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教育部:希望到“十四五”末專碩招生比例擴大到總規模的三分之二

發布時間:2023-12-19 16:27: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9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渺)今天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hui) ,介紹《教育部關(guan) 於(yu) 深入推進學術學位與(yu) 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教育分類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有關(guan) 情況。 教育部學位管理與(yu) 研究生教育司司長任友群表示,將優(you) 化兩(liang) 類研究生規模結構,以國家重大戰略、關(guan) 鍵領域和社會(hui) 重大需求為(wei) 重點,進一步提升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的比例,希望到“十四五”末,將專(zhuan) 業(ye) 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到碩士研究生招生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同時大幅度提高博士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數量。

  任友群介紹,深入推進分類發展是建設教育強國是必然要求。2022年,我國在學研究生已達365萬(wan) 人,總規模居世界第二,已經成為(wei) 研究生教育大國,需要大力深入推進研究生分類培養(yang) 、分類發展,以進一步提升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yang) 質量、進一步凸顯研究生教育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和貢獻力。

  對此,《意見》中著重提出了五個(ge) 方麵的政策舉(ju) 措。

  任友群介紹,一是明確整體(ti) 定位。《意見》首次將“分類發展”作為(wei) 整個(ge) 文件的主題和中心,成體(ti) 係地推進學術學位和專(zhuan) 業(ye) 學位的分類發展。目標是到2027年,兩(liang) 類學位分類發展實現格局性變化,學位與(yu) 研究生教育的治理體(ti) 係持續完善,治理能力顯著提升。

  二是強調深化認知。任友群說,明確學術學位與(yu) 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教育都是國家培養(yang) 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兩(liang) 類學位同等重要,培養(yang) 單位應予以同等重視。兩(liang) 類學位具有培養(yang) 學術創新型人才和實踐創新型人才的不同定位,但都應把研究生堅實的基礎理論、係統的專(zhuan) 門知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作為(wei) 培養(yang) 重點,專(zhuan) 業(ye) 學位也要提升創新能力,而不是單純的技能或者專(zhuan) 業(ye) 能力的訓練。

  三是優(you) 化規劃布局。任友群介紹,要區分兩(liang) 類學位點的重點布局方向。學術學位堅持高起點布局,重點布局博士學位授權點,以大力支撐原始創新;專(zhuan) 業(ye) 學位堅持需求導向,新增的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原則上隻開展專(zhuan) 業(ye) 學位研究生教育,新增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專(zhuan) 業(ye) 學位授權點為(wei) 主,同時具有學術學位與(yu) 專(zhuan) 業(ye) 學位的領域側(ce) 重布局專(zhuan) 業(ye) 學位的授權點,以全麵支撐行業(ye) 產(chan) 業(ye) 和區域發展。

  四是完善培養(yang) 鏈條。任友群表示,主要是強化定位、標準、招生、培養(yang) 、評價(jia) 、師資等環節的差異化要求。招生階段區分兩(liang) 類學生招生時的重點考察方麵,強調行業(ye) 企業(ye) 專(zhuan) 家參與(yu) 專(zhuan) 業(ye) 學位招生。分類明確培養(yang) 方案、課程、教材、師資的具體(ti) 要求,學術學位應突出教育教學的理論前沿性,厚植理論基礎,拓寬學術視野,強化科學方法訓練以及學術素養(yang) 提升,強化科教融匯協同育人;專(zhuan) 業(ye) 學位應該突出教育教學的職業(ye) 實踐性,支持與(yu) 行業(ye) 產(chan) 業(ye) 部門共同製定體(ti) 現專(zhuan) 業(ye) 特色的培養(yang) 方案,為(wei) 專(zhuan) 業(ye) 學位設置專(zhuan) 屬的課程,強化產(chan) 教融合協同育人。

  五是重點領域改革。以基礎學科、卓越工程師培養(yang) 改革作為(wei) 示範引領。支持具備條件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把基礎學科主要定位於(yu) 培養(yang) 學術學位博士生,開展改革的試點。支持以卓越工程師培養(yang) 為(wei) 引領,創新聯合培養(yang) 機製,打造工程師技術中心、完善導師選聘和考核、重構核心課程等改革措施。

  《意見》還特別強調,要加強組織保障,要求培養(yang) 單位加強工作部署,完善政策舉(ju) 措和質量保障體(ti) 係,健全治理體(ti) 係和運行管理機製,強化分類管理、分類指導、分類保障,鼓勵具備條件的培養(yang) 單位為(wei) 專(zhuan) 業(ye) 學位獨立設置院係或培養(yang) 機構。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