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商超之變看中國新市麵
消費在恢複中持續變革,線上零售蓬勃發展,中國成千上萬(wan) 的實體(ti) 商店、超市、便利店、購物中心正在經曆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化。
近日,新華社記者走進市場開展調研,近距離觀察中國實體(ti) 零售的轉型變革,探尋中國消費正在發生的時代變遷,力求揭示中國經濟“市麵”中蘊含的潛力、空間和活力。
新零售:從(cong) 人開始
新年伊始,火熱的消費市場躍動著中國經濟的活力。
元旦假期,一批購物中心集中開業(ye) ,多地商圈銷售額和客流量大幅增長。中國聯通智慧足跡大數據顯示,全國43個(ge) 重點商圈客流總量4254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271.2%。哈爾濱中央大街、西安大唐不夜城、重慶解放碑步行街等熱門商圈表現亮眼。其中,哈爾濱中央大街接待132.4萬(wan) 人次,較上年同期上漲465.3%,在這個(ge) 冬天“爆火出圈”。
線下消費的穩步回暖,凸顯中國消費市場持續恢複向好。
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發展部大數據分析處處長楊道玲說,“人氣”是觀察消費活力的最直觀視角。通過觀察線下消費行為(wei) 最為(wei) 集中的商圈周邊人流量發現,2023年12月我國線下消費活力為(wei) 108.2,高出2022年同期23.9個(ge) 點,也是2023年該指數首次超過100,表現好於(yu) 2019年基期水平,活力回升勢頭明顯。
日趨發達的電商網購衝(chong) 擊下,百貨店、超市、購物中心等傳(chuan) 統消費場所努力在創新發展中探尋轉型之路。
武漢,九省通衢。隆冬時節,開業(ye) 不久的永旺夢樂(le) 城武漢江夏購物中心裏,人頭攢動。2023年12月11日,武漢公交開通“江夏永旺夢樂(le) 城循環線”,加強江夏區商圈、居民小區、地鐵站與(yu) 江夏永旺之間的公交接駁。
江夏區並非武漢的傳(chuan) 統商業(ye) 中心,卻是城鎮化進程中新城區的典型代表。“我們(men) 的投資著眼於(yu) 未來五年。”永旺夢樂(le) 城(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橋本達也說,永旺夢樂(le) 城聚焦有發展潛力的新城區,中國廣闊內(nei) 陸提供了諸多投資機遇。
永旺作為(wei) 亞(ya) 洲大型綜合零售及服務企業(ye) 集團,目前已在中國經營了近400家不同業(ye) 態的店鋪,未來兩(liang) 年還將在長沙和杭州新開3家購物中心。
隨著中國經濟逐步恢複向好,消費回升勢頭明顯,線下銷售也持續恢複。2023年前11個(ge) 月,社會(hui) 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2%;其中,限額以上實體(ti) 店零售額同比增長4.9%。中國連鎖經營協會(hui) 相關(guan) 報告統計,2023年新開業(ye) 購物中心約400家,超六成調查城市的便利店門店數量實現正增長。
記者在永旺夢樂(le) 城武漢江夏購物中心采訪發現,體(ti) 驗式消費已取代購物成為(wei) 吸引顧客的主要元素。
打造超大娛樂(le) 體(ti) 驗區、搭建休閑生活交流空間、引進人氣餐飲……永旺夢樂(le) 城江夏店21%的麵積用來強化體(ti) 驗類業(ye) 態。
“疫情之後,人們(men) 更加重視和家人朋友之間的交流。武漢多雨,冬冷夏熱,創造更多室內(nei) 娛樂(le) 休閑空間,有助於(yu) 延長客戶滯留時間,而滯留時間和銷售額是成正比的。”永旺夢樂(le) 城武漢江夏購物中心總經理能島拓也說。
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yu) 消費研究所所長董超說,相較於(yu) 線上消費的便捷優(you) 勢,線下消費需要在“場景體(ti) 驗”功能上做文章,從(cong) 關(guan) 注“物質需求”向更加關(guan) 注“精神需求”轉變。除了交易本身,消費場景所創造的感受,以及與(yu) 夥(huo) 伴共聚、人與(yu) 人麵對麵交流所激發的內(nei) 在愉悅,是實體(ti) 商業(ye) 零售空間的價(jia) 值優(you) 勢所在。
中信證券研究報告指出,2022年5月至2023年10月,中國零售類門店數量占比下降10%,餐飲業(ye) 、休閑娛樂(le) 、生活服務類門店數量占比則分別提升5%、2%和2%。近半年來,年輕消費、悅己體(ti) 驗、高端零售類門店逆勢上揚。
