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相即出圈!秦兵馬俑、漢代古船、先秦漆豬……這些文物讓觀眾大飽眼福
陝西曆史博物館秦漢館近期對公眾(zhong) 試運行開放,基本陳列“秦漢文明主題展”一經推出就火爆出圈,吸引大量觀眾(zhong) 前來參觀。
秦漢文明主題展,展出文物732件組,既有秦兵馬俑、杜虎符、鎏金銅蠶、神獸(shou) 金飾等“明星”文物;也有綠釉孔雀燈、先秦漆豬等較少展出的精品文物。
遊客 趙昇涵 :一進館就感覺大氣磅礴,進來之後很多文物也是非常有曆史感。來到陝西的話,兵馬俑一定是最想看的,來了之後包括他的跪射俑、戰袍俑,這次都看到了。
展覽設置“製度——秦漢文明的基石”“入世——儒家思想的確立”“創新——文化力量的展現”等單元,從(cong) 不同角度對秦漢文明進行闡釋。展覽尤其將實驗性很強的數字化裝置和具體(ti) 文物相配合,讓文物活起來,講述秦漢文明在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的成就與(yu) 高度。
“鎮館之寶”漢代古船
見證絲(si) 路文化交流
在展覽中,有許多文物是以往很少展出,甚至從(cong) 未展出過的。體(ti) 量龐大、被稱為(wei) 陝西曆史博物館秦漢館“鎮館之寶”的漢代古船,就是發現以來首次展出。
這艘漢代古船,長9.71米,寬1.98米,出土於(yu) 西安市漢長安城北渭橋遺址,其考古發掘獲得2013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經過文保人員多年來的修複,終於(yu) 能夠呈現在觀眾(zhong) 麵前。考古出土漢代古船並不罕見,這艘大船最獨特的地方在於(yu) ,它的船體(ti) 由16條船板組成,用不同形式的榫卯連接,這種大量使用木榫板、木釘並聯船板的技術,在我國尚屬首次發現。
陝西曆史博物館陳列展覽部主任 任雪莉:經過檢測,它有榆木、圓柏,還有槐樹,共同做成了這樣一條大船。
這艘古船是陝西曆史博物館秦漢館中體(ti) 量最大的文物,不僅(jin) 在中國造船史上獨領風騷,它還是絲(si) 綢之路文化交流的象征,見證了我國秦漢時期和世界逐漸展開的大規模的交流互動,因此,被視為(wei) 一件“鎮館之寶”。
陝西曆史博物館陳列展覽部主任 任雪莉:這種船的鑄造方法在地中海地區是非常流行的,所以我們(men) 就在想長安和羅馬之間,兩(liang) 地之間的文化交流到底有怎樣的聯係,這條船也提供了一個(ge) 物質的證據。
陝西曆史博物館館長 侯寧彬:我們(men) 打開中國的這扇窗去看世界,跟秦漢這樣一個(ge) 時代相關(guan) 聯的世界,看看它跟秦漢文明到底有什麽(me) 樣的區別,知道秦漢文明又為(wei) 這個(ge) 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什麽(me) 樣的貢獻。
距離這艘古船不遠,一隻先秦時期的漆豬,靜臥在展櫃內(nei) 。它憨態可掬,吸引遊客駐足圍觀。據介紹,這件漆豬出土於(yu) 陝西鳳翔秦公一號大墓,製作工藝上,整個(ge) 漆豬為(wei) 木胎,木胎上刷黑漆,黑漆上再施紅色彩繪。
陝西曆史博物館陳列展覽部主任 任雪莉:陝西其實是中國四大生漆產(chan) 地之一,我們(men) 都知道一句話叫幹千年濕千年不幹不濕50年。漆器這種木質的東(dong) 西在陝西地區其實是很難保存的,所以考古發掘的比較完整的漆器是很少見的。完整的這樣一個(ge) 漆器的豬是非常罕見的,而且很多細節也是惟妙惟肖。比如說豬的尖尖的獠牙,還有豬蹄子上麵小小的凸起,另外豬身上彩繪也非常繁縟和細膩,都能夠體(ti) 現出秦人漆器製作水平的高超工藝。
大唐寶藏還原唐代
焚香品茗雅趣“慢生活”
正在江蘇南京城牆博物館展出的“法門寺地宮文物精粹展”上,一批大唐寶藏亮相,有工藝卓絕的秘色瓷、金銀器等精品文物。尤其是不少皇家使用的精美香爐、茶具,這些來自唐代的時尚單品文物,從(cong) 側(ce) 麵反映了一千多年前的唐人雅趣“慢生活”。
在燈光的照射下,調整觀察視角,盤底“無中生有一汪清水”,是展覽中亮相的“五瓣葵口大內(nei) 凹底秘色瓷盤”帶給觀眾(zhong) 的一份神奇。據了解,唐代晚期到北宋初年的近兩(liang) 百年間,越窯燒造的秘色瓷一直都是專(zhuan) 供皇家使用的珍寶。但宋代以後,關(guan) 於(yu) 秘色瓷器的記載越來越模糊,何為(wei) 秘色瓷終成懸案。1987年,法門寺地宮出土13件瓷器,同時出土的物帳碑,明確表明這就是大名鼎鼎的“秘色瓷”。由此,秘色瓷有了可資參考的標準器,與(yu) 之相同的青瓷得以認定為(wei) 秘色瓷,千古之謎終於(yu) 有了答案。
這件外形精美、設計奇巧的鎏金雙蛾團花紋銀香囊,是“明星”文物之一。它直徑12.8厘米,鏈長24.5厘米,重547克,是國內(nei) 唐代香囊存品中最大的一枚,內(nei) 部結構設計精巧,堪稱古代“黑科技”。
南京城牆博物館社教部講解員 丁一:它的體(ti) 量非常大,所以能容更多的香丸、香灰等等,所以是放在馬車當中或室內(nei) 使用的。它中間香盂的位置是盛放香料的,內(nei) 機環和外機環是保持平衡的,搖晃的時候香盂還是保持平衡的狀態,這樣裏麵的香灰就不會(hui) 灑出來了。
除了鎏金雙蛾團花紋銀香囊,在展覽中亮相的,還有鎏金銀龜盒、素麵銀香匙等熏香用具,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唐代絲(si) 綢之路貿易興(xing) 盛,焚香已成當時一種流行的生活方式。焚香品茗,是古人喜愛的慢生活。這套構思精妙的茶具,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時代最早、等級最高的古代茶具,真實還原了唐代人煎茶、煮茶的飲茶之風。
南京城牆博物館社教部講解員 丁一:下方是茶碾,上方是砣軸,在中間放上茶葉,把它碾碎,這個(ge) 茶末就可以衝(chong) 泡茶了。說明當時人們(men) 喝茶非常講究,而且非常風雅。
南京城牆博物館館長 馬藏:這次展出的文物裏麵有一件鴛鴦銀鎦金的大銀盆,主體(ti) 是銀的,上麵的鴛鴦紋飾是做鎏金處理。包括鑄造、鏨刻、捶揲、鉚接,它是多種工藝鑄造的一件精品文物,它有東(dong) 西方文化交流在裏麵,反映了唐代兼容並蓄、包容的環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