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逐日 向“新”而行——新疆大力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
戈壁、荒灘、沙漠,一座座風機隨風轉動,一排排光伏逐日而舞,一條條銀線飛架南北,新疆正向“新”而行,闊步走在綠色發展的康莊大道上。
走進新疆哈密5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發電站,猶如置身一部科幻大片。在一片茫茫戈壁裏,220米高的吸熱塔巍然聳立,14500多麵定日鏡猶如“衛士”般拱衛四周。
“每當太陽升起,這些定日鏡就像一片銀色的向日葵海洋,逐日聚光,將光熱資源轉化為(wei) 清潔電力。”中電哈密太陽能熱發電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王超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熔鹽塔式光熱發電技術還有一項神奇能力,就是在太陽落山後依然能夠發電,應用前景廣闊。
白天,它通過太陽光將熔鹽加熱產(chan) 生能量,再將能量儲(chu) 存起來。到了晚上,熔鹽儲(chu) 存罐裏的能量會(hui) 支持電站繼續發電,從(cong) 而達到24小時不間斷供電。
作為(wei) 國家首批光熱發電示範項目,以及新疆首個(ge) 光熱發電項目,哈密50兆瓦熔鹽塔式光熱發電站不僅(jin) 能全天候平穩發電,還能實現汙染零排放。該項目對新疆光電產(chan) 業(ye) 、綠色發展起到了積極示範作用,也為(wei) 我國實現“雙碳”目標作出積極探索。
“該電站設計年發電量約2億(yi) 度,可供24萬(wan) 人一整年的生活用電,相當於(yu) 每年節約標煤6.2萬(wan) 噸,每年減排燃煤所產(chan) 生的二氧化硫約61.9噸、煙塵約19.8噸,節能環保效益顯著。”哈密光熱發電站運行部主任馮(feng) 曉恒向記者介紹,哈密是全國日照時數最充裕的地區之一,是光熱能產(chan) 業(ye) 開發的理想之地。
哈密素有“新疆縮影”之稱,地跨天山南北,被氣勢磅礴的戈壁大漠環抱縈繞。這裏是“疆電外送”的重要樞紐,也是全國首個(ge) 建成千萬(wan) 千瓦級新能源基地的地級市。
“結合哈密風光資源集聚優(you) 勢,我們(men) 按照‘宜風則風、宜光則光、風光同場’的原則,考慮能源資源、土地資源綜合高效利用並兼顧經濟效益,對哈密區域新能源布局進行統籌規劃,因地製宜製定開發策略。”哈密市發展改革委主任張曉毅表示,哈密正全力推進新能源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截至目前,哈密市已並網新能源總裝機1620.8萬(wan) 千瓦,規模位居全疆第一。“作為(wei) 新疆乃至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基地,哈密未來將立足自身資源優(you) 勢,把促進新能源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新能源和關(guan) 聯產(chan) 業(ye) 耦合發展、協同發展,積極構建新型能源體(ti) 係。”張曉毅說,至“十四五”末,哈密市新能源裝機將突破4000萬(wan) 千瓦以上,努力建成全國新能源裝機規模最大的地級市。
哈密正是新疆向“新”而行的“縮影”。據悉,新疆目前在建新能源規模超7000萬(wan) 千瓦,正在持續加快建設準東(dong) 、哈密北、南疆環塔、若羌等千萬(wan) 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到2025年,新疆新能源並網裝機有望達1.16億(yi) 千瓦以上,超過新疆電力總裝機的一半,將為(wei) 能源結構持續優(you) 化、助推新疆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新疆首批國家“沙戈荒”項目近日全部並網發電、吐魯番市今年啟動實施光熱+光伏一體(ti) 化4個(ge) 項目、哈密一個(ge) 多能互補項目開始安裝風機、庫車綠氫示範基地項目全麵建成投產(chan) ……隨著一批批新能源重大工程的有力推進,昔日的“沙戈荒”已成為(wei) 新能源開發的熱土,綠色低碳轉型的大美畫卷在天山南北加速鋪開。(記者 李林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