更加注重消費質量,消費重心從(cong) 商品消費轉向服務消費,消費需求不斷細分——王府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dang) 委書(shu) 記、總裁尚喜平這樣總結中國消費結構正在發生的變化。
“人們(men) 追求美好生活的需求,是未來引領消費升級的主要方向。”他說。
西安曲江,大唐不夜城,濃濃古風讓人仿佛“穿越”到千年前的長安城。
元旦小長假,西安旅遊訂單量同比增長395%。其中,曲江新區就迎來111.52萬(wan) 名遊客,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億(yi) 元。蘇州市納入省級監測點的景區共接待遊客338.5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284.1%,較2019年增長34.5%。
傳(chuan) 統文化與(yu) 商旅融合,帶動商品和文旅消費交互升級、國貨“潮品”消費快速崛起。
《華爾街日報》網站發文說:“中國買(mai) 家正愈發轉向本土品牌。”“國際品牌都在加大力度效仿中國本土的競爭(zheng) 對手,例如拓展線上銷售渠道,並設計融入中國文化元素的產(chan) 品。”
記者采訪的多家購物中心負責人認為(wei) ,在商業(ye) 三大元素“貨、場、人”中,傳(chuan) 統零售更多關(guan) 注的是“貨”和“場”,隻要有好而全的產(chan) 品,有好的商圈位置,就能獲得成功;如今,新零售更多考慮從(cong) 人的需求出發,借助大數據等新技術賦能,疊加文化、生活方式等元素,正在深刻改變傳(chuan) 統商業(ye) 的邏輯。
2023年8月,國家統計局首次對外發布服務零售額數據,涵蓋交通、住宿、餐飲、教育、衛生、體(ti) 育、娛樂(le) 等領域服務活動,成為(wei) 中國消費轉型的生動注腳。據統計,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中,服務性消費占比已超40%。
將視線轉向廣大三四線城市和縣域市場,更能感受中國市場的廣闊和多元。
總部在河南許昌的胖東(dong) 來超市,紮根許昌、新鄉(xiang) 等當地市場,今年營業(ye) 收入預估超過100億(yi) 元。活躍在東(dong) 北地區的比優(you) 特超市,年銷售額超過50億(yi) 元。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hui) 名譽會(hui) 長裴亮說,縣域商業(ye) 發展的特征之一便是“一縣一品”的區域獨特性。在小鎮交易市場中,產(chan) 品同服務綁定更為(wei) 緊密。
據統計,我國縣城及縣級市城區人口占全國城鎮常住人口約30%。遠未得到充分開發的縣域市場,吸引外資連鎖機構加速布局。
2023年第三季度,星巴克在中國淨新增門店326家,江西鷹潭、陝西商洛等均為(wei) 首次開店。山姆在佛山順德等地簽約開設新店,在泉州晉江、東(dong) 莞寮步等地新店加快建設。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認為(wei) ,重心下沉的市場與(yu) 更新換代的需求將造就中國消費築基的投資熱點。預計我國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比重到2030年之後有望升至50%或以上。
新供應:引領需求
走進位於(yu) 北京東(dong) 三環的三源裏菜市場,能感受到“國際範”和“煙火氣”的交融碰撞。
這家菜市場不大,約130個(ge) 攤位分布在一條170米長的通道兩(liang) 側(ce) ;卻也不小,各類有品質的食材讓人目不暇接。菜市場內(nei) 開了一間咖啡館,偶有藝術家在這裏辦展,有作家舉(ju) 行新書(shu) 發布會(hui) ,或是前來采購的小姐姐在這裏喝上一杯雲(yun) 南咖啡。
在咖啡館,記者遇見剛買(mai) 完菜來打卡的一帆。一帆的購物袋裏,有玉米筍、花生芽、文昌雞……她說,今天準備給朋友做椰子雞,這裏的食材品質好,所以常來。
菜市場,是一座城市最具煙火氣的地方。近一段時間,越來越多年輕人到菜市場打卡,社交平台上關(guan) 於(yu) 菜市場的攻略筆記和瀏覽量大幅增長,一批“網紅”菜市場應運而生。
消費端創新轉型的另一麵,是供應端的重構與(yu) 變革。
盒馬向全球延伸的供應鏈為(wei) 消費者帶來更多“新鮮味”:僅(jin) 需48小時,從(cong) 江蘇連雲(yun) 港捕撈上來的鮮活梭子蟹就能出現在貴州貴陽的線下店;榴蓮、椰青、火龍果等熱帶進口水果,在冬季也能保證供應不斷檔……
