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國家疾控局發布《寒潮公眾健康防護指南》

發布時間:2023-12-14 10:23:00來源: 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據國家疾控局網站消息,為(wei) 指導公眾(zhong) 科學應對寒潮,提升自我防護意識,降低寒潮天氣可能造成的健康損害,我們(men) 組織中國疾控中心環境所等單位專(zhuan) 家在科學研究、風險評估的基礎上,根據寒潮特點製定了《寒潮公眾(zhong) 健康防護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對不同重點人群提出防護建議,以最大限度保護公眾(zhong) 健康。

  《指南》由寒潮的基本概念、健康風險、重點防護人群、寒潮氣象預警信息、寒潮預警分級防護措施指南五部分組成。基本概念和健康風險兩(liang) 部分重點介紹了寒潮定義(yi) 及寒潮對人體(ti) 呼吸、心血管、泌尿等多係統健康影響。重點防護人群指出了寒潮時需要關(guan) 注的重點人群,包括敏感人群、有慢性基礎性疾病的人群和戶外作業(ye) 人員。寒潮氣象預警信息引導公眾(zhong) 科學認識寒潮預報預警信息。寒潮預警分級防護措施指南分別針對重點人群,提出了針對性防護措施。

  《指南》全文如下:

  寒潮公眾(zhong) 健康防護指南

  一、寒潮的基本概念

  寒潮為(wei) 高緯度的冷空氣大規模地向中、低緯度侵襲造成劇烈降溫的天氣活動(根據《冷空氣等級》 GB/T 20484-2017的標準,寒潮指日最低氣溫24小時內(nei) 降溫幅度大於(yu) 或等於(yu) 8℃,或48小時內(nei) 降溫幅度大於(yu) 或等於(yu) 10℃,或72小時內(nei) 降溫幅度大於(yu) 或等於(yu) 12℃,而且使該地日最低氣溫下降到4℃或以下,48小時、72小時內(nei) 降溫的日最低氣溫連續下降)。

  二、寒潮健康風險

  氣溫下降可導致人體(ti) 血管收縮,呼吸頻率加快。寒潮期間,寒冷天氣易造成淺表皮膚損害而形成凍瘡,加重關(guan) 節炎、類風濕關(guan) 節炎等患者的疼痛。易誘發氣道痙攣、呼吸係統免疫功能異常,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急性呼吸道感染等呼吸係統疾病。易引發心腦血管係統疾病,如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短暫性腦供血不足、腦卒中等。同時還可能加重泌尿係統疾病和內(nei) 分泌係統疾病,如慢性腎病、糖尿病等。

  三、重點防護人群

  人群主要有三類:第一類為(wei) 敏感人群,如嬰幼兒(er) 、兒(er) 童、孕婦、老年人等;第二類為(wei) 有慢性基礎性疾病的人群,如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呼吸係統疾病等人群;第三類為(wei) 戶外作業(ye) 人員,如交警、環衛工人、建築工人、快遞員、外賣員等。

  四、寒潮氣象預警信息

  按照《寒潮預警信號及防禦指南》規定,寒潮預警信號分四級。

  五、分級防護措施指南

  針對寒潮預警信號等級,我們(men) 提出分級人群防護措施建議。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