展仍然具備較多有利條件和支撐因素。比如,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帶來的動力優(you) 勢、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的體(ti) 製優(you) 勢、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you) 勢、產(chan) 業(ye) 體(ti) 係配套完整的供給優(you) 勢、大量高素質勞動者和企業(ye) 家的人才優(you) 勢等,這些都是中國經濟發展強勁的內(nei) 生動力和潛力所在。
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回旋餘(yu) 地廣,長期向好的基本麵沒有變也不會(hui) 變,堅持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情,使自身不斷發展壯大,才是應對一切風險挑戰的“壓艙石”與(yu) “定心丸”。
六、戰略看,“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
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hui) 議,明確強調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12字的政策基調。
“穩中求進”是總基調。大家都熟悉,這既是基本方法,也是成功經驗。說白了,就是堅持“穩”字當頭。像我們(men) 國家這樣大體(ti) 量的經濟體(ti) ,GDP一年的增量就相當於(yu) 一個(ge) 中等國家全年的經濟總量,因此穩定壓倒一切,“穩”也是最大的“進”。這也要求我們(men) 要以底線思維、極限思維提高應對極端情況的能力,以高水平安全確保高質量發展。
“以進促穩”和“穩中求進”是一對辯證關(guan) 係,強調的就是“穩”和“進”的關(guan) 係。突出“以進促穩”是進一步凸顯了“進”的成分,強調把各方麵優(you) 勢和活力充分激發出來,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在激烈的市場競爭(zheng) 和大國博弈中始終立於(yu) 不敗之地。
“先立後破”,並不是說在先“立”的過程中沒有“破”,隻是“立”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麵。就像在征地拆遷中,先建好高品質安居房再拆遷,由“人等房子”轉變為(wei) “房子等人”,這樣不僅(jin) 拆遷的難度係數會(hui) 大大降低,而且拆遷的不穩定因素也會(hui) 得到控製。可見,未來,在新舊動能轉換、新舊機製揚棄、試點推廣協調中,將“以立為(wei) 先”,不會(hui) “為(wei) 破而破”。
當然,說到底當前最要緊的還是穩預期、強信心,這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當務之急、關(guan) 鍵所在。抓住了這個(ge) “牛鼻子”,才能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的合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