盒馬有關(guan) 負責人告訴記者,通過產(chan) 地直采、包機直飛、打通綠色通道、以銷定供、按需定製等方式,“用全球供應鏈做中國大市場”。
如果說“網紅”菜市場通過跨界帶來“新意”、生鮮超市通過打通鏈路帶來“新鮮”,那麽(me) 位於(yu) 王府井大街的東(dong) 安市場則是從(cong) 源頭端入手,用“新品”來順應和引領消費。
開放通透的貨櫃,新式中國風視覺效果,設計師及潮流品牌……2022年1月,有約120年曆史的東(dong) 安市場重新改造後開業(ye) ,轉型為(wei) 全球潮牌買(mai) 手店,網羅國際潮流品牌約400個(ge) ,近半數首次進入國內(nei) 市場。
“這次改造就是為(wei) 了形成差異化競爭(zheng) 力,更好滿足消費者個(ge) 性化和細分需求,讓東(dong) 安市場這家老品牌時尚起來。”王府井集團自營管理部總經理、睿錦尚品公司副董事長左靜說。
中國市場無限廣闊,對於(yu) 供應者來說,挑戰在於(yu) 能否創造出有效供給,滿足、激發乃至引領需求。
傳(chuan) 統實體(ti) 零售積極擁抱變革,新的消費場景加快孵化。
在湖北武漢,配置滑雪場和遊樂(le) 場的武商夢時代成為(wei) 新一代“網紅”打卡地;杭州萬(wan) 象城的超市開設了杭書(shu) 房;上海K11購物藝術中心打造的美術館,自開館以來舉(ju) 辦超過80場藝術展覽、逾700場展覽係列講座……
“商業(ye) +先鋒試驗場”“商業(ye) +人文藝術”“商業(ye) +戶外”……融合更多元素的“商業(ye) +X”,滿足消費者多元需求。
“當前及未來,購物中心不僅(jin) 是消費者日常的消費場所,還是反映城市美好生活的窗口,更是引領一個(ge) 地區消費升級的重要空間。”裴亮說。
為(wei) 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北京計劃2024年新開大型商業(ye) 設施約110萬(wan) 平方米,其中新建約80萬(wan) 平方米,改造提升30萬(wan) 平方米,並將圍繞街區、露台、濱水、淺山、賽事、演出、夜經濟等方麵,打造一批新的融合消費場景,讓消費者生活更便利、更美好。
從(cong) 相互競爭(zheng) 到彼此融合,線上零售和線下零售的關(guan) 係正在發生變化——
線上零售所具有的商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優(you) 勢,與(yu) 實體(ti) 店在物流、服務和體(ti) 驗方麵的優(you) 勢結合,正引發零售業(ye) 的深層次變革。
智能結算、自助售賣、即時配送……過去3年,盒馬鮮生新開門店超過100家。在疫情和網購衝(chong) 擊下,一批實體(ti) 商超逆勢加快開店步伐,得益於(yu) 線上線下相互賦能。
走進浙江杭州濱江區一家直播電商企業(ye) ,數據可視化平台上,實時展現著線上直播對線下消費的引流數據。就餐3億(yi) 元,影院1.65億(yi) 元,景區1.57億(yi) 元……不斷躍動的數字,透露出直播經濟背後的消費活力。
在濱江區,店播、廠播等新直播場景層出不窮。2023年前三季度,濱江區直播電商企業(ye) 貢獻社零總額163.6億(yi) 元,同比增長17.5%,占全區社零總額的39.8%。
杭州高新區(濱江)互聯網產(chan) 業(ye) 園發展中心副主任潘傑說,越來越多直播平台將線下銷售與(yu) 線上消費融合,通過直播大數據能更快了解消費者需求,進而指導商家更精準研發生產(chan) 。
2023年12月8日,主播在老美華的直播基地內(nei) 帶貨。老美華始創於(yu) 1911年,曆史上以“千層底”布鞋聞名,是享譽津門的“中華老字號”。
物聯網、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新技術賦能下,現代物流體(ti) 係和現代化基礎設施體(ti) 係加快發展,牽引供給端持續升級創新,促進供給和需求實現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新藍海:發動超大規模市場引擎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yu) 北京月壇街道便民生活圈內(nei) 長安商場地下一層的社區食堂,下午5點剛過,已有不少人用餐,其中老年人占一半左右。
去年啟用的社區食堂,已成為(wei) 備受周邊社區居民青睞的“暖心食堂”;地下一層的“生活驛站”,提供小修小補等便民生活服務;商場內(nei) 的稻誠及所書(shu) 店推出“放學去書(shu) 店”服務,附近學校孩子放學後會(hui) 由書(shu) 店工作人員接到店中,做作業(ye) ,開展閱讀、文化沙龍等活動……
