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小平:勤修翰墨意隨心 人間有味是清歡
中新網長沙12月20日電 (記者 白祖偕 鄧霞)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舉(ju) 辦個(ge) 人書(shu) 畫展,是許多科班出身的藝術愛好者夢寐以求的事情。當從(cong) 未受過專(zhuan) 業(ye) 書(shu) 畫藝術教育的湖南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譚小平受邀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舉(ju) 辦個(ge) 人書(shu) 畫展的消息傳(chuan) 來,很多人都不敢相信。
2023年12月19日,譚小平書(shu) 畫藝術展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開展。此次展覽由中國國際文化傳(chuan) 播中心、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湖南省文史研究館、湖南省書(shu) 協、湖南省美協、湖南省畫院聯合主辦,分“曲水流觴”(書(shu) 法)、“走進敦煌”(壁畫)、“獨釣寒江”(工筆)、“我心飛翔”(寫(xie) 意)四個(ge) 篇章,共展出作者近年書(shu) 法、繪畫作品230餘(yu) 件,將連續展覽至23日。
譚小平1963年出生於(yu) 湖南湘鄉(xiang) ,長期在黨(dang) 政機關(guan) 任職,先後擔任過區、縣委書(shu) 記和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政務繁忙之餘(yu) 從(cong) 不忘忙裏偷閑、舞文弄墨。其書(shu) 畫作品多次參加海內(nei) 外重要展覽,大量文稿在各級刊物上發表,有多部專(zhuan) 著出版;在長沙和日本滋賀舉(ju) 辦過個(ge) 人書(shu) 畫展和雙人展,作品廣受好評。
談起自己翰墨之情的起源,譚小平笑說,幼年讀書(shu) 時就對習(xi) 字感興(xing) 趣,還被老師稱讚“有手聰”,並從(cong) 此讓寫(xie) 字作畫成了自己的生活習(xi) 慣。後來,偶獲一本《芥子園畫譜》,他如獲至寶,久臨(lin) 不厭。
譚小平的書(shu) 法以行書(shu) 為(wei) 主,對蘇東(dong) 坡情有獨鍾,同時又遍涉諸家,博采眾(zhong) 長。其提筆作字,豁達雄強,時代氣息濃烈,字裏行間暗藏其人生氣勢,極富感染力。他告訴記者,與(yu) 蘇東(dong) 坡結緣,來自自己的握筆習(xi) 慣。
“讀書(shu) 的時候,我寫(xie) 字是兩(liang) 個(ge) 指頭抓著寫(xie) ,與(yu) 老師教的執筆方式大相徑庭。教我的老師說,字寫(xie) 得還不錯,就是執筆方式錯了。我當時有點沮喪(sang) 。但是後來,有個(ge) 書(shu) 法老師告訴我說沒錯,蘇東(dong) 坡就是這麽(me) 執筆的,這叫‘單鉤執筆法’。這以後,我就對蘇東(dong) 坡產(chan) 生了濃厚的興(xing) 趣。”譚小平說,參加工作後,他在廣泛搜集、係統研習(xi) 蘇東(dong) 坡的碑帖墨跡的同時,還學習(xi) 蘇東(dong) 坡的文章思想、為(wei) 人處世,並將自己的經曆代入其中,感知蘇字的“形神”。
譚小平的繪畫藝術涉獵更為(wei) 廣泛,工筆與(yu) 寫(xie) 意、人物與(yu) 花鳥、傳(chuan) 統與(yu) 現代,看不出師從(cong) 何派,自有一股不畏險勁、恣意於(yu) 江湖的俊逸瀟灑。筆墨丹青材料綜合運用,崇尚古法又能出古入新,呈現出他不一般的思想素養(yang) 和審美情趣。
“我畫畫沒有什麽(me) 禁錮和講究,就是按自己的喜好來畫,順著內(nei) 心走。”或許是長期的基層曆練讓譚小平有了更廣闊的視野,讓其注入了更多信手拈來的筆外之功。他常到家鄉(xiang) 湖南各地寫(xie) 生,去熟悉的地方畫熟悉的事物。於(yu) 是,剛開花的映山紅、掛滿枝頭的梧桐花、棕樹下的農(nong) 家雞等,一一“躍然紙上”。
“這些是我最親(qin) 切、最熟悉的事物,畫出來才是最有把握、不一樣的。因為(wei) 筆墨中會(hui) 滲透出我對家鄉(xiang) 、對故土的愛。”譚小平表示,湖南人傑地靈,三湘四水美麗(li) 多姿,湖湘文化浸潤了一代又一代湖湘兒(er) 女。將對家鄉(xiang) 的深厚愛戀注入到自己的作品中,是自然情感的流露。
此次展覽,譚小平從(cong) 600多幅寫(xie) 意畫中精選出100多幅展示在“我心飛翔”版塊。麵對記者“為(wei) 何有空畫這麽(me) 多作品”的疑問,譚小平微微一笑說,自己數十年來勤修翰墨,不曾中斷,哪怕是最忙的事業(ye) 高峰期,仍每天抽出一兩(liang) 個(ge) 小時寫(xie) 字作畫,“業(ye) 分主副,亦張亦馳,相得益彰”。
藝術的道路永無止境。2022年暑期,譚小平利用休假時間跟隨天津美術學院牽頭的一個(ge) 項目到敦煌研習(xi) 壁畫。隨著對線描造型、材料分析、色彩運用、畫麵處理等係統地深入探究,譚小平對敦煌壁畫的認識和理解不斷提升,成為(wei) 該項目中產(chan) 出作品數量最多的一位。
“在敦煌研習(xi) 了一個(ge) 月,回來後又花了大半年時間,完成了60幅壁畫。這些壁畫很多都會(hui) 在這次展覽中集中展示。”譚小平介紹說,為(wei) 了畫好這批作品,他專(zhuan) 門托人從(cong) 敦煌買(mai) 來了各種畫材,期望讓自己的畫作更接近完美。
記者了解到,這些作品中既有忠實於(yu) 原作的客觀臨(lin) 摹作品,又有經過整理加工後形成的壁畫臨(lin) 品,還有經過重新組合賦予作品新意的板麵壁畫作品,其中還包括很多色彩濃鬱、裝飾性很強的圖案作品。這些作品和書(shu) 法藝術結合在一起相得益彰,有著別具一格的視覺效果。
譚小平將自己的大部分空閑時間都用於(yu) 看書(shu) 學習(xi) 、寫(xie) 字作畫,對漢字和中國古典文學都有深刻的研究。他說:“中國的書(shu) 畫作品有著自己的審美情趣和審美習(xi) 慣,我們(men) 要做的是,既要紮根傳(chuan) 統又要推陳出新,走出自己的天地。正所謂勤修翰墨意隨心,人間有味是清歡。”(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