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三星堆與羅丹展開“超時空對話” “青銅之光”特展在滬揭幕

發布時間:2023-12-14 10:0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上海12月13日電 (記者 許婧)從(cong) 巴山蜀水到塞納河畔,從(cong) 上古的虔誠到現代的理性……“青銅之光:三星堆與(yu) 羅丹的超時空對話”特展13日在上海大學博物館開幕,展出36件以三星堆為(wei) 主的古代文物和21件以羅丹作品為(wei) 主的現代藝術品。

  展品中包括聞名遐邇的“金麵具”“戴金麵罩青銅人頭像”“青銅著裙立人像”“獸(shou) 麵紋青銅罍”“青銅人形器”等古蜀文明的典型性、代表性器物;以及《巴爾紮克頭像》《大戰巨蟒的阿波羅》《戴麵紗的女人》《地獄之門初稿》等在西方雕塑藝術中極具影響力與(yu) 代表性的創作。

  三星堆青銅器與(yu) 羅丹雕塑都以青銅作為(wei) 承載表達的主要材質、都以人與(yu) 神為(wei) 重要的創作表達對象,既是東(dong) 西方文明的獨特創造,也是屬於(yu) 全人類的珍貴文化遺產(chan) 。

  展覽通過營造雙方在自然、人、神等領域的深刻對話,探討古蜀文明精神世界與(yu) 羅丹創作思想之間的共通聯係,展現人類文明跨越地域、時空的永恒趣旨,開展一場連接古今中外的超時空對話。

  上海大學黨(dang) 委書(shu) 記成旦紅表示,本次展覽既是上海大學與(yu) 四川文博單位一貫合作的延續,也是與(yu) 法國文化機構的再一次友好合作。希望本次展覽能成為(wei) 一個(ge) 契機,讓我們(men) 在對話中交流,溝通下共振,在新時代新背景下探索交流互鑒的全球化、多元化的新形式。

  羅丹博物館館長艾美麗(li) ·斯密耶為(wei) 展覽開幕發來書(shu) 麵致辭。她提到,羅丹是世界聞名的法國藝術家,他的青銅雕塑作品首次在上海大學亮相,並與(yu) 精巧的中國古代青銅藝術作品同時展出,實屬榮幸。以相同的創作材料為(wei) 媒介,本次展覽將開啟一場動人的跨文化、跨時代的對話。這場“對話”中的兩(liang) 組作品之間相隔三千餘(yu) 年。然而,它們(men) 的“內(nei) 在真實”卻跨越時空實現交融,仿佛來自同一時代。希望觀眾(zhong) 能夠盡情探索大師作品之間的對話,享受其中的樂(le) 趣。

  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wei) 山在視頻致辭時說,展覽以巧妙的方式讓三星堆珍貴文物與(yu) 羅丹及其同時代的藝術品相互對話,為(wei) 觀眾(zhong) 呈現了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盛宴。通過本次超時空對話,我們(men) 得以窺見不同文明之間的契合與(yu) 共通之處,促使我們(men) 更加理解並尊重各種文化的獨特之美。這正是博物館所倡導的多元文化保護傳(chuan) 承理念,也是此次展覽的重要性和意義(yi) 之所在。

  上海大學博物館館長李明斌介紹說,展覽有三條獨特的敘事線:三星堆考古的敘事、羅丹藝術的敘事和跨越3000年時空的藝術與(yu) 文化對話的敘事,打破展覽單一敘事模式,多條敘事線並行與(yu) 交叉,給觀眾(zhong) 提供了多重對話視角的可能。

  羅丹藝術中心(羅丹博物館中國館)聯席董事長吳靜表示,奧古斯都·羅丹是西方雕塑藝術史上最偉(wei) 大的雕塑家之一。他以令人震撼的組合與(yu) 疊加技法,打破了古典雕塑藝術的傳(chuan) 統,開辟了現代雕塑的新的發展方向。三星堆文明對眼睛、耳朵的突出強調,各類大小不一的人像、人頭像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原來三星堆先民早在數千年前就已經用組合的方式描繪出了他們(men) 心中的神與(yu) 世界,但西方藝術界卻對此知之甚少。因此本次展覽不僅(jin) 是中西文化的交流與(yu) 碰撞,也不僅(jin) 是一次超時空對話,更是三星堆走向世界的一次重要嚐試,希望本次展覽能夠讓全世界的人們(men) 體(ti) 會(hui) 到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

  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中華藝術宮副館長馬琳認為(wei) ,展覽以“青銅之光”為(wei) 主題,展示了兩(liang) 種不同文明中青銅藝術的不同表現,通過對話的形式探索三星堆與(yu) 羅丹作品跨文化、跨時空的共通性。這種展覽方式不僅(jin) 僅(jin) 是將古代藝術品與(yu) 現代藝術品放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它展現了藝術在不同時代的延續性和變革性,讓觀眾(zhong) 能夠在時間的縱深中感受藝術的發展和演變。通過這樣超時空的對話,我們(men) 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似之處和差異性,從(cong) 而增進對人類文化多樣性的欣賞和尊重,並激發對於(yu) 人類共同文化遺產(chan) 的思考和探索。

  本次展覽由上海大學與(yu) 四川省文物局主辦,上海大學博物館、羅丹藝術中心(羅丹博物館中國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博物院、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承辦。(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