1990年成立的長安商場,自2019年開始轉型,蹚出一條社區商業(ye) 發展之路。
麵對更趨多元的消費需求,傳(chuan) 統百貨“千店一麵”加速破局。
誕生於(yu) 20世紀30年代的西單商場,即將迎來新一輪改造。此次更新改造後,這座西單商圈曆史最久的地標建築將摒棄傳(chuan) 統百貨模式,主打品質生活、運動健康、智能生活、文化傳(chuan) 承。
“改造方案醞釀了兩(liang) 年,就是要根據市場特點想明白守住什麽(me) ?創新什麽(me) ?”西單商場總經理高少雲(yun) 說,“西單商場的文脈不能丟(diu) ,要繼續講好西單故事、北京故事。”
“轉型變革本身,就意味著機遇和紅利。”尚喜平說,王府井集團旗下有長安商場、西單商場、北京百貨大樓等多家傳(chuan) 統商業(ye) ,關(guan) 鍵是結合不同區域消費群體(ti) 差異特征,形成每一家門店獨特的消費記憶點。
銀發經濟、健康經濟、悅己經濟、可持續經濟……一個(ge) 個(ge) 細分垂直消費市場的不斷湧現,是中國消費結構持續升級、空間不斷擴大的生動寫(xie) 照。
2023年以來,通過一係列促消費“組合拳”,我國消費加快恢複,消費結構升級態勢鮮明。2023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wei) 949.5萬(wan) 輛,占新車總銷量逾三成;2023年中國電影總票房達549.15億(yi) 元;前三季度,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同比增長14.2%,占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重提升2個(ge) 百分點,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增長的貢獻率達83.2%,消費對經濟增長拉動效應更加凸顯。
“中國經濟正在穩步向消費驅動型轉型。”谘詢公司麥肯錫的報告認為(wei) ,未來5年中國市場零售額將增加10萬(wan) 億(yi) 元人民幣,這將使中國成為(wei) 全球最大單一增長市場,增量規模相當於(yu) 當下印度、印尼和韓國零售額總和。
根據麥肯錫估算,2025年中國中高收入和高收入家庭數量有望達2億(yi) 戶,2030年有望達2.6億(yi) 戶。2025年,高收入城市數量預計達82個(ge) ,到2030年達93個(ge) 。不斷推進的城市化和逐步提高的收入水平將持續拉動中國消費增長。
縱觀美國、德國、英國、日本、韓國等經濟體(ti) 發展曆程,這些國家人均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突破2萬(wan) 美元時內(nei) 需結構均表現出“內(nei) 需主導、消費引領”的特征。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郭麗(li) 岩說,隨著我國向中等發達國家邁進,我國消費率和內(nei) 需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重將不斷提高,這將是開啟全麵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後我國培育和激發國內(nei) 市場潛力的關(guan) 鍵著力點。
“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和強大生產(chan) 能力的優(you) 勢”“推動消費從(cong) 疫後恢複轉向持續擴大,培育壯大新型消費”“穩定和擴大傳(chuan) 統消費”“增加城鄉(xiang) 居民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ti) 規模,優(you) 化消費環境”……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作出長遠部署。
一個(ge) 潛力持續釋放、不斷轉型創新的中國大市場,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wei) 全球投資者帶來更多機遇。
文字記者:安蓓、於(yu) 佳欣、謝希瑤、王悅陽、劉羽佳、王雨蕭
視頻記者:盧佳、謝希瑤、王悅陽、劉羽佳
海報設計:謝悅
編輯:杜宇、金小茜、宋為(wei) 偉(wei) 、侯幫興(xing) 、胡碧霞
統籌:郜新鑫、曹江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